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最大的海上戰爭是什麽,是什麽時期.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鬥。
戰略背景
強大的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此時盟軍開始考慮他們的下壹步。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臺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這樣在南亞的駐軍得不到補給必敗。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聯系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壹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必須做最後決定。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四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臺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四個計劃都是孤註壹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壹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持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臺灣進行了壹次空襲來保證那裏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壹波再壹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鬥。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 各種戰艦擠滿了萊特灣
按捷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顯然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三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紮在文萊的粟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誌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三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 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四支艦隊中至少壹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幸存下來,那麽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呆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麽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話,那麽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藥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麽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戰役過程
1944年10月20日﹐美軍壹支兩棲部隊進攻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這是萊特灣戰役的開始。同壹天﹐日軍壹支部隊從萊特島東南部進入陣地﹐美軍的第七艦隊的潛水艇發現日軍第壹攻擊部隊。 對抗日本自殺攻擊的美國艦隊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4日進入萊特島東北的錫布延海。在錫布延海海戰中他受到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武藏號戰列艦被擊沈。栗田調頭撤退,美國飛行員以為他就此退出戰場,但晚間他再次調頭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並於清晨來到薩馬島。 西村中將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三點進入蘇裏高海峽正好撞到美軍的作戰艦隊。在蘇裏高海峽海戰中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被擊沈,西村戰死,他的剩余力量向西撤退。 哈爾西上將接到小澤的航空母艦艦隊到達的消息後於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艦追擊,在恩加尼奧角海戰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艦被擊沈,小澤的剩余力量逃往日本。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六時到達薩馬島。此時哈爾西正在追擊小澤,在栗田的艦隊和美國的登陸艦隊之間只有三支美國護衛航空母艦和它們的驅逐艦編隊。在薩馬島海戰中美國驅逐艦絕望的魚雷攻擊和無情的空中攻擊,以及天氣的不利使栗田以為他面臨美軍主力,因此他轉身撤出戰場。 整個海戰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部分。
