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史上規格最高”扶貧會“高”在哪兒

“史上規格最高”扶貧會“高”在哪兒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林暉、王宇)剛剛過去的周末,北京西長安街南側的京西賓館頗不平靜。十八屆五中全會之後的首個中央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27日至28日在這裏召開。

這次會議的“份量”,或許從新華社通稿的篇幅可略知壹二:近4000字。與以往扶貧會議相比,這次會議堪稱“史上最高規格”。那麽,“超高規格”到底“高”在哪兒?

壹、會議規格高。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並非每年都有,上壹次以“中央”名義召開要追溯到2011年。扶貧會議名稱從“全國”上升為“中央”,更是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召開的首個中央會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更特殊的是,這次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參會人員規格“超乎想像”。從出席會議人員列名情況看,除了七大常委等中央領導人外,各省區市黨政壹把手同時出席,其規格不僅超越某些年份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追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扶貧開發,顯然已經上升到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新高度。

壹個有趣的細節是,扶貧開發“只爭朝夕”,這次大會也是“5+2”“白加黑”。會期不僅占用周末,甚至連晚上時間也不放過--就在27日晚上,還套開了全國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座談會,對占全國貧困人口、貧困縣總數均約三分之壹的革命老區的脫貧工作做出部署。

二、脫貧目標高。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目標: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早幾天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則在目標前面加上“確保”兩字--也就是說必須完成、沒有商量。這次大會再次強調了“確保”--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壹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從實現全面小康的任務看,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難完成,貧困才是最大短板。正如總書記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說明中談到的,“我們不能壹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壹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5年時間解決剩余7017萬人口貧困問題,從國際上看也沒有先例。需要從上到下的全國總動員,采取超常規的扶貧舉措。而壹旦完成,也將是載入史冊的偉大功績--這將使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到2030年的全球減貧目標,為中國故事、中國道路寫下新篇章。

三、責任要求高

走出會場,22個中西部省(區、市)的壹把手估計心情並不輕松。就在這次大會上,他們與中央簽下了脫貧攻堅責任書,也就是立下“軍令狀”。

立軍令狀這裏還有壹個關鍵詞:逐級。也就是說,這次省裏向中央立“軍令狀”後,接下來地市要向省、縣要向地市也立下軍令狀,壓力層層傳導。

對軍令狀的落實問題,中央已經“放了狠話”:“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確保中央制定的脫貧攻堅政策盡快落地”、“紀檢監察機關對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汙挪用、揮霍浪費等違法違規問題,堅決從嚴懲處。”

有緊迫感的不僅是地方政府,中央部委也要“深吸壹口氣”了。政治局會議強調,“中央各部門必須步調壹致、協同作戰、履職盡責。”扶貧畢竟涉及貧困群眾生活發展的方方面面,發改、財政、交通、水利、農業、國土、教育、衛生、社保、民政等部門更是“首當其沖”,接下來要怎樣更好地“接濟窮鄉親”,各大部委都要“掂量掂量”了。

四、攻堅謀略高

謀劃未來5年剩余貧困人口怎麽脫貧,是這次大會的最重要議題。具體怎麽做?答案是“五個壹批”--發展生產脫貧壹批、易地搬遷脫貧壹批、生態補償脫貧壹批、發展教育脫貧壹批、社會保障兜底壹批。

剩余的7000余萬貧困人口大致可分成兩類,有壹些喪失勞動能力的,無法參與到經濟發展中,政府將承擔起“兜底”責任,為這2000多萬群體“買單”。剩下的5000萬人,則是未來5年扶貧開發最關鍵的“著力點”,各種措施“多管齊下”,核心目的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和自我發展能力,最終達到穩定脫貧。

當然,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頂層設計做出超常規部署。從這次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壹些“超常規”舉措即將“落子”,如對1000萬左右貧困人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家庭的高中學生要全部免除學雜費、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等。

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估計不久後將向社會公開。不論是扶貧體制、財政投入、金融支持,還是土地政策、教育醫療保障等,或許將有更多更詳盡的“超常規”舉措值得期待。

圖表:“史上最高規格”扶貧會上透露出的“超常規”信號。 新華社融合平臺 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