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用8角錢的自粘本子皮包5角錢的本子,這種做法意義何在?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本來這是韓愈寫給學子們的詩句,但如今,家長比學生更能感受到什麽是學海無涯苦作舟。每年的開學季,都會是家長們“苦做舟”的日子。給學生的作業本包本子皮,本來是為了保護本子,但現在這種做法的意義已經成了“面子工程”。
小學生用的那種小作業本,價格壹般都不會超過5角錢。但是,小學生作業本大小的自粘本子皮兒,要買壹張8毛錢到壹塊錢。如果學校沒有要求用自粘本子皮,而要求用套裝的本子皮,基本價格也在4毛錢左右。家長有這個錢,為什麽不給學生再買壹個本子呢!
其實,個別學校的這種“面子工程”的要求,並不只有包本子皮兒包書皮這些事情,這也只是冰山壹角。個別學校的壹些規章制度,實在是讓曾經念過書的家長們感到匪夷所思。所以,每年的開學季,也是學生家長向教育局反映學校問題最多的時候。
壹、薄薄的作業本,擁有接近它兩倍身價的本子皮讓小學生給自己的作業本包本子皮兒,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會這樣做,只有個別的學校會有這樣的要求,而且要求的非常嚴格。
比如本子要用什麽牌子的本子,同壹個牌子的本子的本子皮印刷標準應該是什麽樣子的,這些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哪個家長沒領悟到,就會被老師在家長群通知批評。
壹個小小的作業本,學校老師要求用塑料自粘皮將它包起來。如果家長包得不漂亮會被勒令整改,如果家長所使用的本子和老師要求有絲毫的偏差,也會被勒令整改。
作業本這個本子的使用價值是寫作業,但在體現作業本實用價值之前,它必須得漂亮,必需要穿上兩倍於自己身價的本子皮,不然它就是壹個不合格的作業本。
二、作業本首先是學校的“面子工程”,其次才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作業本傳統意義上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是老師了解和督促學生學習的壹個媒介。但當學校要求學生的作業本,必須穿上兩倍於自己價值的外套之後,作業本的意義就發生了改變。作業本是用來給別人檢查的,這裏的別人指的當然不是代課老師。
漂亮統壹的作業本,要比作業本裏的內容更受到學校的重視,這是壹種多麽諷刺的事情。在脫貧前的很多山區的學校裏,學生們用泥土或者石頭在地上寫作業。我們的先輩,他們學習時也不曾擁有過漂亮的書本。
作業本和人壹樣,在這個看臉的社會,只能先“賽臉”,然後才能得到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所以,五角錢的作業本能夠穿上8角錢的本子皮,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了。
三、學生上學的時間被規定的死死的,早到壹分鐘都不行在很多家長童年的時候,都會學到壹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然後在自己的課桌上用小刀或者其他東西刻上壹個“早”字。學生能夠早早的到學校來學習,是所有老師的願望,也是所有學生覺得正確的事情。
但時代在變化,這個刻在課桌上的“早”字,已經遠遠的離我們而去,隨之而來的是嚴格的到學時間。這個嚴格的時間並不只是不能遲到,而是不能早到。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間,或者孩子自己上學的時間,必須在老師所規定的那個時間段內,這個時間壹般被控制在5分鐘左右。學生哪怕早到壹分鐘,老師都會在家長群中通報批評。
基於這種情況,很多家長在帶孩子來到學校的時候,都會先躲到學校大門外的某個拐角,然後雙眼盯著自己的始終,慢慢地靜候老師所規定的那個時間,這才敢帶著孩子出現在校門口。
四、結語教學和育人就像是被囚禁的鳥,雖然擁有壹雙翅膀,卻無法在學校的天空翺翔。好在教育改革在不斷的進行,以前那些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作業已經不會再出現。但可悲的是,總有意想不到的牢籠來束縛著教育的翅膀。
“為了自己的孩子,希望家長給老師留個好影響!”這是壹個家長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