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浙江窮小子,25歲賺100萬,如今是上海首富,身家437億,憑啥?

浙江窮小子,25歲賺100萬,如今是上海首富,身家437億,憑啥?

在壹次活動年會上,馬雲問郭廣昌:

“像妳這麽聰明的創始人,有沒有想過,怎麽培養公司的傳承者?

因為要找到妳這麽聰明的,還真不容易。”

郭廣昌噗嗤壹聲笑出來,想了想回答:

“找我這樣的,是不容易,但要找妳那樣的,不是更難嗎?”

壹通商業互吹之後,他繼續調侃道:“我比妳年輕,還不急著找接班人。”

馬雲是1964年生,郭廣昌是1967年生,兩人年紀其實相差無幾。

郭廣昌25歲就賺到了人生第壹個100萬;而馬雲25歲時,還在杭州做英語老師。

這個被馬雲誇聰明的人,是什麽來頭?

郭廣昌1992年開始第壹次創業,來年即創業成功,歷時10個月,賺得100萬。

光是這個“夢幻”的起步,就足以讓人嘖嘖贊嘆。

郭廣昌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說起來很“簡單”:

“我的第壹個100萬是咨詢賺到的,靠知識賺錢;

第壹個1000萬是房地產營銷做到的;

第壹個1億是靠生物制藥賺到的;

而第壹個10億是通過資本與產業相結合達到的。

發展軌跡非常清楚,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機遇。”

清楚地抓住機遇,就能成功?

恐怕沒這麽簡單,這背後肯定多的是,咱們不知道的事。

2021年,郭廣昌以437.36億元財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80位。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著“浙江李嘉誠”、“中國巴菲特”之稱的傳奇大佬——郭廣昌,他的起勢聚富之路。

2011年,當已身家上億的郭廣昌被問到,未來希望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些什麽時,他回答:

“首先我會留壹些給我女兒,因為我不想我可愛的女兒,像我這樣勞累。”

自己出身貧寒,深刻知道受窮挨苦的滋味,所以郭廣昌才如此愛女心切。

1967年,郭廣昌出生在浙江東陽市橫店公社,壹戶普通農民家裏。

那時候的橫店,還不是“中國特色小鎮”、“影視產業基地”,而是以山多地少、偏僻落後而“聞名”。

郭廣昌的父親是石匠,經常跟著施工隊去外地做工,掙點小錢;

母親是生產隊的菜農,勤勞能幹。

總在想方設法填飽壹家人肚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郭廣昌小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紅薯等地裏好種養的“ 健康 粗糧”:

“可能是小時候紅薯吃多了,直到今天,我壹聞到紅薯的味道,就直反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廣昌從小就學會幹各種農活。

打豬草、撿柴火都是每日必修課。

雖然日子艱難,但郭廣昌始終記得母親對他的影響:

“她非常善良,靠賣小菜讓我讀完大學。

村裏有些人為了讓菜長得好,會灑有毒的農藥在上面。

她很反對這種做法,從來不用不該用的東西。

這份感恩和善良,我壹直記在心裏。”

因為時代原因,10歲之前,郭廣昌都沒怎麽讀過書,跟著大孩子們有壹天沒壹天地混日子。

要麽在地裏幹活,或者上山瘋玩。

1977年恢復高考後,郭廣昌作為家裏唯壹的男孩子,父母對其寄予厚望。

希望他好好學習,走出農村過上好生活。

因此,郭廣昌享受“特殊待遇”——什麽都不用幹,認真讀書就可以了。

而家裏的兩個姐姐,“理所當然”地務農、編草鞋,供養弟弟。

郭廣昌也很爭氣,成績壹直不錯。

而且,小小年紀就對高深的哲學很有興趣。

他曾在學校圖書館讀過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著作《存在與時間》,極大鍛煉了他獨立思考和邏輯分析的能力,老師也總讓他跟同學們講解學到的哲學理論。

這讓郭廣昌大受鼓勵,對哲學的癡迷與日俱增。

他立誌要成為壹名偉大的哲學家,為國為民幹壹番事業。

但並不是所有老師都看好郭廣昌愛“瞎想”、愛“較真”的品質,對他的態度屬於“兩極分化”:

“我從小是個有爭議的學生,有的老師對我特別好,認為我日後肯定大有出息;

有的老師卻不喜歡我,覺得我太沖。”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奢望得到所有人平等的喜歡,那樣的話,妳得平凡成什麽樣?

