從巔峰到退市,暴風集團經歷了什麽故事呢?
泡沫,大家都會覺得是壹個很不好的事情。但泡沫其實很矛盾:暴富神話、血本無歸,這樣截然相反的詞都可能出自於它。
比如2009年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愛爾眼科漲幅高達30倍,比貴州茅臺還要豪橫。而金亞科技在股價跌到0.29元後,黯然退市。曾經都是泡沫和科技的代表,結果卻是:壹個讓人暴富,壹個使人破產。
很多人對科技泡沫的第壹印象,是血淋淋的鐮刀。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暴風集團。2015年,暴風集團上市,41天37個漲停,股價最高達到327.01元,市值壹度高達400億。不到兩個月,暴風集團內部誕生了10個億萬富翁、31個千萬富翁和66個百萬富翁,創始人馮鑫身價過百億。
馮鑫曾是暴風集團的靈魂人物。暴風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馮鑫直接持有公司21.34%的股權,間接持有4.45%股權,是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馮鑫2005年創業,2007年初,馮鑫團隊收購?暴風影音?,開始公司化運營。根據馮鑫自述,他是壹個?混子?,?勉強從大學畢業?,之後在金山軟件做過銷售,直到從毒霸事業部總經理?被辭退?,去了雅虎中國,後來創業,總之整個人生?是莽撞的?。在互聯網1.0時代,暴風影音曾在這壹領域的市占率壹時風頭無兩。
2010年,暴風重組,馮鑫決定回國內上市。之後美元資本退出,引入華為投資、金石投資等國內資本。但隨後證監會A股審批暫停,上市之事耽擱了下來。
2013年,暴風與阿裏接觸,如果成功,暴風將被阿裏巴巴收購,阿裏則在未來幾年投資9億左右美元。?正跟阿裏談著,突然收到壹個短信說,A股要開鎖了。?A股本來就是暴風的戰略之地,所以他毅然決定還是自己幹。
2015年,暴風集團在創業板上市。有壹種說法是,當時創業板科技股標的較為稀缺,因此暴風集團受到資本熱捧,壹度飆出30個漲停,羨煞旁人。
而上市的前壹年,即2014年,暴風集團營收只有3.862億,凈利潤4185萬。如果按傳統行業來算,4000多萬的利潤,無論如何也支撐不起400億的估值。但虛擬現實、互聯網視頻等新概念,實在過於迷人,趨之若鶩者絡繹不絕。
可惜,暴風集團,熱鬧壹番後,慘淡落幕。2020年7月1日,暴風集團被暫停上市。8月28日,深交所對其下發?死亡通知?:終止上市。而馮鑫本人,也正面臨著接二連三的司法指控,自顧不暇。但真正受苦的,卻是為這泡沫買單的人。
暴風集團終止上市的前壹年,還有逾6萬股東。投機者血本無歸,但暴風集團內部人員卻大都套現離場,拿到了實實在在的金錢。據不完整統計,2016年來,暴風集團的原始股東累計套現超13億元。除馮鑫外,公司高管走得壹幹二凈。
也許,這些套現離場者,有不少曾是胸懷熱血的少年,但最終敗給了現實。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了。在暴風集團的巔峰時刻,市盈率高達千倍以上。也就是說,假設暴風集團每年利潤增長率為0,則需要千年以後,才對得起這被炒上天的股價。
千年太久,發財只爭朝夕。類似於暴風集團這樣的科技泡沫,對整個科技行業是壹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它會讓投資者產生偏見,使得壹些很有潛力的科技公司,被當成騙子,拿不到融資,早早夭折。也使得許多屠龍少年,最終選擇了另外壹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