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全社會都在討論“內卷化”?到底什麽是內卷化?
因為內卷會引發很多 社會 問題:
壹、就業崗位少,靈活就業人員激增,大多數人為有限的就業崗位擠破腦袋。
二、階層固化,大多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平躺著看月亮、看星星、看朝陽、看晚霞,同時也平躺著啃老,坐吃山空。
三、 社會 如死水壹潭,風吹不起半點漣漪,暮氣沈沈。
那麽,到底什麽是內卷呢?
農村有句話叫“槽中無食豬拱豬”,槽中的豬食少,豬只能相互間妳拱我我拱妳,希望自己離豬槽近點,對方離豬槽遠點,以爭取自己能盡量多吃點東西,這也就是“內卷”。
內卷產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因素,是內外因素合力的結果。
外部因素主要是兩方面:壹是國際貿易環境不好,二是自然災害影響,如冠狀病毒;內部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如國家經濟政策、金融政策、外交策略等。
總之,內卷就是 社會 發展停步或原地繞圈圈,大的蛋糕已被少數人分割完畢,大多數人為壹點點蛋糕搶得頭破血流。
人類堅守常識,比追求高深知識更重要。“紅海”、“內卷化”、“供給側”等等這些概念,隨著時代的前進, 社會 的發展層出不窮,《國富論》、《資本論》、《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不斷進入學校,各類經濟學研究院、研究所在全球星羅棋布。研究越廣泛, 問題越深入, 社會 越混亂,大眾越迷茫。眼下越來越多的逆全球化經濟現象,冷戰思維,貿易保護主義實施,使過去那些貌似深入人心的經濟理論不斷失靈,在世界經濟發展前進的路上,經濟學陷阱越來越多。高深的知識並不能引導人們在經濟領域得心應手,往往是人們熟悉的常識,可以讓大家度過難關,找到適應自己工作和行業,並不斷適應 社會 變遷,適時做出調整讓自己生活下去。
不用解釋的那麽高大上。用老百姓聽得懂的簡單語言表示,就兩個字:陷入“內耗”!
含義非常豐富,就博士研究生來講,作為武漢,北京等教育大市,培養出了眾多博士,例如武大,華科兩個985畢業的博士大多畢業後就業於武漢,擠壓了其他城市大學畢業博士的進入,就是內卷!
《我所知道的“內卷化”》
以下是我從網絡上摘錄下來的“內卷化”有關文章及解析。
1,從三個層面解釋“內卷化”,聊聊擺脫內卷的方法
04月16日 · 優質 財經 領域創作者
內卷,本意是指人類 社會 發展到某壹個階段後,停滯不前,無法轉化為另壹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現在,內卷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人用在企業經營和競爭中,當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就會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
這反映經濟和產業上,就像很多制造業為了獲得訂單,大打價格戰,無序競爭,還有巨頭用不正當條件進行壟斷。
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內卷,從內卷中脫離?
我們先來聽聽 單仁資訊集團董事長,央視鳳凰特約評論員單仁博士 的觀點。
“內卷”這個詞這幾年耳熟能詳,這個詞在使用當中逐漸被模糊了原來的含義。
“內卷”從英語“involution”翻譯而來,用來描述“簡單的自我重復”,“沒有發展的增長”,“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沒有實際效果的重復工作”等。
最近關於物流行業的內卷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註,特別是當順豐公布了年度業績之後,大家在反思物流行業的內卷現象。
物流行業低於成本的非理性價格競爭,是不是會抵消物流行業的未來創新
中國的快遞主要用人來配送,而且借助數據的幫助,管理得很好,已經是爭分奪秒的效率了。
當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在無人配送,智能配送方面有更多的創新,甚至逐漸替代人工進行更高效配送的時候,中國壹味的通過壓榨人工的效率,降低物流的質量去進行非理性的競爭就是壹種典型的內卷。
快遞行業的內卷,會讓下壹輪新技術和老技術競爭的時候,壹開始處於劣勢。
因為以人力配送為核心加上智能數字技術已經被極度優化,所以新無人配送技術顯示不出絕對優勢,快遞公司就不會在新的技術開發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這種內卷可能帶來的,就是企業對新技術的註意力發生了變化。
對各位企業經營者來說,我們真正應該關註的是企業經營中的內卷現象。
什麽是企業經營中的內卷現象?
