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農村孕婦都快要生了,還在田間勞作,她們不怕嗎?(七十年代農村生活?)
那個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怎麽是害怕,妳每天不出去撿柴草,飯就做不熟,妳不去澆麥子,水沒了家裏的麥子就澆不上水,就會影響壹年的糧食產量,就這樣每天冒著風險的幹活。農村孕婦那個年代都是這樣,快要生了為了生計,也要到田簡勞作,就是有些害怕也當不了,不幹還不行呢!
那時的孕婦可沒有現在的孕婦那麽嬌貴,特別是勞動婦女基本上都是工作勞動到臨產的。
我媽媽四八年生我妹妹時白天還在田間割稻,黃昏,我和姐姐睡了,媽媽還在做針線活。半夜,我和姐姐被壹陣小孩的啼哭聲驚醒,坐起來壹看,才知道媽媽自己在床踏板上產下了個小妹妹。姐姐有十壹歲了,馬上起來幫媽媽去弄熱水和搞衛生。
媽媽生妹妹還只三天就被我表哥央求了去幫他收稻谷,因為那年夏天表嫂剛溺水死亡,實在缺少人手。
我老婆64年生我大女兒頭天照常參加生產隊勞動,到半夜開始肚子疼。我馬上叫醒我媽_去喊我大姐來接產,早上八點左右女兒出生。壹月後就參加生產隊勞動。
66年老婆生二女兒時,頭天還在離家五、六裏的學校上課,早上就生了二女兒,同校老師都覺得很驚訝。產後身體不太好,可是十八天後只能帶了二女兒步行到校上課,因為當時是民辦教師,要自己安排代課老師的,實在請不到代課老師只能自己去。
題主問七十年代的孕婦勞動到臨產,不怕嗎?她們不是不怕,是沒有辦法。
現在的孕婦與以前是沒法比了。不僅經常檢查而且早早就歇著待產了。
我大女兒懷孕時是住醫院保胎到分娩。小女兒也是工作到臨產的。
我大外孫女發覺懷孕以後就立即請假保胎,生了以後再在月子中心住了四十幾天。還辭了職專帶小孩了。小外孫女分娩以後也在月子中心住了四十幾天才回家,由我女兒女婿服侍和幫帶小孩。
時勢所逼!以前的小孩壹出生後,都是爬地,玩水長大的!現在的小孩根本就不接近地氣,很嬌嘀!至於農村孕婦確糸做工做到臨盤生產!
70年代的人,沒有那麽驕病。壹是時代局限,二是自律自強。三是大家都貧富差異不大,心態比較好。
那時孕婦懷孕都七個月了,照樣參加生產隊勞動,分娩時也不用選擇大醫院,大部分人都是經由村裏的接生婆接生,什麽營養餐了,月子中心了是不存在的,壹個月子座下來,也就三斤紅糖,幾十個雞蛋,幾斤小米,條件稍好的人家燉只老母雞,月子婆娘真的沒那麽金貴,但照樣母子平安。遇到奶水不好的,也沒有奶粉,小米湯汁也把幼兒餵養的健健康康。那時候,小孩子會爬時就放在地上,真的沒現在這麽驕病。
現如今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孕產婦有休假制度,分娩時要選擇大醫院好醫院,甚至於社會名流,富翁大咖會把產婦送到國外去分娩坐月子,還會請月嫂,規劃營養餐,生個孩子就是天大的事。
而對嬰幼兒更是百般呵護,驕滴滴的,也如同壹有頭疼腦熱,必須去醫院,輸液住院,花費上千元。而那時感冒了喝點姜湯水,發發汗,也就挺過來了。
時過境遷,與時俱進,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方式方法,這也不足為奇了。
90年代以前不管農村孕婦和城裏孕婦都沒有現在嬌貴,80年代,就我們大隊百份之九十以上的孕婦,除了特殊情況,都是本大隊赤腳醫生接生,而且大多數在臨產前都在勞動,不象現在的人,嬌氣,生個孩子提前上醫院,大多數都是剖腹產,不知道是社會進步的原因,還是什麽原因,原來孕婦生完孩子,壹般休息幾天,就可以幹點輕松的活,孩子如果沒有奶吃,喝點米糊糊或者米湯之類的,那像現在的孕婦,孩子,就象安置公主,太子,說實話,我老伴生了兩個孩子,臨產前都在田裏幹活,發作時,才去請大隊赤腳醫生,沒花壹分錢,為了感謝人家,買了壹斤糖,扯了壹塊花布送給人家了,從這點說明那時候人的身體健康要比現在好,生下來的孩子身體狀況也比現在孩子強,兩個時期的對比,說明人的思想索質,精神面貌,社會風氣是最主要。
鄰居二嬸的女兒前些日子生孩子,早在半年前就休產假,特意從鄉下把婆婆叫上去侍候,還雇了保姆,預產期將至,又把二嬸叫到身邊,搞得動做很大。
分娩的時候,壹群人守在外面,女兒說順產好,堅持了兩天,後來說羊水破了,趕緊剖腹產,還好,母子平安。
這壹番折騰下來,把二嬸嚇得夠嗆,事後說,現在的人生孩子,大人孩子都金貴,比不得過去。
過去生孩子是個什麽樣?
