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中俄簽定的貨幣換油計劃內容有哪些

中俄簽定的貨幣換油計劃內容有哪些

/2009-02-19/114639869.html

中國250億美元換來俄羅斯20年3億噸原油供應

商報記者 劉連英

“250億美元貸款換20年3億噸原油供應”——原本預期在下個月可能達成的協議,最終因俄羅斯政府面臨赤字危機和俄石油公司陷入融資困境而提前在本周二結束。這壹消息成為昨天市場熱議的重要話題。業內認為,從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諸多方面來看,這都是壹項雙贏的合作。而我國正以強大的外匯儲備成為這場金融風暴中全球矚目的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簽署協議

中俄能源對話達成正式協議

2月17日,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能源對話就中俄“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達成壹致,並簽署了正式協議。

中國石油(12.81,0.05,0.39%)天然氣集團公司近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並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也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貸款協議。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在官方網站公布的聲明稱,在俄方從中方獲得貸款的基礎上,俄羅斯將在未來20年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萬噸石油。中石油有關人士向新華社記者證實了這壹消息。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時表示,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將於2009年開始建設,2010年投入運營。管線的建設將與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壹期建設同步進行。

中俄原油管道協議的簽署建立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的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中國支線原則協議的基礎上。根據原則協議,雙方將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壹期工程的基礎上,***同建設和運營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斯科沃羅季諾經中國邊境城市漠河到中國大慶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長約70公裏,在中國境內長約960公裏。

俄方利益

支撐經濟振興和能源戰略

需大量資金穩定國家金融

此次簽署的協議確定了諸多細節。此前阻礙談判進行的利率問題最終確定為6%的固定利率;同時,俄羅斯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國通過鐵路運輸的石油供應不受該協議影響,未來並將增加至1500萬噸。除此之外,作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組成部分,雙方還簽署了包括核能、電力、礦產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顯然,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將會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利好。”中投顧問公司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股市大跌,俄羅斯壹度成為世界經濟的“安全島”。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之下俄羅斯也難以獨善其身,此後外資大量從俄羅斯流出,使俄國際儲備減少600億美元,幾大石油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因此,需要有大量資金註入,以穩定俄羅斯國家金融形勢,緩解大型油氣公司的資金短缺困境。最近這兩年,出於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僅今年年底到期的債務就有800億美元。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這幾年,他們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而要保證同時向歐洲、亞洲的供油,必須擴大勘探開發,這也需要大量引進資金。

對歐洲市場依賴大大減輕

中投顧問公司指出,從另壹方面來看,俄羅斯正在制定2030年前的能源戰略。俄羅斯與歐洲在油氣供給問題上相互依賴,既是歐洲的軟肋,也是俄羅斯的軟肋。如果開辟了東方市場,不但可以解決經濟發展的資金問題,為俄羅斯經濟振興提供支撐,同時也有利於防範地區分離主義,維護俄羅斯的國家統壹。而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可以大大減輕。如果遠東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俄羅斯應對西方壓力的姿態可能變得更為強硬。而中國的大市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中國利益

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這項協議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石油換貸款’,這是誰更主動的問題,因為俄羅斯目前更加需要資金。”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就與俄羅斯有過石油貿易協議,上壹次的協議期限是10年,即到2010年為止每年供應給中國1000萬噸石油,因此,這次協議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以貸款的方式換取了長達20年期限的石油供應。”董秀成說。

有專家測算,按照1噸原油相當於7桶計算,250億美元貸款換來21億桶原油供應,平均每桶供應的貸款額約是12美元,或者說是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抵禦風險助力能源保障

根據這項協議,在未來20年中,中國將平均每天獲得30萬桶原油供應,而去年中國平均日進口原油約300多萬桶,這意味著俄方供給中國的石油將占到目前日進口原油的10%左右。據了解,這份新的石油供應協議屬於在原有其他途徑(包括橫穿蒙古的鐵路)對華石油出口基礎上的額外供應。俄羅斯2008年向中國出口原油1164萬噸,相當於每天出口23.3萬桶,較2007年減少將近兩成。

“協議明確規定這20年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價格隨行就市,所以,中國並非以此獲得了價格低廉的石油資源。但是,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因此變得比現在從容壹些。”董秀成認為,由於目前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庫容嚴重不足,這壹石油供應協議雖然無法控制價格,但是卻在能源稀缺時代獲得了壹定數量的能源保障。

中投顧問也指出,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對於中國來說,通過貸款換石油,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性資產,比坐等美元貶值要強得多,此種方式對於解決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禦金融風險來說,不失為壹種明智的選擇。

石油管道鋪順意義重大

值得關註的是,這份協議還同時放行了俄羅斯通往我國的石油運輸管道。

事實上,中國和俄羅斯關於跨境原油管道問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卻始終沒有結果。而最根本的原因之壹,就是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石油需求旺盛,俄羅斯石油企業很容易獲得信貸。然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需求的下滑令石油行業變成了買方市場。

業內評論人士指出,俄羅斯希望保證客源,以平衡對西歐市場的依賴。2008年俄羅斯的原油產量1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將使俄石油公司可以在相對未開發的東西伯利亞油田和煉油廠進行投資,部分資金還會被用於修建西伯利亞油田至中國煉油廠的石油管道。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壹直迫切希望獲取更多俄羅斯石油,以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中國的石油消耗約有壹半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其中許多要經過在戰略上脆弱的海運航路運輸,這樣壹份輸油管道協議將為中國提供更安全和穩定的石油供應渠道。

中投顧問認為,從能源戰略看,中國能源需求增長旺盛,必須擴大境外能源供給。而將於今年完工的遠東管道中國支線是中國第二條陸上石油運輸管道,年輸油達1000萬噸,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延伸分析

金融危機令中國成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兩者的合作並不意外。”壹位能源行業分析師說。值得關註的是,最近幾周,我國簽訂了數份海外資源協議,先是中鋁195億美元註資力拓,隨後五礦集團17億美元欲收購澳礦資源。盡管均尚未獲得最終批復,但是中國的這壹系列舉動已經開始引起各國政府的關註。

正當大部分其他主要經濟體都陷入衰退之際,中國卻利用自身相對較強的財力大舉出擊。毋庸置疑的是,這些舉措有望提升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行業的地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絕佳的機會,也令各種有關能源資產的收購談判進行得更快更順利。

有外電評論指出,盡管目前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也沖擊到了中國,但中國的經濟仍在繼續增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低於2007年的13%。在中國政府看來,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繼續推進,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將大量增加。與許多其他國際性銀行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受不良資產的毒害相對較小,因此能夠為眾多大規模交易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