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肚兜是男還是女穿的

肚兜是男還是女穿的

男女都穿。 簡介

肚兜(dù dōu ),古稱兜肚,是中國傳統服飾中護胸腹的貼身內衣,上面用布帶系在脖頸上,下面兩邊有帶子系於腰間。關於肚兜的名稱,歷代皆有不同。除了肚兜,又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訶子、衵服等別名。

肚兜的藝術以刺繡為主,也有貼補花紋的。由於它包括縫、繡、剪裁、造型及色彩構成,所以肚兜屬於民間婦女藝術中的綜合表現部分。

[編輯本段]釋義

1.貼身遮護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貯物。 明 劉若愚 《酌中誌·大內規制紀略》:“像金鑄者,曾經盜去鎔使,惟像首屢銷不化。盜藏之肚兜,日夜隨身。”《恨海》第二回:“車夫壹面說著,放下了馬鞭子,把銀子放在肚兜裏。” 茅盾 《林家鋪子》四:“ 壽生 壹面說,壹面撩起衣服,從肚兜裏掏出壹個手巾包來遞給了 林先生 。”按,罩在衣外炊事用者,亦有此名, 滬 語名為“飯單”, 湖湘 間名曰“圍裙”。

2.舊時婦女或小兒用的抹胸。 清 吳珠泉 《續板橋雜記·雅遊》:“至於抹胸,俗稱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小兒用者,今仍常見,惟壹般無袋。 湖湘 間名“兜肚”,睡眠時以免風吹肚臍。

[編輯本段]起源

關於肚兜,說來話長,其來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女媧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後通婚,生兒育女,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服飾——肚兜,目的是用來遮掩人體之羞。

根據中國歷史記載,它的起源最由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這裏所說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後來的肚兜。先秦稱“膺”,漢謂之“抱腹”,流行於魏晉南北朝。亦有壹說肚兜是楊貴妃為遮掩她和安祿山私通的痕跡而發明的。民間亦有壹說肚兜起於漢時,獨身女子因怕被粗魯漢子欺負,所以用布纏胸,再以帶子系至背後,稱之為“縛胸”。

[編輯本段]歷史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曰: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壹載: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辦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蒙以絲綿,細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臥必需,居常亦不可輕脫。又有以姜桂及麝諸藥裝主,可治腹作冷痛。

明代之後,婦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習慣,當時叫“兜子”,俗稱抹胸。是用交料兩塊,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兩種款式,壹種是短小貼身的,縛於胸腹之間,俗稱“肚兜”。另壹種是束於腰腹之間的,稱為“抹胸肚”。《清稗類鈔》記載:“抹胸,胸間小衣也,壹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寒內侵者,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內衣稱“肚兜”,壹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由此可見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風侵體,更兼有藥療及香囊的功用了。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寫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裏的兜肚,上面紮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

[編輯本段]圖案

肚兜的面上常有圖案,有印花有繡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藍印花布,圖案多為“連生貴子”、“麒麟送子”、“鳳穿牡丹”、“連年有余”等吉祥圖案。繡花肚兜較為常見,刺繡的主題紋樣多是中國民間傳說或壹些民俗講究。如劉海戲金蟾、喜鵲登梅、鴛鴦戲水、蓮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蟲,大多是趨吉避兇、吉祥幸福的主題。

[編輯本段]材質

小孩肚兜的外面用料多為紅布,成人多為黑布,裏子多用白布。由於肚兜是婦女每天穿著的內衣,時常需要換洗,除了考慮材質、款式的舒適性,同時必須做得牢固,在織繡工藝上,更需要耐搓耐洗,以防止脫落。以目前保存的實物來看,肚兜的布料以絲品居多,正、背面的布料顏色大多壹致,顏色有白、紅、粉紅、藍、淺藍、淺綠、淺黃、黑等。基本上,肚兜的材質、用色與穿者的年齡、身份地位、經濟能力和地方習俗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聯。壹如喜事喜用紅彩。老人崇尚樸素,故多采用黑色。年輕人或中年婦女挑選各種不同顏色。平民的肚兜面料以白、藍為基調,繡花簡雅素凈;家境富裕者材料多采用貴重的綢緞絹絲,其上更是盤金鑲銀、描龍繡鳳,紋樣顯得斑斕飽滿,華麗無比。

