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意思——天上掛著壹條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著彩色的絲綢在翩翩起舞。

作品出處

出自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創作於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裏。1929年1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軍在大柏地打了壹仗(大柏地戰鬥),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毛澤東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以歡快的筆調,描繪了壹幅色彩斑讕的大柏地雨後的壯麗景色。全詞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達了革命者對戰爭、對美的看法。 首次發表在1957年《詩刊》1月號上,後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和1986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

作品原文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 壹九三三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作品註釋

大柏地:鄉名,位於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區30公裏,素有“瑞金北大門”之稱,319國道橫貫南北,與寧都縣、石城縣相鄰,是毛澤東等革命家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

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彩練:彩色絹帶,喻虹。

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關山:泛指附近群山。

陣陣:每壹列戰鬥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雕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雲積慘,山陣連陰。”

蒼:青黑色。

鏖(áo)戰:苦戰。

急:激烈。

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

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壹個小村棗杏坑。

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嶽《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今朝:如今。

看:此處讀平聲。

作品譯文

譯文壹:

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鮮艷。

譯文二:

天上掛著壹條七色的彩虹,

像是有人拿著彩色的絲綢在翩翩起舞。

陣雨之後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陽,

蒼翠的群山又時隱時現。

當年這裏曾經進行了壹次非常激烈的戰鬥,

子彈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墻壁。

那前村墻壁上留下的累累彈痕,

把這裏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麗。

創作背景

1929年,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這壹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在這壹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國民黨江西軍便尾隨而至。毛澤東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紅軍沈著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壹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3年夏,毛澤東又置身於大柏地,這壹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排斥,被免去紅壹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 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才重返大柏地, 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壹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賞析

這是壹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於目前。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 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裏憑吊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毛澤東在這裏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壹、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松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詩人打破以往陳舊的模式和內容,以樂觀豪邁的激情,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描繪戰地風景,歌頌革命根據地軍民攜手並肩,同仇敵愾戰勝敵人的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氣概。

此詞壹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壹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壹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著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 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著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壹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壹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壹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回蕩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才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 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只有雨後墻壁上還殘留著壹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 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壹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壹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 因為在壹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裏,壹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裏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壹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壹個新世界。

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壹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