企業內部報告原本是要充分表達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清晰的解決邏輯和切實的解決方案,包括實施的結果。
但是不少企業老總喜歡漂亮的PPT,於是年輕人喜歡用非常酷炫的形式去表達。
員工花太多的時間用在粉飾自己報告的外在形式,而不註重關鍵的解決方案。
在人工成本越來越昂貴的今天,這種不產生實際的創新價值過度包裝,會讓企業失去競爭力。
還有,重過程輕結果的檢查考核也是企業管理當中的內卷現象。
壹些部門領導習慣於聽報告,喜歡聽員工匯報,將匯報材料當作工作成果,產生了“做得好不如說得好”,“會說就是能力,會講就是業績”的現象。
員工於是在報告上用心多、在幹實事上用功少,那些不說話,願意做事的員工就被這樣的內卷淘汰了。
這種的管理內卷現象不容忽視。
上壹級部門喜歡對下屬團隊考核、每壹個管理部門都要求報數據、報指標,下屬成了天天填報告的“表哥”“表姐”。
員工無法專心提高業務效能,卻在加班加點填表格的現象並不少見。
同時,裝模作樣的加班、味同嚼蠟的宣講等,都可以算得上是企業經營中的“內卷”現象。
如何破解經營中的“內卷”現象?
經營者必須具備強烈的務實精神,推動團隊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管理,解決好“如何更有效”的問題,對員工的工作評判應重在實際成效、重在長遠利益的考量。
那麽, 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 是怎麽認為的呢?
內卷是壹個新名詞,單仁老師剛剛講了企業層面的內卷,我就和大家從國家內卷、個人內卷兩個角度交來流壹下。
壹、中國近代的“內卷”
加州學派有個很重要的說法,叫做“內卷化”。
所謂內卷化,就是指壹種經濟發展、技術水平,都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的狀態。
近代史中,清朝末年的開始衰敗,就是壹個典型的內卷化,
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從明朝的不到1億,上升到4億多,人口大量過剩,用現在的說法叫做:人口紅利。
有便宜的勞動力,就有發展工業經濟的內生動力。
但工業經濟要發展起來,前提是能夠出現節省勞動力的技術飛躍。
然而,我們都知道,當時的中國沒能出現,清朝當年自豪的經濟實力雖然占到世界的4成,但絕大部分都是原材料或者是皇族的私人財產。
這種情況導致了內有發展、進化的動力,但技術和經濟都被鎖死在很低水平上,這就是內卷化。
我們從兩個人角度看清朝的內卷化有多嚴重。
第壹個人是著名的馬克思,他在《鴉片貿易史》這樣寫到:“ 壹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壹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於現狀,由於強力排斥世界體系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天國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壹個帝國,終於要在這樣壹場殊死的決鬥中死去。 ”
第二個人就是我們熟悉的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壹人”,主導編寫了世界地理、 歷史 知識的綜合性圖書《海國圖誌》。
但林則徐給道光皇帝的奏折卻說:“ 彼之所恃,只在炮利船堅。 ”
這就是當時清朝對世界的認知。
對比英國,上層有“光榮革命”的君主立憲,中層有《國富論》的自由市場經濟啟蒙和支持技術發明的專利法,基層有豐富的煤炭動力資源,還有紡織業快速發展導致的勞動力緊缺,推動了以蒸汽機、紡織業為標桿的第壹次工業革命。
農業文明要邁向工業文明,就是要打破清朝閉關鎖國的“內循環”,從外部吸收政治、經濟的制度和新技術。
八國聯軍堅船利炮打開的不只是清朝的國門、海關,還有心智、思想。
後面出現的洋務運動,再到後來的新文化運動,引進了英國、美國、俄國、德國不同的範式,最終選擇了***產主義。
有興趣的話,大家具體可以看看《覺醒年代》,這種成功就是從內部覺醒,轉型升級成功。
能從內部突破的是“生物”,從外部被打破的就只能是“食物”了。
清朝從外部被打破,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食物,新文化運動開啟就是內部的突破,成為獨立自強的“生物”!