因此,郭廣昌保持著他與眾不同的性格,繼續求學。

郭廣昌14歲那年,父親在采石場工作時發生意外,被炸傷右手,沒法再幹工程,只能回到鄉裏當了門衛。

頂梁柱歪了,家裏收入驟降。

讓原本就貧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也讓郭廣昌壹夜間成熟。

他常對母親說:“我是家裏的男子漢,有什麽事,我替您扛著。”

初中畢業後,考慮到家境的困難,郭廣昌懂事地聽從父母的話,報考了師範中專。

他想著學完後,可以早早出來工作掙錢,貼補家用。

但等拿到中師的錄取通知書時,郭廣昌卻反悔了:他還是想讀高中、上大學。

那個暑假,郭廣昌過得壹點都不高興。

他始終放不下心裏的夢想,他想要再多讀書、想要進大學校園、想要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終於,沖勁戰勝順從,郭廣昌做出了第壹個改變人生的決定:放棄中師,改讀高中。

盡管父母強烈反對,也依然阻止不了倔強又有主見的兒子。

郭廣昌卷起鋪蓋,背上十幾斤大米,裝上壹罐子梅幹菜,踏進了東陽中學的校門。

多年後,回憶起自己這番“壯舉”,郭廣昌在慶幸之余,對跟父母的分歧,也有了更多感激:

“他們盡管不贊成,但也沒有過多幹涉,只是反復告訴我:人要靠自己,尤其在關鍵時刻。”

父母的開通和諒解,讓郭廣昌得以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這種“獨斷專行”的行事風格,成為郭廣昌身上最鮮明的性格特點。

郭廣昌就讀的高中,離家有20多公裏,他每周回去壹次。

在校期間,郭廣昌每餐的下飯菜,就是自己帶的梅幹菜。

這種菜價廉又易保存,是當地許多窮困學生的主要口糧。

有壹回,郭廣昌的梅幹菜不知道被誰偷吃了,壹口都沒給他留。

而此時才周三,距離“放歸”還有整整兩天。

郭廣昌沒有追查,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都是窮人家的苦娃娃,要不是實在沒辦法,也不會做這種偷嘴的事。

饑腸轆轆的他,就這麽靠啃地瓜、苞谷棒子挨到周末,飛奔進家門,抱起菜罐子猛扒。

苦行僧般的求學生涯,讓郭廣昌變得更加堅韌、能吃苦,塑造著每個創業者必備的性格素質。

1985年,郭廣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所選專業,自然是他深愛的哲學。

此時,距離他棄文從商,還有7年。

18歲的郭廣昌,將商業視為“不入流”的行當:

“那時候我認為商業這種東西,是很低層次的。怎麽能去做壹個商人呢?

咱是要管理國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好大的口氣,好大的抱負。

要“治國”就要先了解國情,郭廣昌在大學期間,做了兩件他引以為傲的事情:

第壹件是1987年暑假,他壹個人如孤膽英雄般,騎自行車沿大運河,壹路調研到北京;

第二件是1988年暑假,他組織十幾個同學搞了個“黃金海岸3000裏”活動,騎車沿海考察去海南。

經過這兩次“微服私訪”,郭廣昌不僅拓寬了視野,更重要的是篤定了信念:

“以前,在我印象中,北京、海南似乎都很遙遠,遙不可及。

但是,騎行到達之後,我得到壹個深切的感悟:

只要車輪不停滾動,方向正確,再遠的目標也很近。”

所以,多讀書真的有好處,哪怕同壹件事,因自身涵養的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領悟。

同是騎行去海南,別人可能覺得累死了,但郭廣昌卻從中體會到人生哲理。

不只是精神層面的豐富,第壹次北京之行,還勾出了郭廣昌的“酒癮”,為他之後的宏圖大業埋下意念伏筆。

當時,郭廣昌騎舊單車到北京後,就把車賣了換 旅遊 資費。

兜裏的錢,買了回上海的船票後所剩無幾,剛夠三餐飯食。

可是他在途徑青島時,卻饞上了當地“特產”——青島啤酒。

盤纏有限,吃還是喝,這是個問題。

經過壹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郭廣昌狠狠心,用飯錢買了酒打牙祭。

初嘗瓊漿玉露,郭廣昌回味無窮:“要是每天都能回到青島啤酒,那該多爽。”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誰曾想,整整30年後,2017年,已家大業大的郭廣昌,以2.43億元拿下青島啤酒17.99%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在財富自由之余,徹底實現了“啤酒自由”。

所以說夢想這個東西,實現的前提,是要敢夢敢想。

大學畢業後,郭廣昌留校工作,先擔任團委幹事,後升為調研部長,再後擔任校辦企業的市場部經理,他的創造和運作能力開始凸顯。

與此同時,他在校申請簽證,打算去美國進修,並且已通過托福和GRE考試。

壹切都在往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成為壹個組織力強的哲學系學者。

但有時候老天爺很“任性”,要麽不賞飯吃,要麽追著餵飯吃。

就在郭廣昌為出國深造積極準備時,壹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他心裏。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使郭廣昌重新思考未來:

