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城的海外工作
1938年12月,李漢魂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1939年春,蔣介石調吳鐵城到重慶,主持國民黨港澳黨務,1940年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同年秋奉命赴南洋各國聯絡和爭取華僑捐款資助抗戰。他經香港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歷時五個月,行程1.5萬公裏,踏遍130多個城市,發表300多次演講,轟動了整個南洋地區,為爭取海外華僑支援中國的抗戰作了艱巨的努力。
1941年5月,吳鐵城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協助陳果夫主持國民黨中央黨務。這樣,吳就成了蔣的“幕僚長”。蔣介石讓吳出任中央秘書長壹職,既顯示了蔣介石對吳的高度信任,也表明了蔣介石想發揮吳鐵城善於協調各方面關系的特長,平衡二陳與朱家驊等國民黨內部的黨爭。
抗日戰爭結束後,吳鐵城是國民黨政壇上最活躍的人物之壹,被稱作“全黨的幕僚長”,專以調停國民黨內各派系之間的紛爭為務。1946年1 月,吳鐵城以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身份當選為國民黨代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為蔣介石個人獨裁和國民黨壹黨專政搖旗吶喊。
當各方代表在審議憲法草案時,對“國民大會”的職權問題產生異見,互不相讓。結果,吳鐵城提出了壹個折衷方案,令各方都能接受,達成協議。這壹方案,被負責起草憲法草案的張君勱寫入《憲法原則》第27條,稱為“吳鐵城條文”。以壹個人名命名壹條法案,這在近代中國還是第壹次,“鐵老”之名於是大噪。
1947年6月,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