錫布延海戰
栗田最強大的“中央艦隊”由五艘戰列艦組成(五艘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栗田的艦隊企圖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萊特灣內的登陸艦隊。 遭到日本自殺飛機撞擊的“聖洛”號
10月23日子夜後栗田的艦隊經過巴拉望島水域,他的艦隊被美國潛艇海鯽號和鰷魚號發現。雖然大和號上的電報員發現了兩艘潛艇報告他們發現這支艦隊的電訊,日本艦隊沒有采取反潛行動。06:43,海鯽號(SS-247)首先發動攻擊,在1000米距離上對準重巡愛宕和高雄各射出6枚魚雷,愛宕號命中4雷沈沒,高雄號中2雷重傷,06:56摩耶號重巡洋艦則被鰷魚號命中4雷沈沒。高雄號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在兩艘驅逐艦的保護下返回文萊。美國潛艇尾隨著它。10月24日由於海鯽號擱淺被迫被放棄。栗田將他的旗艦移到大和號上。 10月24日約08:00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狹窄的錫布延海。哈爾西命令集結第三艦隊的三支航空母艦分艦隊集中攻擊栗田的艦隊。從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其它航空母艦上起飛的***260架飛機約於10:27開始不斷攻擊這支艦隊。醒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美軍主要攻擊的目標。妙高號重巡洋艦首先中彈,艦尾被命中1雷,負重傷返航。武藏號、大和號和長門號相繼中彈,武藏號在六波攻擊中***命中魚雷19枚,炸彈17枚(另有近失彈18枚)後沈沒,大和,長門均受傷,航速下降至24節,金剛、榛名輕傷,輕巡矢矧中彈,驅逐艦濱風、清霜受傷返航。由於己方缺乏航空掩護,15:30栗田下令他的艦隊轉頭開出美國航空母艦的襲擊範圍。他等到17:15,然後再次轉頭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他的艦隊無暇 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壹枚穿甲炸彈擊中起火。15:30其後彈藥庫爆炸,當場有229人陣亡,236人受傷,其它附近船只也被損壞。17:50普林斯頓號沈沒。該分艦隊負責向北邊警戒任務,導致無暇派飛機搜索北方水域,16:35小澤的誘餌艦隊才被美軍飛機發現。
蘇裏高海峽海戰
西村的南路艦隊由戰列艦扶桑號、山城號以及最上號重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組成。10月24日他們遭到空襲,但未受傷。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發生大爆炸
由於南路艦隊和中路艦隊嚴守無線電靜默,西村無法與栗田和誌摩協調他們的步驟。當他於02:00進入蘇裏高海峽時,誌摩在他後面約40千米,而栗田還在錫布延海,離萊特島的海岸還有好幾個小時。 他們剛剛開過帕納翁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六艘戰列艦(從西向東,分別是賓夕法尼亞號、加利福尼亞號、田納西號、密西西比號、馬裏蘭號、西弗吉尼亞號)、八艘巡洋艦(從西向東,分別是:什羅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編成右翼巡洋艦群,面向南方);哥倫比亞、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蘭、路易斯維爾號,以上5艘編成左翼巡洋艦群)、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 由於美軍缺乏在夜間作戰的飛機,故只能用裝備雷達的魚雷艇來提供信息, 20:50,美國魚雷艇發現西村艦隊,22:52—02:13期間,美軍13個魚雷艇分隊分別向西村艦隊發動魚雷攻擊,無壹命中,美軍魚雷艇PT-493觸礁沈沒,但為第七艦隊提供了大量情報。 03:00 ,美軍第54驅逐艦中隊第壹部分3艘驅逐艦在7000—8000米距離上向西村艦隊發起魚雷攻擊,***射出27枚魚雷,1枚魚雷擊中扶桑號中部,扶桑號即刻落伍,隨之右回轉後撤,8分鐘後全艦失去動力。 03:09,第54驅逐艦中隊第二部分也發射了魚雷,前導驅逐艦山雲號首先中雷,隨即發生大爆炸沈沒,朝雲號前主炮下方中彈,艦艏折斷,航速下降至12節,命中戰列艦山城和驅逐艦滿潮相繼中雷受傷,山城號前後命中2枚魚雷,中後部主炮無法工作,但仍堅持前進。 日本“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
03:45,落後的扶桑號中部燃料艙和3,4號主炮塔彈藥艙發生大爆炸,艦體斷裂,艦艏部分於04:20被擊沈,艦尾部分在1個多小時後也沈沒。戰後誰也不知道扶桑號上發生了什麽,因為全艦無壹幸免,陣亡人數在1400—1600之間。 03:50 ,美軍戰列艦、巡洋艦編隊采用海軍炮戰經典戰法,排成兩列T字橫隊(戰列艦在後,距離20000米,巡洋艦在前,距離14000米),用全正面交叉火力在雷達引導下***發射大口徑主炮炮彈245發,巡洋艦發射炮彈4000多發,第56驅逐艦中隊也對其進行魚雷攻擊,***命中魚雷2枚,頃刻間,山城號劇烈燃燒並發生爆炸,艦橋崩塌,並於04:19沈沒,西村中將以下除10人被美軍救起外,其他均隨艦葬身魚腹(作為對比,整個海戰西村艦隊損失的戰艦上,幸免的合計僅有26人)。最上號也中彈多處,其中防空指揮所被直接命中,艦長,副長,航海長等幾乎所有的高級軍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術長荒井大尉代理指揮。時雨號驅逐艦也有5處受創。 中彈的“瑞鳳”號