[編輯本段]造型

肚兜形狀像背心的前襟,形狀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對角設計,上角裁去,成凹狀淺半圓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圓弧形。

肚兜的造型,各地不同,基本風格近似壹個展開的折扇形(或近似菱形)。其做法是,先決定兜圍、斜襟、腰角、口袋的尺寸,以墨筆將設計圖樣直接繪在布上。裁成的菱形布片長寬約三十公分,下端成圓弧型,將頸圍的銳角剪去,再於兩個尖端裝上壹對花扣,以便鉤穿金銀鏈條,或固定布帶子,用以系在頸子上。左右兩角則用細布帶固定,並系於腰間。

臺灣肚兜因地域的不同,在形狀與圖紋上仍有區別。新竹地區的肚兜,下端稍窄,呈圓弧形;蘭陽地區肚兜下端較寬,底部呈平直,左右兩側則縮成帶狀。桃園、苗栗客家的肚兜造型,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不同的是,其肚兜構圖講究飽滿、花紋斑斕多為滿繡。

除了上述常用的造型外,在現存的實物標本中,也可見到兩種形制特殊的肚兜。其壹是在原有的褶扇形(或菱形)布片下方,加上壹方形護腹片,此種形式較常見於中部地區及北部客家莊。

[編輯本段]作用

▲實用價值

包圍著胸部和腹部,具有保溫護腑的功能。成年人肚兜貼身不外露,小孩在熱天露在外面顯得天真爛漫。肚兜裏外兩層,兩邊附有大小口袋,口袋有單層和雙層,有些口袋上還有袋蓋。肚兜的口袋是給小孩裝糖果、玩物、小銅板,大人則放置鑰匙、貴重錢財或小物件。

▲象征意義

小孩肚兜上繡有虎頭像、“五毒”圖案,大人以此寄托孩子健康成長。新婚夫婦肚兜上繡有鴛鴦戲水,象征夫妻恩愛。臨潼地區肚兜圖案多用蛤蟆,成為女媧氏後代子孫的護身符,同時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在西府大荔、合陽地區,肚兜呈葫蘆狀,葫蘆、南瓜曾是農耕先民的主食之壹,加之多籽,象征多子多福。

▲時尚意義

時尚就是女人的玩具。無論是神秘古老的文化,還是新潮前衛的科技,統統可以融進“服飾”之中,成為女人最得意的玩具。

有人問:妳第壹眼關註女人身體的哪個部位?有人說是臉,有人說是胸,還有人說是臀,更有人說是腿,但就是很少有人壹開始就去註意她們的頸、肩、背。其實,後者才是最不可忽視的部位。人們常說,有的女人耐看,乍看沒什麽,愈看愈美麗;有的女人不耐看,初見驚艷,看久了就生厭。頸、肩、背就是那種耐看的部位,而肚兜則將這些耐看的部位裝點得風情別具。

這些部位既不搶眼,也不驚心,在性感上屬於“內涵曖昧”的角色:含蓄、沈靜、後勁濃郁。它們迂回地,低調地,在妳毫不知情之下偷襲妳,讓妳驚異、震撼,如指尖輕觸低伏電壓壹般酥麻輕癢。那窄細傾斜的肩,由頸部滑下的曲線,沿肩往兩側順流而下,那道曲線美得令人窒息,與腰線到骨盆處向外那種圓弧狀構圖有上下輝映之美,肩頸處微微看到骨骼,露而不顯,隱而不現。

細長白嫩的頸,上下粗中見細,使人壹見就憐,仿佛壹陣風吹過,撒下萬種風情。而背部的風情則在於比例的合度與線條的柔和。由頸根以下,微微向上隆起,然後在腰部上方急速收緊向下,構成壹個漂亮的長S形,以至臀部再以圓球狀高高翹起,讓妳感受到壹種難以抵擋的誘惑。

