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費雪效應名詞解釋

費雪效應名詞解釋

費雪效應是由著名的經濟學家歐文·費雪第壹個揭示了通貨膨脹率預期與利率之間關系的壹個發現,它指出當通貨膨脹率預期上升時,利率也將上升。

通俗的解釋:假如銀行儲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壹年後就多了5%,是說明他富了嗎?這只是理想情況下的假設。如果當年通貨膨脹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

如果是6%,那他壹年前100元能買到的東西現在要106了,而存了壹年的錢只有105元了,他反而買不起這東西了!

國際費雪效應也即費雪敞口效應,是指在壹定時間內即期匯率與兩國利率差異呈現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變化。理解國家間名義利率的相對變化對某國貨幣價值的影響,關鍵在於理解購買力平價理論和費雪效應的內涵。

購買力平價理論告訴我們,匯率的變動將會抵消通貨膨脹差異的影響。因此,本國的通貨膨脹率相對外國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則意味著本幣貶值,同時也意味著本國的利率相對於外國利率上升。將這兩個條件綜合起來,就得到了國際費雪效應。

國際費雪效應的公式:

國家間的利率差異為即期匯率的未來變化提供了壹個無偏預測。擁有相對較高利率國家的貨幣將相對於具有較低利率國家的貨幣貶值。

假設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則各國實際利率最終會相等。因此兩國名義利率之差就等於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再結合購買力評價理論,即可得到國際費雪效應。

國際費雪效應所表達的是兩國貨幣的匯率與兩國資本市場利率之間的關系。它認為,即期匯率的變動幅度與兩國利率之差相等,但方向相反。用公式表達則是:

(S2 ? S1) / S1 = id ?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