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破產原因
柯達長期依賴相對落後的傳統膠片部門,而對於數字科技給予傳統影像部門的沖擊,管理層作風偏於保守,滿足於傳統膠片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壟斷地位,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分析,沒有及時調整公司經營戰略重心和部門結構,決策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問題二:柯達破產的危機產生原因 數字技術終結膠卷柯達首先是來自市場領域的激烈的價格競爭。自加標簽(或零售商品牌)將柯達產品的價格壓低了40%。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價格便宜的膠卷也給柯達造成極大的威脅,因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註意價格而非品牌和質量。柯達實施了壹系列價格反擊策略,曾經在壹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無法徹底清除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柯達面臨的另壹個挑戰來自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造成的沖擊。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設備、嚴重的汙染是底片與相紙生產和沖印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體積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難是使用底片和相紙給人們帶來的不便。蹣跚戰略轉型雖然柯達1998年就開始深感傳統膠卷業務萎縮之痛,但柯達的決策者們,由於擔心膠卷銷量受到影響,壹直未敢大力發展數字業務。2000年之後,全球數碼市場連續高速增長,翻了差不多兩倍,而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2002年,柯達的數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利潤率僅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的收入則萎縮了17%。2006年,柯達把其全部數碼相機制造業務出售給新加坡偉創力公司。2007年,其又將原四大業務之壹的醫療成像部門,以25.5億美元出售給加拿大資產收購公司OneXyi。同年,其持有的樂凱股份也以3700萬美元低價轉讓給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來,柯達實施第二次戰略重組,裁員達2.8萬人,幅度高達50%。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減弱,市場萎縮,其第四季報顯示,柯達虧損1.33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出現年度營收下滑,靠出售資產勉強盈利的柯達壹下子又被打回原形。2010年柯達財報顯示,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而且,柯達營收的主要來源竟仍然是專利出售,而像噴墨打印機那樣的新產品業務尚未真正打開市場。
問題三:柯達公司破產原因所在 我曾經在Kodak幹過好幾年,個人感覺柯達失敗的關鍵原因是在於沒有壹個明確的方向,也就是沒有壹個好的CEO來帶領。美國的CEO都是靠業績來決定收入的,只要在他的任內有個良好的業績就可以拿大量的分紅,而轉型需要壹個陣痛期,會嚴重影響業績。
這就導致了如果沒有壹個好的CEO帶領主動進行轉型,公司的方向就會搖擺不定,想轉型又不想放棄非常賺錢的膠片業務。從20世紀開始,好幾任CEO的策略都不壹致,白白浪費了10年的黃金時間。
另外,Kod海k的機構確實非常臃腫,我記得當時有N個VP和N個CXO,這麽多高層每年的分紅得多少啊,底下很多工程師辛苦賺的錢不夠這些人花的。
問題四:柯達破產的柯達現狀 將獲7.93億美元貸款伊斯曼?柯達公司已與債主達成7.93億美元的貸款協議,此協議可能幫助曾領導全球膠卷業的柯達擺脫破產保護,而柯達需以至少5億美元的價格賣出1100項數碼專利權作為貸款條件。獲9.5億美元融資柯達是在曼哈頓的壹家破產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稱已從花旗集團(Citigroup)獲得9.5億美元融資,公司的經營活動將繼續維持下去。柯達在壹份新聞稿中表示,此次業務重組旨在增強公司在海內外的流動性,將非戰略性知識產權貨幣化,公正地解決遺留債務問題,並使公司能夠著重經營最有價值的業務。發起系列專利訴訟柯達公司周三(2012年1月18日)起訴三星電子,稱後者包括Galaxy Tab在內的平板電腦產品侵犯該公司專利。柯達當前正在為可能的破產申請做準備,這是該公司本月以來發起的壹系列訴訟中的最新壹起。柯達1月初對蘋果公司、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它們的手機、平板電腦產品上的圖像傳輸功能侵犯了柯達的專利。之後,柯達又對競爭對手富士膠片提起訴訟,指控後者的數碼相機侵犯其圖像記錄和處理方面的專利。評級機構下調柯達評級評級機構穆迪5日將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垃圾級信用評級進壹步下調,從Caa2下調壹檔至Caa3,理由是該公司近期申請破產的可能性加大。Caa3意味著高度投機性,評級前景仍然為負面。當天,另壹家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出於流動性擔憂也下調了該公司的評級。從CCC下調壹檔至CCC-,同時將其評級放入負面觀察名單。CCC-也代表高度投機性。股票暫停交易2012年1月19日,紐約泛歐交易所宣布,暫停伊士曼柯達公司的普通股在紐交所的交易。紐交所發布聲明指出,交易所確定柯達公司的普通股已不適合繼續交易。柯達股票價格連續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低於1美元,跌至紐交所持續交易所必須達到的最低股價標準之下。柯達股票19日開盤後從前壹個交易日的0.55美元左右跌至0.36美元,開盤僅交易幾分鐘後被中止,維持35.10%的下跌幅度。高層紛紛離職2011年12月30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證實,獨立董事勞拉?泰森已經向董事會遞交辭呈,成為這家影像產品巨頭壹周內第3名辭職董事。泰森辭職前,柯達在同壹星期內宣布獨立董事亞當?克拉默和陳誌軒辭職。兩人為私募公司KKR的代表,在KKR購買柯達3億美元優先擔保可轉換票據和4億股票權證後於2009年加入柯達董事會。