04:25 誌摩的那智號和足柄號重巡洋艦以及八艘驅逐艦到達戰場。誌摩以為他看到的那兩段殘片是西村的兩艘戰列艦的剩余(實際上它們是扶桑號的兩段),他認識到通過海峽是毫無希望的因此下令轉身撤退。在混亂中他的旗艦那智號與焚燒的最上號相撞,喪失機動能力而落後的最上號第二天被飛機擊沈。誌摩艦隊在撤退過程中,受到美軍艦載機的追擊,輕巡阿武隈號和驅逐艦不知火號相繼沈沒。 蘇裏高海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後壹次發生在戰列艦之間的海戰,是海戰史上組織最成功的戰例之壹。美軍以1艘魚雷艇為代價,獲得了擊沈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傷1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的驕人戰績(輕巡阿武隈號和驅逐艦不知火號不作為戰果統計)。
恩加尼奧角海戰
小澤的艦隊由四艘航空母艦: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由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列艦改裝成的兩艘航空戰艦:伊勢號、日向號、三艘巡洋艦:大澱、多摩、五十鈴和八艘驅逐艦組成。瑞鶴號是最後壹艘參加過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艦。日向號和伊勢號的後部炮塔被改成機庫、跑道和起飛機構。但這兩條船都沒有帶飛機。小澤壹***只有108架飛機。 墜海後尚未沈沒的日本戰機
壹直到10月24日下午16:40小澤的艦隊才被發現。此時美軍正在對付栗田的艦隊和呂宋島來的空襲。24日晚小澤獲得了壹份美國電報說栗田撤退了(這個消息是錯誤的),但20:00豐田下令所有艦隊繼續進攻。 哈爾西看到他有機會消滅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這樣美國可以無憂慮地進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經在錫布延海戰中被擊退,因此他於子夜後帶領所有的三隊航空母艦和威利斯·李上將的戰列艦(根據哈爾西的命令,為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臨時編成第34特混艦隊。命令是個預案,在後來造成理解的混亂。)開始追擊小澤。雖然美國偵察機發現了栗田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但哈爾西認為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足以對付它,未加理會。 美國艦隊的數量比日本艦隊多得多。哈爾西擁有9艘航空母艦(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列克星敦號、邦克山號、黃蜂號、漢考克號、企業號、埃塞克斯號)、八艘輕航空母艦(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勒伍德號、科本斯號、蒙特利號、蘭格利號、卡伯特號、聖哈辛托號)、六艘戰列艦(亞拉巴馬號、依阿華號、馬薩諸塞號、新澤西號、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17艘巡洋艦、64艘驅逐艦和1000多架飛機,但他將登陸點讓給了幾艘護衛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哈爾西被小澤的誘餌給引誘出來了。 10月25日早,小澤下令75架飛機起飛攻擊美軍,但這些飛機沒有造成多少損失,大多數飛機被美國戰鬥機擊落,少數飛往呂宋島。 域觸礁擱的美國潛艇
哈爾西親自率領第34特混艦隊的戰列艦急速前進,準備用大口徑艦炮直接去對付小澤艦隊前衛的戰列艦以及在艦載機空襲中掉隊日艦。清晨,在還沒有確定日軍的精確位置的情況下,美軍就起飛了180架飛機,直到7:10偵察機才找到了北路艦隊。08:00美軍戰鬥機摧毀了保護艦隊的30架日軍飛機,他們壹***進行了857架次襲擊,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紛紛中彈(千歲號和秋月號驅逐艦沈沒,瑞鶴號、千代田號和多摩號輕巡洋艦喪失機動能力)。小澤將他的旗艦改到輕大澱號巡洋艦上。 這時薩馬島戰鬥的消息傳來。美軍登陸軍的情況緊迫(第七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因為栗田的艦隊突然出現,而不斷的發報向哈爾西求援。連坐鎮珍珠港的尼米茲也給哈爾西發了壹份簡短的電報:“第34特混艦隊,在哪裏?”,但負責電報加密的軍官,隨意添加了壹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爾西的譯碼軍官誤以為是正文未加刪減,這使哈爾西怒不可遏),哈爾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兩個航空母艦大隊以及壹小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來收拾小澤的殘余船只。 下午在擊沈幾艘日本航空母艦後空襲擊集中在兩艘改裝的戰列艦上,但它們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擋了空襲。空襲壹直到傍晚,小澤艦隊作為誘餌的全部航空母艦(瑞鶴、瑞鳳、千歲、千代田),還包括壹艘輕巡洋艦(多摩)、兩艘驅逐艦(秋月、初月)被擊沈。“誘敵部隊”取得了出色得成功。由於通訊不暢,小澤發出誘敵成功的電報,栗田卻沒有收到。不過這再次使栗田的艦隊免遭全軍覆沒。
薩馬島海戰
