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表面燒蝕程度減輕了許多,是采用新技術了嗎?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表面燒蝕程度減輕了許多,是采用新技術了嗎?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

這是中國航天的榮耀時刻,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時刻。

細心的網友發現,神舟十三號返回艙表面燒蝕程度減輕了許多,這不經意的細節證明了中國航天的實力和魅力。

我們知道,返回艙經過大氣層時會產生摩擦高溫,這溫度壹般情況下有1000到1200度,必須要是特殊材料,方可經受嚴峻的考驗並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好在中國研制耐高溫材料和隔熱材料的水平世界領先。

甭說1200度的高溫考驗,哪怕是2000度、3000度,中國科學家們也是得心應手了。

我看到央視的報道,據神舟十三號返回艙防熱結構專項主任工程師梁馨說,他們團隊為神舟研制的防熱材料有100多種。

君不見美國水星飛船返回艙側壁采用輻射防熱結構,雙子 星座 飛船返回艙側壁采用輻射防熱和熱沈防熱結構,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用的是低密度的蜂窩增強的燒蝕材料,耐受2000度的高溫不在話下。

君不見,中南大學女科學家範景蓮教授親自帶隊研發出的壹款新型耐高溫的材料,可承受3000度的高溫,未來運用可期!

君不見,作為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第二艘載人飛船,也是駐留太空時間最久的神舟飛船,神舟十三號實現了多個首次,航天員王亞平也進行了太空行走,成為了首位在太空中進行艙外活動的中國女性。

新技術成就新高度!

據央媒報道,這次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創新地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

以前飛船返回地球,要繞行地球11圈,這次只用了5圈。返回時間由17個小時縮短至約7.5個小時。

總而言之,神舟十三號的圓滿成功,我們倍感自豪!

本人認為是我國已較熟練精確掌握了大氣層邊緣乘波彈跳濺落方式的重返技術方案,其能大大減輕了大氣層減速造成的摩擦燒蝕,這項技術到目前為止或甚至領先於美俄。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而且我們的三位航天英雄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都身體狀態良好。三位航天英雄在我國的空間站中壹***工作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任務的時間紀錄。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在這次返回地球地面的過程中,只用了9小時,而之前我們的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返回地面用時是28小時。神舟十三號返回艙返回地面的時間比神舟十二號減少了19小時。

按照之前的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繞地球飛行11圈來對比,這次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繞地球減少到了5圈。

1,快速返回系統。

這種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各種系統協同工作,調節飛船推進艙,使飛船的點火速度進壹步加快,同時返回艙的減速效率更高,從而使飛船的安全降落更快的實現。

2,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的“防熱衣”。

在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的防熱技術上有壹種像蜂窩狀壹樣的防熱材料,這種防熱材料可以通過燃燒帶走返回艙和大氣層摩擦而產生的大部分熱量,從而保證航天員的安全。

3,利用導熱性能好、熔點高、熱容量大的鈦合金等復合金屬材料都是返回艙防熱的重要材料 。這些材料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並且將這些熱量儲存在外層中,從而保護返回艙內部不受到高溫的腐蝕。

以上就是我個人認為的神舟十三號返回艙表面燒灼程度輕的原因和技術。

神州十三返回艙落地光滑明亮,完整度好。說明返回艙經歷大氣層的摩擦高溫後,表面並沒有被燒蝕或熏黑。

這表明中國在耐高溫材料和隔熱材料研究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這意味著,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的表層,可能使用了更先進的隔熱材料,這些隔熱材料不僅能確保艙內溫度平穩,而且脫落有序合理,確保了返回艙最大安全,不會留下當年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返回時,因為機身上某幾塊隔熱磚有問題,導致航天飛機被燒融空中解體的隱患。

中國在研制耐高溫材料和隔熱材料研究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這已不是秘密。中國已研制出高超音速導彈並在美歐眾目睽睽下成功發射了數次。按俄羅斯公布它研發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數據,該彈頭能以20倍音速滑翔飛行,耐受2000攝氏度高溫。

想來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材料的耐受程度也達到了2000度水平。用它來制造神州十三返回艙外壁,完全可以承受返回艙重返大氣層時產生的1000—1200度高溫。

國家已經官宣了,神舟十三號采用飛行路線規劃技術,延長返回時間,降低速度,自然表面燒蝕程度減輕許多!

那當然。致於什麽新技術,得問那些頂尖的年輕的中國的愛國的錢學森式的科學家

註意看返回艙,有壹面燒蝕較厲害,其他部分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