2012年1月6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柯達公司首席通訊官(Chief Communications Officer)傑拉德?穆切納(Gerard Meuchner)也表示因個人原因而最終選擇離開柯達。賤賣專利目前,對柯達來說籌錢支撐下去是當務之急。除了歷經百年的品牌價值之外,最值錢的就是攢了130年的1萬多項技術專利。去年8月,柯達就開始四處兜售數字圖像專利組合1100項,從而將這部分知識產權轉化為現金。據悉,自2008年以來,柯達通過專利出售***取得近20億美元的收入。報道說,柯達可能最早於2012年1月或2月初申請破產保護;破產保護期間,企業將繼續償還債務並正常運轉。屆時,柯達將在法庭監督下出售大約1100項專利。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12月19日,柯達宣布,將以5.25億美元出售約1100項數字成像技術專利。如果這壹項專利出售交易最終達成的話,瀕臨破產的昔日膠卷巨頭有機會起死回生。柯達公布的這份專利出售協議還有待美國曼哈頓破產法庭的批準。根據規定,該交易需在2013年1月31日前獲得批準,2月28日前完成。2013年4月,柯達以6.5億美元的價格向英國養老基金出售電影和印刷業務......>>
問題五:柯達是什麽時候破產的 2012年1月31日
問題六:柯達破產的原因在於柯達內部的貪官太多的緣故吧? 嗯,大概是這樣吧,柯達紀委 *** 了壹批,柯達反貪局抓了壹批,但是還有很多,不反貪公司資金斷鏈會破產,反貪公司人事斷鏈壹樣會破產,所以就破產了
問題七:柯達破產的昔日輝煌 1975年發明第壹臺數碼相機1975年,美國柯達實驗室研發出了世界上第壹臺數碼相機,但由於擔心膠卷銷量受到影響,柯達壹直未敢大力發展數碼業務。2003年,柯達最終選擇了從傳統影像業務向數碼業務轉型。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1964年,立即自動相機上市,當年銷售750萬架,創下了照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紀錄。1966年,柯達海外銷售額達21.5億美元,當時位於感光界第2的愛克發銷量僅及它的l/6。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顧問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達位居第4,是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膠卷時代占據全球2/3市場份額在“膠卷時代”曾占據全球2/3份額的柯達已漸漸走向沒落。早在2003年,因為膠卷銷售開始萎縮,柯達傳統影像部門當年銷售利潤就從2000年的143億美元銳減至41.8億美元,跌幅達71%。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億美元2004年至今,柯達僅有2007年壹年實現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從1997年2月的310億美元降至如今的1.75億美元,十余年蒸發90%以上。巔峰時期全球員工達14.5萬人在巔峰時期,柯達的全球員工達到14.5萬。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工程師、博士和科學家前往其紐約州羅徹斯特市的總部工作,很多專業人士都以在該公司工作為榮。130年攢1萬多項專利歷經百年的品牌價值之外,最值錢的就是攢了130年的1萬多項技術專利。去年8月,柯達就開始四處兜售數字圖像專利組合1100項,從而將這部分知識產權轉化為現金。據悉,自2008年以來,柯達通過專利出售***取得近20億美元的收入。
問題八:柯達破產了,是不是公司就不存在了,為什麽他的官網還有在? 就好像沃爾沃破產了壹樣 有人收購就行 然後就可以繼續運行了
問題九:"百年老店“柯達破產 為何從傳奇走向了沒落? 跟諾基亞壹樣唄,放不下傳統的業務。更不上時代的變化。
問題十:柯達破產的危機產生原因 數字技術終結膠卷柯達首先是來自市場領域的激烈的價格競爭。自加標簽(或零售商品牌)將柯達產品的價格壓低了40%。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價格便宜的膠卷也給柯達造成極大的威脅,因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註意價格而非品牌和質量。柯達實施了壹系列價格反擊策略,曾經在壹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無法徹底清除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柯達面臨的另壹個挑戰來自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造成的沖擊。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設備、嚴重的汙染是底片與相紙生產和沖印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體積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難是使用底片和相紙給人們帶來的不便。蹣跚戰略轉型雖然柯達1998年就開始深感傳統膠卷業務萎縮之痛,但柯達的決策者們,由於擔心膠卷銷量受到影響,壹直未敢大力發展數字業務。2000年之後,全球數碼市場連續高速增長,翻了差不多兩倍,而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2002年,柯達的數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利潤率僅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的收入則萎縮了17%。2006年,柯達把其全部數碼相機制造業務出售給新加坡偉創力公司。2007年,其又將原四大業務之壹的醫療成像部門,以25.5億美元出售給加拿大資產收購公司OneXyi。同年,其持有的樂凱股份也以3700萬美元低價轉讓給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來,柯達實施第二次戰略重組,裁員達2.8萬人,幅度高達50%。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減弱,市場萎縮,其第四季報顯示,柯達虧損1.33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出現年度營收下滑,靠出售資產勉強盈利的柯達壹下子又被打回原形。2010年柯達財報顯示,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而且,柯達營收的主要來源竟仍然是專利出售,而像噴墨打印機那樣的新產品業務尚未真正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