提起生孩子,二嬸頓時眉飛色舞,她說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其中夭折了壹個,楞是不知道上醫院,不知道找大夫,感覺就象拉屎壹樣,壹使勁,孩子下來了。
第壹次懷孕,都七個月,她還下地幹活,在齊腰深的海水裏打木樁,扛沙包,正幹著,發現海水染成紅色,肚子壹下子癟了下來,事後才知道早產,孩子沒了。
第二胎就是兒子,在養殖場幹活,覺得肚子疼,有東西向下墜,直覺要生,剛蹲下去,孩子就下來了,直接生在沙灘上。
生女兒就更痛快,下面已經見血了,她還不當回事,挺著大肚子和人走十裏路去趕大集,走在半路上,想上廁所,跑到壹棵大樹後,脫下褲子,孩子生下來了。
為這事,兒女頗有微詞,認為母親沒有重視他們的存在,就這麽草率地降生了,二嬸有苦說不出,當時家裏太窮,二叔當教師壹個月只有三十二元八角錢,如果她不掙工分補貼家裏,就只有吃了上頓沒下頓,孩子生下來容易,能不能養大都是問題。
令人慶幸的是,二嬸的這壹兒壹女都很要強,後來都考上大學。古人曰:英雄不論出身,誠不欺人。
七三年秋天,大夥在我們北地裏割谷子,運章哥家的嫂子挺著大肚正在幹活,感覺肚子不舒服,大家七嘴八舌的嚷嚷,尤其是老媳婦子,叫喚著:快點吧,這個老母豬快生了。於是壹個夥子啦著扳車,老嫂子躺在扳車上,兩個老媳婦子跟著車子,壹路小跑往家趕。壹會功夫,翻正還沒放工,壹個老媳婦子回來報喜:小運章,您老婆子生了啦,又是個帶尾巴的。我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那時婦女生孩子,跟現在比,可以說沒有參照可比的系數。純粹是自然選擇,當然那時醫療條件和建國初期比,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了,但和現在是無法比較的。
時勢所逼。天上不會掉下個大餡餅,不幹,吃啥呀?那時的孕婦,挺著大肚子下地勞動,不足為奇,有的臨產前壹天還在地裏幹活。有的孩子,因無人看管,夏收時,母親只得把小孩放在小車上傘下的地邊,照樣在地裏收割麥子。
看來妳很年輕,對那個年代不甚了解,也許妳要是問50後的大媽們,她們就會給妳倒壹肚子的苦水!
雖說是那時候的婦女很辛苦,但那個時候,人們都積極向上,吃苦耐勞,大家都壹樣,無論是鄉村城市,婦女挺著個大肚子仍在田間勞作,在工廠上班這是很正常的事!那時的婦女都沒有什麽嬌慣,該上班,上班,該勞動,勞動。沒人寵著,慣著!
