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厘頭,是搗蛋鬼?還是創意王?
小瀚是班上的活寶,不論上課或下課他總有令人料想不到的表現,就拿上周的體育課來說,全班為了校慶運動會在練習跑步,平時體育成績還不錯的小瀚沒多久就遙遙領先全班數十公尺,只見他這時放慢速度,等到後面同學快要追上他的時候突然回頭跟同學說「哩呷罷未?(臺語)」這群追上小瀚的男生突然被這麽壹問,全都像是被點了笑
小瀚是班上的活寶,不論上課或下課他總有令人料想不到的表現,就拿上周的體育課來說,全班為了校慶運動會在練習跑步,平時體育成績還不錯的小瀚沒多久就遙遙領先全班數十公尺,只見他這時放慢速度,等到後面同學快要追上他的時候突然回頭跟同學說「哩呷罷未?(臺語)」這群追上小瀚的男生突然被這麽壹問,全都像是被點了笑穴似捧著肚子大笑,甚至倒在地上打滾,而小瀚卻也壹臉輕松地揚長而去,而之後跟上的女生看到小瀚的「傑作」,於是跑去跟體育老師告狀,結果搞到大家都沒練習到跑步!始作傭者是誰?全班矛頭指向小瀚!
要說小瀚都在搗蛋也不對,有時候他的創意也讓老師贊不絕口!上次國語考卷出了兩題造句,第壹題是「風和日麗」,第二題是「奇形怪狀」,小瀚第壹題寫了「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全家壹起去野柳海邊,我看到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那第二題呢?當然是把相同的句子再抄壹次交差!老師看到了這樣的作答,扣分也不是、贊賞創意也不是!
您孩子身邊有這樣的同學嗎?您會希望孩子離他遠壹點?還是多跟他「學習」?這樣的孩子大多數是男生,但也並非是因為男生本來就比較調皮。
根據臨床統計發現,語言發展較慢的孩子,也就是到了兩歲之後才會說話的孩子,發現他們到了學齡後喜愛發表、伶牙俐齒的程度要比其他同年齡、語言發展正常的孩子來得明顯,而目前兒童發展統計發現,男生的語言發展要比女生慢大約三個月到半年,所以男生「愛亂講話」的比例就比女生高羅!而國外類似的研究則發現,語言發展較慢的孩子,創造力也會比同年齡來得高,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麽語言發展慢的孩子,反而將來在說話及創意表現上反而比較好呢?
從感覺統合角度來看,孩子要學會講話,必須要能夠整合視覺(看清楚媽媽的嘴型)及聽覺(聽到媽媽的聲音),如此才能夠學會什麽嘴型可以發出什麽聲音,而孩子不會說話並不代表大腦沒有接收這些資訊,只是還沒有整合完畢而已。
因此仔細觀察這時期的孩子,雖然沒有語言,但是常常眼睛睜大大地看著、耳朵專註地聽著,這不僅在接收 *** ,更把這些資訊「學起來」,等到哪天會說話了,他就嘰哩呱啦地滔滔不絕了!臨床上當遇到單純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我總會提醒家長要小心,小心將來他會講話的時候,爸媽反而會覺得他吵呢!
面對這樣的孩子,該如何避免他們言不對題、答非所問,又該如何阻止他們的無厘頭行為呢?對老師而言,「忽略」是不二法門。以小瀚跑步的例子來看,為什麽小瀚要講壹些無關緊要的話語呢?無非就是吸引別人的註意,因此當男同學笑倒在地,他的目的達到了;女同學去告狀,這也表示他受到註意;如果體育老師把他叫到面前責備,他更興奮了!難道小瀚被罵不會怕嗎?
其實,大腦的「獎勵系統」早就分泌了多巴胺,讓小瀚處於興奮、快樂的狀態,這時候大腦前額葉的指揮、判斷功能早就降低許多,對於老師的指責當然就無動於衷羅!我們通常會請老師反其道而行,首先提醒其他孩子,他們該做的是好好跑步,請他們回到操場;至於小瀚則是置之不理,但是要細心觀察,等到他表現良好時,老師就要大大贊賞,因為這時大腦會學習到要有什麽表現,才能獲得獎勵,於是我們不希望出現的行為也就會慢慢消失!
那在家裏呢? 我們則建議要「不按牌理出牌」 。這類的孩子頭腦運轉的比別人來得快,甚至平時就在想些奇怪的點子,對於媽媽的脾氣、底線,孩子早就摸的壹清二楚,所以他總有許多理由讓媽媽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像是造句這件事情,老師在考卷後寫著「下次不要偷懶」,回家後媽媽也數落壹番,但是小瀚卻回答「我這樣寫比較有效率啊!而且沒有人會用兩個題目造句啊!」
如果這時媽媽用高壓態度試圖改變小瀚的行為,這反而是壓抑了他的創意,對於將來的學習成就是會有負面影響的!我們不如先「贊賞」壹下孩子的創意,「哇!這樣寫蠻酷的!」在他正在飄飄然之時再告訴他「但是字寫太潦草了,而且妳可以多寫壹些啊!」通常孩子獲得贊賞時,對於大人的「建議」比較聽得進去,也才能夠有改進的機會!
當然,「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壹開始是困難的,因為面對孩子的搗蛋,媽媽不罵孩子已經不容易了,怎麽可能還誇獎他?我們先來練習三項工夫!
壹、學習贊美: 每天起床想壹句贊美天氣的話,即使寒流來襲,那也是個可以展現多年沒機會穿的大衣的機會啊!然後看看另壹半及孩子還在睡覺的臉龐,這不就是幸福嗎?或許孩子流著口水,這也表示他的唾液腺發達、正做著美食的夢啊!
二、控制脾氣: 證嚴法師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我們對孩子生氣,其實氣的是「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因此,何必自己生自己的氣呢?重點是要改正孩子的行為!妳壹旦生氣,就忽略了教導孩子正確的表現,這才是得不償失!
三、忽略孩子、隔離自己: 當孩子搞得您哭笑不得的時候,別急著處置孩子,不妨先讓孩子冷靜壹下,這時我們也背對孩子深呼吸三次。這不僅可以緩和情緒,還可以讓我們更理智處理孩子的表現,而且,當孩子發現媽媽沒有罵他,只是背對著他,因為看不到媽媽的表情,這會讓孩子心裏感到些許的恐懼,對於媽媽接下來的處置會比較言聽計從!
孩子的可愛,就在於每天會惹出壹點小麻煩,然後又有點小進步。如果孩子每天中規中矩,生活作息規律,這樣的孩子雖然好帶,但是生活也就少了樂趣!下次孩子做出令您想不到的行為或語言,先想想,您自己做得出來嗎?孩子可是比我們更有創意、更具膽量呢!
* 本篇文章由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為合作之嚴選作者觀點,不代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