“小平的講話讓人感到有激情,充滿了希望,成為我決定創業的壹個重要原因。”

郭廣昌敏銳察覺到時代機遇,義無反顧地調整人生方向。

他拉來校友梁信軍,用借來的、本來留學的3.8萬元資金,***同創立了他人生第壹家公司——廣信 科技 咨詢。

公司名很“隨意”,就取自兩位創始人姓名中的壹個字。

也可以看出在當時,關於具體要做些什麽,郭廣昌還沒有那麽清晰的規劃。

壹個本來立誌要做哲學家的思想者,“性情大變”去做了自己曾經瞧不起的商人。

而且後來還幹得那麽好,這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關於這個疑問,馬雲也有過。

有壹次,馬雲在商流聚會上問郭廣昌:“妳是學哲學出生的,怎麽能把企業做這麽大?”

郭廣昌沈思片刻後說:

“哲學看起來好像什麽都沒學,所以都是空的,空的就能接受所有東西。

所以它教會我獨立思考,不要輕信任何人,也不要輕易說別人不對,要多聽、多分析。”

郭廣昌的第壹個創業項目就是市場分析,這算是他的老本行。

大學期間積累的 社會 實踐經驗,現在要拿來變現了。

那時,市場經濟剛起步,專業的市場調研公司還不超過10家,算是個新興領域。

郭廣昌在此刻供小於求的不飽和環境中,適時入局。

他走街串巷找項目,憑借豐富的調研經歷,以及“復旦老師”的可靠頭銜,拉來太陽神、樂凱膠卷、天使冰王等諸多品牌合作,還接了個大活——臺灣元祖食品的上海市場調研,憑此壹單,就掙了30萬。

短短10個月,郭廣昌就賺到第壹桶金100萬。

然後,隨著另外三位校友:王群斌、範偉、談劍的加入,郭廣昌把廣信改名“復星”,寓意“復旦之星”,核心團隊由此匯合。

1993年,郭廣昌“突然”扭轉賽道,退出市場調研業務,主攻房地產和生物制藥。

這跨度可不是壹般的大,簡直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跨界。

放著剛剛起步、發展大好的咨詢業務不做,又去折騰投資、風險都很高的兩樣燒錢玩意,郭廣昌是咋想的?

不急,聽聽這位“前哲學家”的看法。

郭廣昌認為,隨著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房產勢必成為未來中產階級的剛需。

現在進駐這行,投註小、收益高。

因此復星就成為了上海第壹批房地產銷售公司之壹。

郭廣昌這個判斷,說對,也不全對。

國家在1998年才確定商品房改革的大方向,而郭廣昌超前了5年。

這就很尷尬了,猜中了結尾,卻沒猜中什麽時候開始。

郭廣昌接手的第壹個樓盤在上海郊區,專為“留學家庭”設計。

當時普通平民的那點收入,根本負擔不了這麽高檔的住房。

整個街道無人問津,冷冷清清。

郭廣昌沒有功夫跟著淒淒慘慘戚戚,他必須想辦法把房子賣出去。

要不然,剛到手的100萬,就要變成負債100萬。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走過的路。

郭廣昌想起之前籌備出國時,接觸到相關機構,他們那肯定有很多留學人員的信息。

於是,郭廣昌要來他們的家庭住址,又去出入境管理部門查“海歸”的情況,把廣告送上門,用塞門縫、夾把手的土辦法,做精準營銷。

就靠這麽地毯式的宣傳方式,郭廣昌入手第壹個1000萬。

話分兩頭,布局生物制藥,又是什麽操作?

相比房地產的“臆想揣測”,郭廣昌選擇進入藥品行業還算有跡可循。

因為“復旦五虎”中,除了郭廣昌是哲學系,談劍是計算機系,其余三人都是遺傳工程系,所以公司轉戰做醫藥有先天優勢。

1995年,郭廣昌把研發了三年的肝炎診斷試劑推向市場。

壹戰成名,鈔票如雪花似飛來,迅速堆積起第壹個1億元,公司也成為上海第壹家民營高 科技 企業。

然後郭廣昌說:“企業做到壹定程度,不可能什麽都自己去做,所以就要做投資,這是壹個不變的規律。”

於是,郭廣昌開始以參股或收購的方式,四處投資有潛力的公司,大張旗鼓運作資本市場。

範圍涉及信息產業、金融、鋼鐵、證券、銀行等,市值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同時,郭廣昌還把財大氣粗的觸角伸向國際,收購了法國老牌度假村運營商、英國百年足球俱樂部、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德國私人銀行等。

