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關系現狀到底是什麽情況?
中東也確有“和平年”的勢頭。自年初以來,有關各方為推動中東和平進
程進行了不懈努力,如:1月,敘利亞和以色列在華盛頓舉行首腦(沙雷代
表阿薩德)直接會談;3月,克林頓赴日內瓦會見敘前總統阿薩德;5月初,
巴勒斯坦宣布推遲建國;5月24日,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撤軍;7月,巴以
美戴維營會談,為簽署最終協議“沖刺”;9月25日,阿拉法特秘會巴拉克
,雙方代表隨即赴美國恢復談判。然而9月28日後,中東形勢急轉直下,巴
以流血沖突愈演愈烈,和平進程“功敗垂成”。迄今為止,巴以流血沖突
已持續兩月余,且看不到短期內結束的跡象。巴以和平進程情勢急轉直下
,標誌著壹個舊的階段的結束和壹個新階段的開始。巴以和平談判最後“
沖刺階段”暫告結束,和平進程進入新的復雜多變的艱難時期。
巴以這輪流血沖突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沖突爆發與巴以和平進程
在最後沖刺階段(戴維營會談)打開耶路撒冷問題這個潘朵拉盒子直接相關
。我不認為7月戴維營會談無果而終,相反會談取得的“沒有協議的成果”
是多方面的。巴拉克有意將約旦河西岸95%以上的土地交還巴勒斯坦,並與
阿拉法特就耶路撒冷問題“公開”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此舉非同尋常,
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正是巴拉克這種“異乎尋常的讓步”激怒了以色
列內部的反對派,於是沙龍再次“挺身而出”充當“點火者”的角色,而
巴勒斯坦民眾對多年和平進程舉步維艱、未能帶來實惠的積憤正好是“易
燃的幹柴”。結果,壹場沖突在所難免了!
當前巴以形勢非常嚴峻,和平進程恢復無望,流血沖突難以停止。當
然,沖突不可能無限期地蔓延或擴大,但又很難收場,雙方面臨的是非常
尷尬的局面。造成目前尷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的尷尬處
境。從巴拉克講,他舉步艱難,為避免提前大選曾不得不屢屢尋求利庫德
集團沙龍的支持,之後又以停止“世俗改革”等“屈辱性條件”換取宗教
政黨沙斯黨“壹個月內不倒閣”的承諾,但最終仍然沒有擺脫提前大選的
厄運。實際上,巴拉克原本想維持少數派政府,依靠以色列裔阿拉伯議員
的閣外支持維持政權,但由於流血沖突愈演愈烈,從而使這種選擇化為泡
影。自沖突以來,巴拉克壹方面要時時考慮自己以及政府的生存問題,另
壹方面又不願放棄其執政以來堅持的和平政策,所以在言行上常常陷於矛
盾狀態:時而表現很克制,時而又表現很激進,並常常伴有極不理智的言
行。從阿拉法特來看,他也是進退兩難,壹方面他需要和平,也確實在為
和平而努力,但另壹方面又不得不應付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
阿拉伯世界,來自巴勒斯坦內部反對派,也來自他自己陣營(如巴解組織、
甚至法塔赫)內部。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對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壹些勢
力是極大鼓舞,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武力才可以趕走以色列人,壹股恢復
武力的思潮“在空氣中彌漫”。巴以領導人的尷尬處境,加上大選日臨近
克林頓的弱勢處境,造成了巴以沖突目前難以收拾的局面。
關於影響未來局勢的因素,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以色列的政局
。上月28日,巴拉克突然同意提前舉行議會大選,議會隨之壹讀通過提前
大選案。在提前大選成定局情況下,12月9日巴拉克再次“突然襲擊”,宣
布辭去總理職務,意圖利用法律的空子(法律規定在總理辭職情況下,60
天內單選總理)打壹個時間差,將不是本屆議員而人氣轉旺的前總理內塔
尼亞胡逼出局,從而形成巴拉克與利庫德集團現領導人沙龍競爭的局面。
目前,以國內反對黨正組織反擊,或加速解散議會,或通過特別議案,以
使內塔尼亞胡能參加總理角逐。但不管怎麽說,在未來幾個月以色列大選
(無論是只選總理還是總理議會壹起選)期間,巴以關系都將處於艱難時
期,不能排除恢復和談的可能性,但局勢的總基調仍將是沖突。
但是,盡管巴以和平進程遭受挫折,但和平的總趨勢仍是不可逆轉的
,巴以或早或晚還是要坐到談判桌前來,那時的談判基礎將是7月戴維營會
談取得的***識。沙龍要求巴拉克收回戴維營會談時的承諾,但這是不可能
的,這已不是誰想收回就能收回的東西。從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目前巴以
之間的流血沖突只是和平進程取得大的突破前的陣痛。我對中東和平進程
抱有堅定的信心。
/home/fhkp/player/player.html?mms://wm.phoenixtv.com/2005/free/050819newsb1.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