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汁膏簡介
wǔ zhī gāo
2 概述五汁膏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3 《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卷八方之五汁膏 3.1 組成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薄荷、貝母、牡丹皮、阿膠、茯苓、犀角、羚羊角、梨汁、藕汁、蔗汁、人乳、萊菔汁[1]。
3.2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前十味以水先煎取汁,入余藥再熬,後入蜜二兩,隔水燉半日成膏服[1]。
3.3 功能主治《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卷八方之五汁膏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治真陰虧損,虛火上炎,勞瘵咳血[1]。
4 《仙拈集》卷二方之五汁膏 4.1 方名
五汁膏
4.2 組成蜂蜜4兩,姜汁4兩,白蘿蔔汁半斤,梨汁半斤,人乳1碗。
4.3 主治《仙拈集》卷二方之五汁膏主治勞嗽。
4.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早晚滾湯服數匙。二料除根。
4.5 制備方法***熬成膏。
5 《瘍醫大全》卷二十八方之五汁膏 5.1 方名五汁膏
5.2 組成白蘿蔔5斤(搗汁),姜5斤(搗汁),蔥5斤(搗汁),韭5斤(搗汁),菜子半斤(取汁)。
5.3 主治《瘍醫大全》卷二十八方之五汁膏主治痛風。壹切風寒濕痛。
5.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五汁煎成膏,滴水成珠,外加麻油、東丹、石灰收煉,如汁多加多,汁少加少,做膏藥貼。不拘久近,立時見效。
6 《醫級》卷八方之五汁膏 6.1 方名五汁膏
6.2 組成梨汁、藕汁、蘿蔔汁、荸薺汁、姜汁。
6.3 主治《醫級》卷八方之五汁膏主治痰火咳嗽,燥結咯艱。
6.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上取自然汁各1鐘,或入人乳、白蜜各鐘許,熬膏。不時挑服23匙。
7 《醫統》卷六十六方之五汁膏 7.1 方名五汁膏
7.2 組成鮮胡桃皮、鮮酸石榴皮、黑桑椹、旱蓮草、鮮生地黃。
7.3 主治《醫統》卷六十六方之五汁膏主治髭發黃赤。
7.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臨睡時將藥塗髭發,1染即黑。
7.5 制備方法上各及時取汁,瓷盆曬作餅,為末,和合,用堿水調,少入明礬、食鹽,和如稀糊。
8 《治疹全書》卷下方之五汁膏 8.1 方名五汁膏
8.2 組成竹瀝1盞,荊瀝1盞,梨汁1盞,姜汁半盞,飴糖1錢(以白蜜熬半老代之,尤妙)。
8.3 主治《治疹全書》卷下方之五汁膏主治疹後誤食豬肉、雞子,或因風寒,致終身咳嗽者。
8.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溶化。每服數匙,不拘時候服。
9 《嵩崖尊生》卷七方之五汁膏 9.1 方名五汁膏
9.2 組成天冬2錢,麥冬2錢,生地2錢,貝母1錢,丹皮1錢,茯苓8分,阿膠1錢,薄荷2錢,犀角5分,羚羊5分,犁汁2鐘,藕汁2鐘,萊菔汁2鐘,人乳2鐘,甘蔗汁1鐘。
9.3 主治《嵩崖尊生》卷七方之五汁膏主治虛勞嗽血痰喘。
9.4 五汁膏的用法用量用水8鐘,煎至3鐘,去滓,入5汁再熬,以入水不散為度,又入蜜2兩,重湯燉半日用。
9.5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