薩馬島之役粟田艦隊擊沈美軍兩艘護衛航空母艦,三艘驅逐艦。日軍損失三艘巡洋艦,三艘主力艦受重創。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淩晨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淩晨03:00它們沿薩馬島的海岸向南進發。於黎明時分發現美國艦隊。 金凱德中將有三支艦隊來阻擋它,每支艦隊由六艘護衛航空母艦和七或八艘驅逐艦組成。每艘護衛航空母艦帶約30架飛機,壹***有500多架。護衛航空母艦比較慢,裝甲薄,對付戰列艦它們沒有多少可能。 金凱德錯誤地以為威利斯·李的戰列艦還守護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因此從那裏沒有危險,但李被哈爾西調走去對付小澤去了。當日本艦隊在薩馬島出現時美軍大吃壹驚。哈爾西的艦隊已經被誘敵戰術調走遠離萊特灣,但是栗田對此卻壹無所知。栗田錯誤地將那些護衛航空母艦當作了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他還以為整個美國第三艦隊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呢。 硝煙四起的萊特灣
美國護衛航空母艦立刻向東後撤,希望壞天氣可以影響日本炮的精確度,同時立即發報請求支持用甚至用明碼發報。美國驅逐艦企圖分散日本戰列艦的註意力來取得時間。這些驅逐艦自殺般地對日艦發魚雷,吸引日艦火力。為了躲避魚雷,日艦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隊形。大和號被兩條平行的魚雷逼迫背向而行,無法轉身,怕被它們擊中,這樣損失了足足十分鐘的時間。四艘美國驅逐艦被沈,其它受傷,但它們為航空母艦獲得時間讓它們的飛機起飛。這些飛機沒有時間轉裝穿甲炸彈,因此它們只能帶著它們正帶著的彈藥起飛(有時甚至是深水炸彈)。美軍航空母艦繼續南逃,而戰列艦的炮彈不斷在它們周圍爆炸。壹艘航空母艦被沈,其它受傷。 由於栗田艦隊未完成整編隊形便發動進攻,加上美軍驅逐艦的攻擊將他的隊形打破了,各戰隊散亂在廣闊的海面上。他喪失了對戰事的戰術指揮,三艘他的重巡洋艦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襲擊沈沒。栗田於09:20下令北轉整理隊型。躲過栗田的艦隊襲擊的護衛航空母艦遭受的打擊並沒有結束,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沈壹艘,另兩艘遭到重創。 不久栗田的艦隊改變航向,駛往萊特灣。就在日本計劃就要得逞的時候,栗田再次北轉撤退。他感覺美軍支持艦隊正向他包圍過來,因此他感覺參戰的時間越長,他遭到美國強大空襲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的空襲下他向北,然後向西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往返航行300海裏的第三艦隊於26日日出後,派艦載機對栗田艦隊的掉隊艦只進行了襲擊。 栗田艦隊的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受重創。他帶五艘戰列艦進入戰場,當他回到日本時,只有大和號還有作戰能力。
編輯本段雙方戰序
日本聯合艦隊方面
第二艦隊 司令長官:栗田健男中將 參謀長:小柳富次少將 總旗艦:愛宕號巡洋艦→大和號戰列艦 第壹遊擊部隊第壹部隊 第壹戰隊:司令官:宇垣纏中將 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 第四戰隊:司令長官直率 重巡洋艦:愛宕、高雄、摩耶、鳥海 第五戰隊:司令官:橋本信太郎少將 重巡洋艦:妙高、羽黑 第二水雷戰隊:司令官:早川幹夫少將 輕巡洋艦:能代。 第二驅逐隊:司令:白石長義大佐 驅逐艦:早霜、秋霜。 第三十壹驅逐隊:司令:福岡徳治郎大佐 驅逐艦:岸波、沖波、朝霜、長波。 第三十二驅逐隊:司令:大島壹太郎大佐 驅逐艦:浜波、藤波、島風。 第壹遊擊部隊第二部隊 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將 戰列艦:金剛號、榛名號 第七戰隊:司令官:白石萬隆少將 重巡洋艦:鈴谷號、熊野號、利根號、築摩號 第十戰隊:司令官:木村進少將 輕巡洋艦:矢矧號 第十七驅逐隊:司令:谷井保大佐 驅逐艦:浦風、磯風、雪風、浜風、清霜、野分 第壹遊擊部隊第三部隊(西村艦隊) 第二戰隊: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將 戰列艦:山城號、扶桑號 重巡洋艦:最上號 第四驅逐隊 驅逐艦:山雲、滿潮、朝雲 第二十七驅逐隊 驅逐艦:時雨 南西方面艦隊 第二遊擊部隊(誌摩艦隊) 司令長官:誌摩清英中將 重巡洋艦:那智號、足柄號 輕巡洋艦:阿武隈號 驅逐艦:曙、潮、不知火、霞 第三艦隊(小澤艦隊) 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中將 參謀長:大林末雄少將 旗艦:瑞鶴號航空母艦(戰歿)→大澱號巡洋艦 本隊: 第三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直率 航空母艦:瑞鶴號 輕型航空母艦: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 第四航空艦隊: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將 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 巡洋艦艦隊:司令官:多摩艦長山本巖多大佐指揮 輕巡洋艦:多摩、五十鈴 第壹驅逐隊:司令官:江戸兵太郎少將 輕巡洋艦:大澱 驅逐艦:槇、杉、桐、桑 第二驅逐隊:第六十壹驅逐分隊:初月、若月、秋月 第四十壹驅逐分隊:霜月
