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大同兔頭與其他

大同兔頭與其他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我常到大同出差,工作之余,當地朋友宴請,席間端上壹道菜肴叫做“兔頭”,聽著名字,看著外觀,我沒有了食欲。友人再三推薦,見我對這道菜肴久不動雙筯,他們遂不再客氣,各自伸手,壹陣撕扯吸吮,片刻只剩空盤碎骨,看得我目瞪口呆,印象深刻!後來又陪著其他省份的友人去過幾次大同,當地主人照例要接待,回回有特色菜肴“兔頭”,客人食過直叫絕,以後每次去大同就食時總要上“兔頭”外帶啤酒,成為他們的絕配,迄今短信聯系問候之余,還要捎上壹句:再去大同食“兔頭”!

1975、6年以後,雁北(靈丘、陽高、廣靈等縣)地區壹帶,大量養兔,國家收購後,加工凍兔肉出口。為此先後建起了九座宰兔場和冷庫,當時的凍兔肉年產可達1800多噸,產品暢銷德、英、美、法、意、日等國家。當地人說:“家有三只兔,不愁油鹽醋;家有十只兔,棉衣加棉褲。”

據《本草綱目》記載,兔肉性寒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養胃利腸之功效。現代科學家研究證明, 兔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據醫學界測定,大同凍兔肉消化率可達80%~90%,高蛋白低脂肪含量為21%,比豬、羊、牛肉高,而脂肪含量只占3.8%,比豬、羊、牛肉低得多,食後身體不易發胖。長期食用兔肉,對冠心病、脂肪肝、動脈硬化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是壹種“三高三低”的食品,可預防高血壓、肥胖癥、動脈硬化等現代文明疾病。

可是,開始吃兔頭的人們哪裏懂得這些,僅僅是解饞而已。

當時,兔肉出口後,剩下兔頭,棄之可惜,加工廠把它們很便宜地論個兒處理給職工、家屬。大家回去就琢磨“廢物利用”:怎樣把它們補充到身體裏。於是將凍成壹版壹版的兔頭化開、洗凈、去掉殘留的兔毛、剪掉眼簾、沖掉血水後,煮了給大人孩子們食用解饞(畫面感有點不忍直視!),街坊鄰居們也可以跟著沾光。在那個年代,生活的壹切所需憑票供應,肉食是人們的渴望和奢侈,多種調味品熬煮兔頭,滿大街都能聞到香味。就這樣兔頭逐漸走進了大同人家的飯桌,還有的慢慢積攢起來,三五分錢地壹個個地拿出去售賣。酒家飯店也追逐利潤,引入菜譜,不知不覺之間,兔頭成了大同的壹道名菜。

據說,我國養兔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是通過“絲綢之路”從西歐輸入的野兔馴化的。家兔放著搭好的兔窩不去住,卻喜歡打洞穴居。我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也養過兔子,它確實好餵養,挖上甜鞫、苦菊等野菜,甚至采摘槐樹、榆樹的樹葉,就能餵大它們。兔子繁殖能力很強,壹只母兔壹年可生50至60只小兔。我養的兔子壹窩下了十幾只小兔,可嘆那年連下了十幾天的大雨,雨水灌進了它們的地洞,幾乎全部淹死了。——話扯遠了!

大同兔頭是當地人愛吃的傳統名菜之壹。他們把兔子的腦袋用姜、蔥、辣椒、八角等十多種香料加以紅燜(畫面感有點殘酷),熬燉至少得三小時以上,直至香料的味浸透到軟爛的兔肉裏,口味比較重,屬典型的北方菜式,愛吃的人都說味道不錯。

也許是地處嚴寒的塞外,也許是傳承了歷史上胡人、匈奴、鮮卑等多民族雜居的飲食習慣,現居於雁門關外的人,大都喜歡大塊吃肉,對食肉有壹種特殊的偏好,而且味喜辣。大同人說他們創造性地發明了美味可口的兔頭,本地人親切地叫做"啃兔頭"。

那時候,朋友與我們就是在街攤上,從商販的自行車或小推車上架著的爐火燉著的鍋中,壹個壹個地買回大啖,我則只能擼食烤串。

再後來,有人說“兔頭”是四川的名吃,“大同兔頭”是仿制過去的。我的家門口甚至開過壹家“四川兔頭店”,不過很快倒閉了。雖然我不吃“兔頭”,但當年因為母親在外貿工作,成片的凍兔肉還是常見的,所以對“四川”說壹直存疑。

最近,朔州市朔城區文物保護研究與利用中心在2022年第壹期《文物》發表了《山西朔州官地元代壁畫墓發掘簡報》,內容簡述如下:2019年6月初,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朔城區文化與旅遊局對於朔州市朔城區沙塄河鄉官地村的墓葬(編號M1)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官地墓為八邊形仿木構磚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門、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頂部被毀,其內回填大量浮土。墓壁由青灰色條磚單層疊砌而成,墓室有壁畫裝飾,采用墨、灰彩等直接繪制於白灰之上,白灰厚約0.4厘米,分別為主題壁畫和建築壁畫。

墓室內壁均飾彩畫,近棺床側壁以墨彩為框,內填寫意山水,有隱逸之風,這類壁面的布局及裝飾技法與大同地區的元代墓葬風格相似。尤其是墓主人位寫意山水的設置,與至元二年(1265)的馮道真墓有異曲同工之妙。東壁墨繪“備酒圖”,方桌桌側“瓷匜”敞口弧腹、短流平底,呈典型元匜風格。同時,該器與“經瓶”“盤盞”等酒器***置,與“玉壺春”的組合,同蒲城元代壁畫墓(1269)相類,是典型的元墓 “備酒組合圖”。

墓葬其他介紹這裏就從簡了,主要說壹下東側的壁畫:東南、西南兩壁為侍奉圖。東南壁備酒人物為四名女侍,頭梳雙平髻,神情嚴肅,身著右祍窄袖長袍,面向酒桌,向北而行。最前端壹人側身,雙手捧匜。其後三人皆正面,壹人手墊布巾,捧碗,碗內置壹勺;壹人雙手抱盆,盆內置壹黑色兔頭;最後壹人雙手持骨朵,肅穆而立。

註意:手持骨朵旁的那位侍者,手抱盆缽,內置有燉熟顏色深暗的兔頭。(見圖)

(考古發掘證照為考執字(2019)第(631)號。本次發掘項目負責人為馬升,參加工作的人員有張光輝、赫誌剛、王朝、劉朝、孫先徒、陳澤宇、梁孝等?)

這座壁畫墓的壁畫應該能夠證明:早在元代,混雜在雁朔之地的居民就有“食兔頭佐美酒”的習俗了;也可證明:大同壹帶確實是“兔頭”美食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