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兩年了,為啥堅持要把陶瓷酒瓶“打入冷宮”?

兩年了,為啥堅持要把陶瓷酒瓶“打入冷宮”?

日前,工信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2859號建議“盡快推進白酒包裝國家標準,促進循環利用,減少城鄉固體廢物排放”作出回復:

事實上,這並不是王建偉代表第壹次在兩會上提出管制陶瓷酒瓶使用的問題。早在2018年,他就註意到了壹些酒類產品的過度包裝問題,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壹次會議上提交了《關於禁止(限制)使用陶瓷作為酒類飲料包裝器皿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白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巨大的產銷量所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數量驚人。根據他自己近年來對本土白酒包裝的調查,中國高端白酒的包裝大多為3層,而低端白酒的包裝大多為1-2層。

無論是中、高端還是低端白酒,第壹層包裝使用的材料大多是玻璃和陶瓷產品,其中玻璃產品占60%以上,陶瓷、金屬等包裝材料占40%左右。根據2015年中國白酒年銷量1278.8萬升,每包裝單位0.5升,中國每年產生約102億件白酒類陶瓷器皿包裝廢棄物。

然而,陶瓷制品壹旦燒制成型成為包裝廢棄物,就不能再進行第二次回收,唯壹的處理方法就是填埋廢棄物。盡管垃圾填埋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多汙染,但會造成土地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的巨大浪費。此外,陶土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應合理利用。

王建偉代表還提到,根據相關信息,陶瓷中的鉛等重金屬相對較高。如果陶瓷容器被用作酸性食品(如酒)的包裝容器,過量的鉛可能會溶解掉,並可能導致鉛中毒。然而,相比之下,玻璃的化學成分相對穩定,可以回收利用,從而有效節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