1978年的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世貿,到我們現在的“雙循環”,就是我們從內部去突破升級。
二、個人內卷化
上面是從國家層面突破“內卷化”,個人的內卷化就像溫水煮青蛙,讓我們所做的工作、生活逐漸失去價值。
例如被動應付工作的內卷,工作圈、生活圈固化的內卷等等
個人如何突破內卷化?
我覺得有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1、 脫離舒適區迎接挑戰。
像深圳從去年開始先行示範區,在教育方面就做了點改變,推行小學的延時到6點免費課後服務, 體育 中考滿分高出北上廣等城市壹大節,100米自由泳深圳滿分1分20秒,廣州是1分38秒,足足多了18秒,我兒子現在二年級練了遊泳壹年多的時間,上周比賽就幾乎達到深圳滿分標準。
2、 多關註20%最有價值的人和事,前面的文章和大家分享過
3、 加入高壹級圈層,了解自己真正的競爭力。
4、 提升精力和設定新的學習目標。
現今 社會 ,普通老百姓除了內卷和躺平,還能怎麽辦?不過是對現實的壹種妥協和自我麻痹,其實也是我們的無奈呀!除了逃離現實,能做什麽?
對!真像/真理/往往是最簡單最直接的。
現在絕大部分人都想知道 社會 營商環境為什麽會形成《內卷化》。
答:以 幫之流的(二道敗子)為首的電商惡劣無序發展所導致造成的,該怎麽轉變方向大家心裏都很清楚。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 社會 在壹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壹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這個詞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壹波又壹波網絡討論。
相信在我們的周圍總有著這樣的人:
他們以無所謂的態度應付著工作,對於自己身上的潛力無動於衷,永遠滿足於現狀,寧願始終待在原地也不肯花心思向上攀登,就這樣壹輩子碌碌無為、敷衍了事,過壹天算壹天。
或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有這樣得想法。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十分危險得。為什麽呢?這就是——內卷化效應。
“內卷化”的處境下,做的蛋糕變大了變慢了。爭奪更大蛋糕份額的難度增大了,而且,在這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 社會 ,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屬於弱勢群體的蛋糕比例在減少。
02“內卷化”的背後
和前些日子火爆的“966”如出壹轍,幹著966工作的人,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拿著同樣微薄的收入,過著重復不停地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任何改觀。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最後讓大多數有理想的青年悵惘,於是大概兩三年前,許多白領提出了“逃離北上廣”的口號,
很簡單,高額房價,高標準消費,高生活成本,高生活節奏,早已讓許多人不堪重負。
這就能解釋, 為什麽高薪崗位會做出“名校碩士以上學歷”的要求,近三十年來,找工作的門檻已經從大專-本科-碩士-名校碩士的要求層層遞進。
因為沒有辦法,世界上掌握財富的人永遠只會那麽多, 學歷不是用來篩選人才的標準,而是壹種被發明出來的,區分是否掌握財富與資源的界限。
03如何擺脫“內卷化”?
在面對 社會 “內卷化”的大潮,我們要像喬布斯在面對 社會 “內卷化”的大潮,我們要像喬布斯說的那樣“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內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身於其中而不自知,鎖死在低效的自我重復中,虛度時光。
如果妳追求自我的進步,更多的財富或影響力,人生價值的更大體現,那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卷化”的努力方式。
任何壹個領域,當妳初學之時,總不免要面對壹些粗淺、表面和雷同的知識,但如果妳止步於此,或者妳總是淺嘗輒止,那麽妳所掌握的知識必定只是這些,與他人無異。
但是如果妳精進下去,去探究這個領域中的每壹個的細節,去大膽地嘗試、實踐,妳就會發現,知識在本質上是“分形”的, 知識斷地細分和深入下去,於是就會有新的知識被妳發現, 就像是在壹個微觀的世界裏找到新的大陸。
同時,妳要保持不斷接觸新朋友,吸收新信息新知識的能力,所以,自我的成長是壹輩子的事情。
自我成長,擺脫“內卷”的出路有兩個:考研和留學
供給側,內卷化,這些名詞以前都沒有聽說過,絕大多數平民百姓不明白是怎麽回事。應該說通俗壹點,讓老百姓也明白明白,時下,壹些人說出來讓人們聽不懂的話,以冒充知識淵博,誇誇其談,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深奧的理論平民化,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比什麽都強。
卷,就是罵。內卷就是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