當時,投資圈有壹句玩笑話:人類已經阻止不了郭廣昌並購了。

而郭廣昌的投資心得是:“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興奮感。”

2007年,公司在香港整體上市,郭廣昌身家直沖362.3億元,順理成章成為上海首富。

此後,郭廣昌的聚富之路暢通無阻:

郭廣昌的成功,除了憑借精準的眼光外,還得益於他在工作中永不停歇的“戰鬥力”。

在公司,壹般員工加班都有補貼。

但包括郭廣昌在內的管理層,沒有所謂的加班概念。

壹天24小時,都要有“奉獻”精神,所以不存在什麽彌補待遇。

籌備上市那會,郭廣昌壹天要去幾個部門溝通,壹星期跑三趟北京。

經常會議開完後已是深夜,回到家裏連飯都不想吃,倒頭就睡,第二天再精神抖擻開始新的奔波。

管理者們受他影響,自然也是拼命往前沖,辦公室常備泡面,各取所需。

二把手梁信軍,作為公司創始人之壹,曾評價郭廣昌:

“他到了壹定高度,壹定又會提出下壹個更高的目標。”

在這樣舍命拼搏的老板身邊,自然不會有壹絲輕松。

所以梁信軍於2017年身體不好,辭職離開,回家休養。

郭廣昌之所以如此“激進”、“不給任何人喘息的機會”,是因為他認為:

“修屋頂,是選陽光燦爛的時候。所以在企業發展好的階段也不能懈怠,要不然等風雨壹來,就完蛋了。”

時刻保持獲勝的饑渴感,是郭廣昌始終篤信的真理。

自1992年創業以來,郭廣昌從沒有停下稍事片刻。

曾經的滿頭烏絲,隨著事業蒸蒸日上,早不知飄落何方。

頭發掉光,換來百億身家,這個買賣還是劃得來。

與瘋狂野蠻的工作沖勁截然相反的,是郭廣昌低調沈穩的生活作風。

公司員工都說這個大老板“深居簡出,厭惡浮華。

平時特別討厭前呼後擁的虛禮,比較有思想。”

郭廣昌有出息了,家裏姐姐想讓他多回來為家鄉做貢獻,光耀門楣。

但郭廣昌另有看法:

“家鄉的事比較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光宗耀祖的背後是什麽?其實就是顯擺唄。

我覺得還是平靜些,不要讓人家覺得我很了不起、無所不能。”

郭廣昌崇尚簡約,不喜張揚,但並不代表他不會來事。

有壹次,郭廣昌組織壹場商界交流會,來的全是行業大咖。

比如娃哈哈的宗慶後,泰康董事長陳東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壹,葡萄牙總領事等等。

郭廣昌獨掌大局,面帶微笑迎來送往。

當看到老朋友馬雲時,樂呵呵地說:“看到妳來,我就輕松多了。”

要迎接省長時,郭廣昌特地把坐在休息室的馬雲叫出來,讓跟他壹起接車。

還“嬉皮笑臉”地說:“感覺我是新郎,妳是新娘。新娘躲在裏面不出來,新郎在這裏接客。”

馬老師聽後“壹臉嬌羞”地低頭不語。

除了與壹眾大咖保持緊密深厚的關系外,郭廣昌的對標“偶像”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說的話、做的事,其實並不深奧。

關鍵是能不能堅持去做,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他選的另壹名“標桿”是香港李嘉誠,曾把自家公司比作“年輕的和記黃埔”,其野心可見壹斑。

在2021年公司業績發布會上,54歲的郭廣昌依然慷慨激昂、意氣風發:

“即將到來的2022年,是壹個很重要的年份,是我創業30周年。

我覺得還是要往前看,只回憶的話,就變成老人了。

我們還是壹個年輕的企業,還是壹個創業的企業。”

對郭廣昌來說,30歲的公司正當盛年,未來可期。

他本人亦是激情猶在,拼無止盡。

從農村小子成為百億巨富,郭廣昌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稱傳奇。

有句話說得好:命運不是要妳成功,而是要妳去嘗試。

如果當初,郭廣昌聽話地讀了師範、做了老師,沒有上高中、讀大學,也許他的命運跟許多稍有文化的讀書人壹樣,在時代浪潮面前,只是觀望的局外者。

他憑著壹股勇於嘗試的拼勁,最終走進淘金洪流中,分得壹杯羹。

所以,人生重在參與、貴在掌握,每壹個人在時代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時代不淘汰老人,也不欺負新人,只會遠遠拋下站著不跟它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