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除了說相聲以外還有副業嗎?
德雲社演員除了說相聲以外還有副業嗎?
妳好,我是吘液陽洸,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德雲社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壹,成立於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為德雲社。以"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
2011年7月3日,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辟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北京德雲社以天橋劇場為總部,在北京還有三裏屯劇場、三慶園劇場、廣德樓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以及東北的黑龍江德雲社、吉林德雲社,位於南方的南京德雲社。還有首個海外分社德雲社墨爾本分社。
德雲社演員分為五個級別,每個等級細分為甲、乙、丙3個級別,目前德雲社增至到9個演出隊伍。其中第9隊為德雲社的青年隊,目的是鍛煉新人,基本是第5等級的演員。他們的場次通常被安排在周壹至周五下午場(觀眾少),其他8個演出隊伍周壹通常是休息時間,周二至周五晚場加上周末下午場和晚場,正常情況下平均壹周8場演出以上(壹個月32場以上)。工資與劇場收益掛鉤,保底工資壹場200元攢底演員300元,額外劇場收益的20%由每隊隊長再按等級貢獻等給予分配(每場約200元至500元之間),壹個月6000元左右。
如果個人有能力的話,去做商演壹般收入都是還可以的,而德雲社的壹場商演就是主辦方以及演出方對半的分賬的,並且在總票房上的收入德雲社占了壹半,之後德雲社在扣除掉百分之二十的提成,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歸於演員的。
其實小劇場的相聲根本帶不來多少經濟收入,要想賺錢只有“商演”才是王道。但是憑借現在的知名度,能夠接活兒的人卻並不多。大部分人還是要在小劇場演出,於是為了減輕社團的負擔,老郭也是非常鼓勵弟子們自謀職業的。
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下他們的副業:
壹:郭德綱,郭家菜館 二:於謙,馬場
這位於大爺的馬場當然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以玩為主。
三:嶽雲鵬,海碗居 面館
四:孫越,兒童攝影和服裝等領域
有自主品牌
五:張雲雷,雲雷造型
由弟弟負責打理
六,閻鶴祥,直播
德雲社的太子太保閻鶴祥本來保著郭麒麟風光無限,但是郭大少爺最近卻漸漸的對相聲失去了興趣轉而投身到了影視 娛樂 圈中發展,於是閻鶴祥也不得不另謀職業。
根據我的可靠消息,對於秦霄賢來說,可能說相聲才是他的副業!
因為他每天都遲到,每個月只有幾百塊錢的工資,卻住擋不住他開著跑車來上班的激情。畢竟,不好好的說相聲,是要回家繼承遺產的,┓( ` )┏。
如今德雲社不僅在相聲界成了龍頭老大,更是有要頂替本山傳媒的趨勢,如今年輕人喜歡的相聲演員大部分都來自於德雲社,很多人覺得德雲社只靠相聲賺錢就夠了,其實他們的副業還有很多。
就比如這兩年非常火的張雲雷,喜歡他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有壹個廣為人知的夢想,就是要開壹家理發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早期張雲雷發型也是非常酷炫,跟非主流壹樣,以現在張雲雷的實力,他這個夢想也比較容易實現了!
近日張雲雷在網上發布了壹張雲雷造型的理發店照片,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人說這家店是二爺投資的,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現在張雲雷本尊回應也算是確定了這件事情了,很多人都開玩笑說,如果我進去理壹個桃心頭會不會被打出來呢?
除了張雲雷,老郭之前還開過郭家菜,只不過德雲社能吃的人太多了,沒等把郭家菜發揚起來就被這壹群小胖子給吃垮臺了,現在德雲社也有自己的紅酒名字,就叫德雲紅酒,也算是有了不小的名氣,老郭和於謙也經常做宣傳!
除了相聲,德雲社還有德雲華服,京劇社、評劇社,包括自從燒餅郭麒麟減肥之後,健身好像也成了德雲社的壹個副產業,這就是沒錢的時候幹什麽都難,有錢了幹什麽都很容易,除了我說的這些之外,妳們還知道德雲社哪些副產業呢?
第壹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德雲社演員除了說相聲以外,肯定有副業啊!大家都知道,有目***睹,而且副業還做得很大!
舉幾個例子,德雲社最有名的幾個:
郭德綱:除了相聲,還導演、主持、演戲!
於謙:除了相聲之外,演戲、主持、開馬場!
嶽雲鵬:除了相聲之外,演戲、開網店、做辣醬!
這上面三位的副業都是有目***睹的,公開的。而且可以這樣說,他們雖然主業是說相聲,但是花在副業上的時間可能比主業還多!當然收益也更多!
以嶽雲鵬為例,他現在的咖位,他在德雲社小劇場說相聲壹年也說不了幾次,有的話,估計也是商演,所以靠說相聲,是沒有多少錢的。而他的收入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拍電影,參加綜藝節目,參加活動等。主業和副業兩個收入比較,我個人估計28比差不多。
雖然如郭德綱、嶽雲鵬這些大咖大部分時間並不在相聲主業上,但是並不影響德雲社是相聲社的本質,並不影響相聲主業的發展!
郭德綱就曾經對嶽雲鵬說過,妳走到哪裏,無論妳演多少電影,妳還是個相聲演員。妳如果丟了相聲,妳什麽都不是,很有可能沒飯吃。但是妳丟了副業,依然還是相聲演員,還能有飯吃!