其他日本航空兵力
10月24日 第二航空艦隊(臺灣)395架 特別攻擊隊(南九州,西南各島)100架 第三航空艦隊(本土)70架 第壹航空艦隊(菲律賓)50架 實際出動了三分之二
盟軍與美國太平洋艦隊方面
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駐檀香山) 第三艦隊司令官:威廉·哈爾西(Adm. William F. Halsey Jr.)上將 總旗艦:戰列艦新澤西號(依阿華級戰列艦) 第三艦隊第38航空母艦特遣隊 司令官:馬克·米切爾中將 旗艦: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 (Lexington) 第壹特混大隊:司令官:約翰·麥凱恩中將 旗艦:航空母艦大黃蜂號(Hornet CV-12) 航空母艦:大黃蜂號(Hornet CV-12)、黃蜂號(Wasp CV-18)、漢考克號(Hancock CV-19); 輕型航空母艦:考朋斯號(Cowpens CVL-25)、蒙特雷號(Monterey CVL-26); 重巡洋艦四艘; 輕巡洋艦兩艘; 驅逐艦14艘 第二特混大隊:司令官:傑拉爾德·博根少將 旗艦:航空母艦無畏號(Intrepid CV-11) 航空母艦:無畏號(Intrepid CV-11)、邦克山號(Bunker Hill CV-17) ; 輕型航空母艦:獨立號(Independence CVL-22)、卡伯特號(Cabot CVL-28) ; 戰列艦:依阿華號(Iowa)、新澤西號(New Jersey,兼總旗艦) ; 輕巡洋艦3艘; 驅逐艦16艘 第三特混大隊:司令官:弗雷德裏克·謝爾曼少將 旗艦: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Essex CV-9) 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 (Lexington)、埃塞克斯號(Essex CV-9) ; 輕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Princeton CVL-23)、(Monterey CVL-26); 戰列艦:華盛頓號(Washington)、馬薩諸塞號(Massachusetts)、南達科他號(South Dakota)、亞拉巴馬號(Albama) ; 輕巡洋艦4艘; 驅逐艦13艘 第四特混大隊:司令官:拉爾夫·戴維森少將 旗艦: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Franklin CV-13) 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Franklin CV-13)、企業號(Enterprise CV-6) ; 輕型航空母艦:貝勒伍德號(Belleau Wood CVL-24)、聖哈辛托號(San Jacinto CVL-30); 重巡洋艦2艘; 驅逐艦15艘 第三艦隊第34特混艦隊,司令官:威利斯·李(Willis A. Lee)中將,由第38航空特遣艦隊抽出壹部編成:戰列艦6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17艘 潛艇艦隊:4艘 第七艦隊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第七艦隊南西太平洋方面軍 指揮官: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 炮火支持群、中央艦隊:戰列艦:密西西比號(Mississippi)、馬裏蘭號(Maryland)、西弗吉尼亞號(West Virginia)、田納西號(Tennessee)、加利福尼亞號(California)、賓夕法尼亞號(Pennsylvania), 驅逐艦6艘 左翼艦隊: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2艘,第56驅逐艦隊:驅逐艦9艘 右翼艦隊: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2艘,第24驅逐艦隊:驅逐艦6艘,第54驅逐艦隊:驅逐艦7艘 第七艦隊高速魚雷艇隊:魚雷艇39艘(3大隊?13個小隊) 護衛航空母艦戰鬥群:護衛航空母艦:4艘、驅逐艦3艘、護衛驅逐艦4艘 第壹分遣艦隊:護航航母:6艘,驅逐艦:3艘、護衛驅逐艦:4艘 第二分遣艦隊:護航航母:6艘,驅逐艦:26艘, 第三分遣艦隊:護航航母:6艘,驅逐艦:3艘、護衛驅逐艦:5艘 潛艇部隊:北部攻擊特遣TF-78,南部攻擊特遣TF-79
戰役結果
美方損失
美國:1艘輕型航空母艦、2艘護衛航空母艦和3艘驅逐艦被沈,約3000人陣亡
日方損失
日本:1艘重型航空母艦、3艘輕型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被擊沈,10000人陣亡
後果
日軍損失占珍珠港事件以來日本損失總數的四分之壹以上。日本海軍除了在保衛本土方面還能起點次要作用外,再也沒有什麽大作為了。 由於在戰役末期神風攻勢起了壹定的效果,日軍開始大量自殺飛機。
戰役評價
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壹次大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的壹次海戰。這場海戰消滅了日本的海軍力量,除了陸上基地的飛機外,日本海軍幾乎已不存在了,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小澤在戰後受審時說:“在這壹戰之後,日本的海面兵力就變成了絕對性的輔助部隊,除了某些特種性質的船只以外,對於海面軍艦已經是再無用場可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