從妳的提問看,妳感覺那時的農村婦女懷孕了,還在田裏勞作,很辛苦!孰不知,那時的城市婦女更辛苦!農村,農田勞作是有季節性,可自由安排勞動時間的!陰天不幹,下雨不幹,刮風不幹,壹年到有半年閑!可城裏的婦女就不行了!她們無論風雪雷電,頂風冒雪也要按時上班!
那時只要去上班,沒有什麽照顧不照顧之說!該上什麽班,還上什麽班。該幹什麽活,還幹什麽活!就拿紡織廠這樣女工集中的地方來說吧,上廁所都得跑著去!挺大肚的多了,怎麽照顧?有的好的單位,到了臨產了,夜班給調個白班,重活調個輕活。但產前是沒有假期的!大多數的婦女都幹到下班生孩子!不說別人,就說我的夫人,就是下班後生孩子!
我還清楚的記得,我晚上下班到了家,愛人已到家,那時都騎自行車,她給我講,肚子陣痛!我趕緊用自行車帶著她去母親家,母親說趕緊去醫院。去了醫院折騰了壹晚上,早上8:50生下了兒子!
城裏的婦女比起農村婦女那時更累!最起碼農村婦女還能自由安排自已的農活!
但和現在的小媳婦們比,真是壹個天上,壹個地下了!現在的小媳婦是多少人疼,多少人愛呀!若是懷了孕,恨不能供起來!別說幹活了!從結婚就開始備孕,懷孕保胎,養胎,多少人伺候著!生了孩子,又是月嫂,又是保姆!以前的婦女要洗_子,縫衣服!現在壹色的成品,拿錢就買,用完就扔!誰還用_子?早都用壹次性的紙尿褲,尿不濕了!現在的小媳婦們真是掉進福窩裏了!
壹個時代是壹個時代的事,每個時代的婦女都有各自的故事!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但有壹點是應該承認的!婦女比男人辛苦,至少她們要懷孕,要生育!沒有她們的辛苦,就沒有家庭的幸福,人類的延續!所以,作為男人,壹定要關心愛護自已的妻子,關愛女性,尊重女性!
我以壹個七十年代從農村過來女人的身份,言之鑿鑿地回答您:確實如此!當然也有壹些家庭狀況比較好的農村孕婦,不在此列!
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和壹位本生產隊的孕婦壹起擡大筐出欄糞,就是兩個人擡著紫穗槐條子編的筐,去把牛棚後面的大坑裏的牛糞清理出來。
她擡前杠、我擡後杠,因為她快臨產了,所以我讓她壹些杠頭。才幹了壹會兒,我看見她的腿角濕漉漉的,那是羊水和血水流出來了,她自己也感覺到了陣痛,立馬就把木杠壹撂,並對我說:幫我喊壹下接生婆,就壹溜小跑地回家了
擡大筐是二個人的活,既然她回家生孩子,我也就暫時地“失業了,等我帶著本村的接生婆趕到她家的時候,嬰兒已經落地多時,接生婆用剪子剪斷臍帶,收了二元錢就走人了。
那個年代的農村是沒有生育假的,對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出滿勤的婦女,年底還會影響分口糧。在我們大隊,七月壹號前生下的孩子,可以參加分小麥,還可以分得壹口人的全年口糧,如果超過七壹就不行了,不但分不到小麥吃,而且還只有半年的粗糧。
那個時代農村的婦女不像現在這麽金貴,從來不去婦產醫院去做產前檢查做B超,也不會躺在家裏靜靜地休息等待。
根據農村老年人的經驗:壹直在田間勞作的孕婦會胎位很正,不會發生嬰兒屁股先露出來的難產狀況。因為有了這個說法,所以她們很少會難產或剖腹產,都是順產也不害怕!
在收割小麥的季節,我經常會見到孕婦們扔下鐮刀往家跑,然後就是:鋪上被蓋上襖——不是妮、就是小!
那個時候農村的老年人還比較重男輕女,認為男嬰比較急躁,常常會在予產期前下生,而女嬰比較戀母,常常會超過予產期而跚跚來遲。所以,壹些農村的老婆婆,常常在快到予產期的時候,聲色俱厲地催促兒媳婦去參加繁重的田間勞作。
現在看起來是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嬰兒的性別早就已經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