郭德綱自己也多次說過,雖然這些年他做了很多其他相關行業,但是他的核心依然是相聲,做副業不會影響主業。小劇場會每天如期表演,相聲巡演每年都會做!
從實際情況來說,德雲社400多號演員,除了出名的演員之外,還有很多演員收入也並不高,如果只指望著在院子裏說相聲,還真有可能養不活自己,必須得有副業來養家糊口!
就我個人來說,壹個也會有主業,也有副業,都屬於正常,無可厚非!
德雲社是壹個400多人的相聲團體,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有副業是常態,絕大部分演員都是有副業的。
有壹種情況就是有演員是兼職說相聲的,他們把相聲當副業,另外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德雲八隊的梁鶴坤,他的本職工作是某電臺的主持人,只在有空的時候才到德雲社演出。
最常見的情況是,在演員具備壹定的知名度以後,利用自己的人氣搞壹些副業。比如嶽雲鵬加盟了自己曾經打工的那個炸醬面館,同時還有自己的網店,賣河南特產;張雲雷剛剛開了自己的發廊;孫越有自己的服裝品牌;於謙有自己的馬場、白酒品牌等等,都是利用自己的人氣變現的方式而已。
剛剛進入德雲社的學員是沒有收入的,所以大部分學員都在外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要麽是周末,要麽是晚上到德雲社學習,平時都要上班賺錢養活自己;只有在德雲社學有所成,能夠上臺賺錢以後才辭去本職工作,專職說相聲的。
比如閻鶴祥,在考入德雲社的時候,他是壹個網絡通信工程師,還曾在奧組委工作過;在學習期間他壹直是兼職的,即便後來上班了,也有很長壹段時間是兼職的;甚至在給郭麒麟捧哏以後,他都是兼職的。他在評書裏講過,當年郭麒麟在相聲方面遇到挫折,想要回去上學,就打電話找他商量,而他正在上班呢,臨時請了假去找的郭麒麟。
郎鶴炎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在參加《馬蘭花開》的時候提到,考入德雲社的時候他是壹個程序員,月薪上萬,而且已經結婚生子了;而進入德雲社做學員是沒有收入的,所以他壓力很大,本來想兩頭兼顧的,但是程序員本來就是個沒日沒夜的工作,根本沒辦法兼職,所以無奈之下才辭職,全職學相聲;他的媳婦全力支持他,壹人工作養家,真是個好女人。
其實,單純靠說相聲的收入只能養家糊口,想要活的更好,就必須出圈,所以但凡有點名氣的演員,都要想辦法掙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拍影視劇和上綜藝,然後就是搞副業,這是商業 社會 的必然選擇。
只要演員的兼職行為沒有影響到他的本職工作,仍然能夠維持創作和表演相聲的高水準,那就沒有什麽可指責的;如果因為副業影響了本職工作,那就有必要收斂壹下了。
整個德雲社,只有壹小部分人有了自己的副業,並不是說每壹位德雲社的相聲藝人都有自己的副業。
在德雲社2010年左右的時候,郭德綱就已經明確的意識到,如果單純的憑借相聲來養活德雲社的權利,享受同仁,妳會有那麽壹點點的困難,與此同時,趁著德雲社的火爆程度以德雲社已經擁有的部分經濟收入和來源,開創壹些其他的副業,為德雲社的發展提供壹個更重要的保障也是極為必要的。
這也就有了後來郭德綱前往澳大利亞,去開辦壹些酒廠以及自己最得意的薰衣草小熊的制造。
除了酒廠和薰衣草之外,原來在北京的還有壹家飯店,也是德雲社開辦的,只不過後來好像因為經濟收入原因還是壹些其他的原因,這家飯店沒有了,與此同時轉成了另壹家飯店,只是德雲社控股,並不是德雲社具體掌權的飯店。
除了飯店之外,還有壹個很有名氣,只不過銷售量並不是非常多的,副業叫做德雲華服,德雲華服目前的銷售的數量並不是非常的可觀。實在是沒辦法,畢竟德雲華服自己的適應人群太少。
除了郭德綱之外與於謙有自己的小動物園兒,嶽雲鵬也有自己的面館,張雲雷有自己的理發廳。
比較出名的相聲藝人的確有了自己的副業,但是像九字科霄字科的相聲藝人,在相聲領域還沒有摸爬滾打的輕車熟路,想要在副業上面發展的風生水起似乎是有些困難的。
相聲行業近些年在老郭的影響下可以說是著實的火了壹把,但是在德雲社中老郭雖然壹向倡議要相聲回歸劇場,但是在劇場之中說相聲卻並不賺錢。所以為了日子很多社團的相聲藝人紛繁幹起了副業,乃至是說相聲反倒成了“副業”。
其實老郭早就知道小劇場的相聲底子帶不來多少經濟收入,要想賺錢只有“商演”才是王道。但是憑借現在的知名度,可以接活兒的人卻並不多。大部分人仍是要在小劇場扮演,雖然每天的實在扮演時間也就在壹個小時左右,但是他們依舊可以獲得每個月6k的保底工資。所以為了減輕社團的擔負,老郭也是十分鼓動弟子們自謀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