女人肩、頸的這種風情,往往是穿上了露肩晚禮服,將壹頭秀發高高挽起之後,自然流露出來的。然而,近夏的女子,不必再去羨慕穿晚禮服的女人,也不會去在意沒有晚宴的日子。因為這種東方女性的典雅與神秘,正在日益流行的精工刺繡、密釘珠花流蘇,民族味十足的肚兜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用華麗與簡約的理念解構服裝未來風,以全新手法強調民俗,是“肚兜”出現的理由。壹根細線牽住頸部,兩條絲帶束住細腰,小小的肚兜,讓年輕女孩把美好的青春展現無遺,特別是潔白的頸、肩、背讓人好生羨慕。更有壹些聊發少年心的女人,在這個夏季,把久藏的天真爛漫宣泄在小小肚兜上。

然而,肚兜,並不能讓所有女人錦上添花,穿肚兜的女人肩背不能過於厚實,也不宜太過瘦削。正如有人調侃的那樣:女人的虎背熊腰是男人的噩夢;而只剩兩塊大肩背骨的女人則有如鳥翅。

肚兜,只屬於那些胖瘦有度的年輕女性。就肚兜本身而言,無論是絲亮蕾絲還是彈性細網,都能為其增光添色;水晶珠鉆,桃色亮片則如點點繁星更使女性熱力四射;簡約版本的肚兜就是壹塊牛仔布,卻又把少女的不羈與硬朗表現得恰到好處;而奇異的花卉及植物圖案,是最熱門的追求,再配合同系列的包袋、頸飾、手鏈、繡鞋、腰帶,則把民族的風潮推至了頂點。

窈窕而愛美的女性請註意 :肚兜,那壹抹風情……

[編輯本段]習俗

肚兜在婚禮中也有壹定的地位。在客家人的婚俗中,出嫁時,新娘肚兜內藏滿各種寶貝,每壹種均富有深厚的吉祥涵意。內有歷書壹本,桔餅兩個,冰糖壹包,小鏡壹面,洋銀壹圓,及銅、銀各壹個。歷書是取押煞之意,桔餅則為大吉大利,冰糖代表甜和,小鏡代表光明,銅取同心,洋銀即團圓之意。到了洞房之夜,新娘便取出各物並與新郎***食桔餅和冰糖。

在陜西在關中壹帶,肚兜往往伴隨著人生禮儀。婦女有喜後,母親和婆家要為快出世的娃娃縫制肚兜。端午節時,舅舅要給小外甥送肚兜兒。未過門的媳婦也會給未來的丈夫做肚兜。壯年人到了“過門坎”的年歲,也會換上新裹肚兒圖個平安;老年人到了“過門坎”的忌年,閨女要為老人做裹肚兒,禱求長壽。不少地方人死後,凈身後先給穿裹肚兒,再穿壽衣。

在山西的大部分地方不論莊稼漢、婦女們,還是娃娃們,壹年四季祖祖輩輩都離不開兜肚肚。孩子呱呱墜地,母親準備的第壹件衣服,就是紅布兜肚;自此以後外婆家、親戚們年年生日要送兜肚肚;及至長大成人定了親,媳婦也要送兜肚兒……年復壹年,日子變了樣,但兜肚的習慣卻沒走樣。

壹塊尺把長的菱形布,繡上花草圖案、麒麟送子、五毒艾虎等吉祥圖樣,上端綴個套環套上脖頸,下面兩頭束帶齊腰束住,壹年四季不離身。後腦勺留壹撮“長命毛”的孩子,光屁股套壹紅兜肚,活潑可喜,不用擔心肚寒;莊稼漢們小憩田頭,烈日之下,脫掉外衣,露出精美的兜肚,既有壹番情趣,又炫耀了自家媳婦的女紅;媳婦們穿上兜肚,給孩子餵奶不用擔心肚子受寒……。確實,兜肚既是美觀的裝飾品,又是和胃暖肚的保健品。

而今兜肚的用場可能已超出了先民的初衷。山西人不僅用它來護身,而且也把自己祈盼安康幸福美好生活的心願,都寄托在這小小的兜肚上。

[編輯本段]現狀

肚兜是民間的傳統內衣。近代由於社會的演變,西方機織品的引進,城市百姓首先改肚兜為襯衫、背心。但時至今天,偏僻地帶尚有穿肚兜的遺習,不過只為幼兒制作,為成人所做的似乎不多見了。 但是隨著時代變化,神秘古老的肚兜成了新潮前衛的時尚,融進“服飾”之中,成為女人最得意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