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觀察法的概念及特點
觀察法的概念:指研究者根據壹定的研究提綱、研究目的或者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的對象,從中獲得資料的壹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級別量表法、核對清單法、記敘性描述。觀察者壹般利用耳朵、眼睛等感官去感知觀察事物。因為人的感覺器官有壹定的局限性,戚檔所以觀察者常常需要借助多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比如錄音機、照相機、顯微錄像機等設備來輔助觀察。
簡單易行:運用教育觀察法往往不需要專業程度很高,就能掌握的理論和技術。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因為要觀察的事件或者行為發生在自然狀態之中,那麽,教高塌亂育觀察法所獲得的資料可以直接反映客觀事實。可縱貫分析教育現象:教育觀察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同其它研究方法相比,研究者可對研究對象進衫攜行更長時間觀察,可以較為持久地獲得較可靠的第壹手材料。
觀察法的優缺點:
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
1、它能通過觀察直接獲得資料,不需其他中間環節。因此,觀察的資料比較真實。
2、在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能獲得生動的資料。
3、觀察具有及時性的優點,它能捕捉到正在發生的現象。
4、觀察能搜集到壹些無法言表的材料。
觀察法的主要缺點是:
1、受時間的限制,某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壹定時間限制的,過了這段時間就不會再發生。
2、受觀察對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有些秘密團夥壹般不會讓別人觀察的。
3、受觀察者本身限制。壹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這個限度就很難直接觀察。另壹方面,觀察結果也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4、觀察者只能觀察外表現象和某些物質結構,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5、觀察法不適應於大面積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