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作品的誕生意味著作者的死亡”的解釋是什麽?

“作品的誕生意味著作者的死亡”的解釋是什麽?

這個理論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當作品寫出來以後,作者就沒有闡釋它的權力了

這是羅蘭巴特提出的壹個文學理論。

法國社會評論家及文學評論家,早期的著作在闡述語言結構的隨意性及對大眾文化的壹些現象提供類似的分析。在《神話學》(Mythologies, 1957)書中分析大眾文化。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其符號學著作使他成為將結構主義泛用於文學、文化現象及壹般性事物研究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寫作的零度概念以反對薩特關於文學幹預時事的理論,認為文學如同所有交流形式壹樣本質上是壹個符號系統,並在多部著作中運用其文本分析法消解言語所指,嘗試按照作品本身的組織原則和內部結構揭示文本種種因素的深層含義和背景。他概括出文本的三個層次,功能層、行為層(人物層)、敘述層,以此分析讀者對文本的橫向閱讀和縱向閱讀。受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影響很深。

1977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文學與符號學主席。同年他的母親逝世,對於從小被母親獨自扶養長大的巴特而言是重大的打擊,他將過往與攝影相關的論述與理論集結成冊為他最後的偉大作品《明室》。本書從他對壹張母親的老照片沈思開始論起,包含了他對攝影媒介對傳播的理論論述,以及他對母親思念的哀悼。在他母親過世三年之後,1980年2月25日,當他從密特朗主辦的壹場宴會離開返家時,於巴黎的街道上被卡車撞傷,壹個月後傷重不治,逝世於3月26日,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