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泰爾是做什麽的
彼得·泰爾(PeterThiel,1964年),作為支付服務PayPal創始人,泰爾獲得了巨額財富,並投身風險投資行業,投資對象包括Facebook、LinkedIn、PalantirTechnologies、Yelp和Friendster等。2008年總統競選期間,泰爾是羅恩·保羅(RonPaul)的鐵桿粉絲。2009年早些時候,泰爾在壹篇文章中指出,女性享有選舉權是經濟衰退的原因之壹。泰爾還資助了數個頂級尖端研究項目,其中包括抗衰老研究和人工智能開發。2003年,泰爾主動出櫃,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916位。
中文名:彼得·泰爾
外文名:PeterThiel
國籍:美國
出生地:德國法蘭克福市
出生日期:1964年
職業:企業家
畢業院校:斯坦福大學本科,斯坦福大學法學博士
信仰:基督教
代表作品:FromZerotoOne(從零到壹)
人物簡介
隨著“創富神話”Facebook公司正式啟動IPO,其外部投資者也逐漸走到了聚光燈下,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該公司的首位外部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Thiel)。
泰爾2004年為當時估值不到500萬美元的Facebook提供了50萬美元啟動資金,占10.2%的股份。盡管隨後幾年,泰爾賣掉了自己近壹半的股份,剩余股份也因Facebook多輪融資而進壹步稀釋,但泰爾所持股份仍占3%左右。如果以Facebook上市後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泰爾手中的股票價值有望達30億美元,投資回報逾6000倍。
相關內容
成功的因素
“Facebook的成功不是僥幸,泰爾的成功也並不是出於僥幸。”同為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的網景公司(Netscapewebbrowser)創始人、投資人馬克·安德森這樣說道,“泰爾總是拼命尋找機會去顛覆傳統智慧。”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MarkZuckerberg)時至今日仍將泰爾視為壹位非常有價值的顧問:“他壹直要求我們專註於用戶增長,認為擴張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這是對Facebook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壹點。”
泰爾對Facebook的建議源自他的創業經歷。早在1998年12月,他就與人聯合創辦了壹家電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Confinity),公司的第壹款應用叫貝寶(PayPal),在eBay(易貝)用戶接受這項服務後,PayPal的客戶數量開始急速增長。到2000年3月初,已經擁有超過15萬用戶。
2002年2月,在泰爾的推動下,貝寶成功上市,市值約為12億美元,成為“911”事件後第壹起大型IPO。8個月之後,eBay以15億美元收購貝寶,泰爾獲利甚豐。
在這之後,泰爾就開始耐心尋找具有前景的初創公司。當時社交網絡這個很少有人青睞的領域被認為會成為下壹個危險的互聯網泡沫,但泰爾還是將個人的10萬美元投給了人際關系網(LinkedIn)。2004年,他又入股了Facebook。
壹年後,他以5000萬美元創辦豐德斯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Fund),並在基金成立後投資了壹系列極具創新性的創業公司,包括YouTube、分享圖片軟件公司Slide、用戶評論網站Yelp、開發搜查恐怖分子和金融詐騙軟件的PalantirTechnologie、火箭制造公司SpaceX、電動汽車公司TeslaMotors以及微型借貸公司Kiva。這些公司後來被證明都非常成功。
如何挑選具有前景的創業者?泰爾說,他會對每壹個尋求投資的創業者提壹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麽會有第20名員工加入妳的公司?”
泰爾認為:“很容易解釋為什麽有人想當CEO或作為早期員工加入創業公司,因為他們想運營壹個公司或者想通過加入早期創業公司來致富。也很容易知道為什麽第1000名員工願意加入,因為很明顯公司正在通往壯大的路上,加入進來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但第20名員工則會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因為在公司第19個員工加入的時候妳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已經分配完了,但公司還沒有成功,所以妳的公司不是壹個為了穩定收入值得加入的地方。”
“只有這樣回答的公司我才會投,那就是第20名員工會加入進來是因為這個公司在做完全新的、與眾不同的事情。”
基金表現欠佳
在風光的創投事業背後,泰爾還經營壹家對沖基金。1996年,29歲的泰爾就創辦了泰爾資產管理公司(ThielCapitalManagement),2002年賣掉貝寶的幾周後,泰爾又將泰爾資產更名為克萊瑞資本(ClariumCapitalManagement)。
但相對於他的創投基金來說,泰爾旗下對沖基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善於做長線投資的泰爾雖然總能正確預測未來,但他似乎在正確判斷市場時機方面少根筋。
自金融危機以來,克萊瑞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已連續三年下跌,2008年下跌4.5%,2009年下跌25%,2010年下跌23%,資產管理規模也從2008年中期的60億美元驟降至4600萬美元。
下跌源自於泰爾認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低迷,那麽30年期美國國債將會上漲,同時投資者將大量借貸美元去投資新興市場,因此美元會更加堅挺。與此同時,他還做多油價至每桶147美元,同時做空油價至每桶34美元。盡管如此,他在原油上漲中的獲利並未能彌補對美元升值的預測和對國庫券的投資。
泰爾表示自己的對沖基金基本處於蟄伏狀態,沒有股權風險敞口,但依然少量做空美元、固定收益證券和商品期貨,同時也做多石油。
他說:“我們在等待市場基本面的修正,不過目前極度不匹配的市場狀況也將持續壹段時間。”
創新拯救世界
如今,已經在社交媒體領域獲利頗豐的泰爾又有了新目標——為那些“能夠拯救世界的創意”提供資金,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說,至少要“將我們的文明提升壹個境界”。
泰爾認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問題,例如政府機構和教育系統存在的缺陷、揮之不去的金融風暴、市場泡沫、能源危機以及爭奪資源的戰爭都源自於科技創新的停滯不前,而唯壹的拯救方式只能是劇變式的科學突破。
“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是能代表真正進步的公司,而不是瘋狂地從壹個時尚變化到下壹個時尚。”泰爾在他出版的壹本新書中這樣說。
泰爾已將大筆資金投入那些專註於延長生命、移民海洋平臺、太空商業化、友好人工智能、修改DNA序列加速進化和其他壹些瘋狂想法的公司中。
另外,他還不斷對外界表示,互聯網行業根本還不存在所謂的泡沫,真正存在可怕泡沫的地方是高等教育。
“泡沫的出現就是當某些東西被過度估值和過度信任的時候。而現在在美國,也許就只有教育是人們依然信任的壹項事業了。”泰爾說,捅破這個泡沫的方式就是讓壹些優秀大學生輟學創業,並為這些追求科技創新的輟學大學生提供資助。
成長
泰爾1964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市,父親是壹位化學工程師,壹直帶著全家到處奔波,最終在美國舊金山以南20英裏的福斯特市定居下來。
和大多數男孩壹樣,泰爾小時候也沈迷於《指環王(LordoftheRing)》系列小說,並從這部小說中知曉了邪惡的誘惑和力量的有限性。不過,據說他比大部分同學更聰明,從5歲開始就記得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名字。
少年時的泰爾還是國際象棋大師,最高排名曾達到全美第七。他也熱衷於通過棋局上的博弈與朋友或敵人較量智慧,並狂熱地渴望勝利。據他的壹位高中同學回憶,他會在比賽開始前5分鐘才出現在賽場,以此給對手制造壓力。
高中畢業後,泰爾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哲學,同時輔修了“政治不正確學”(politicalincorrectness)。其間,他還創辦了壹份名為《斯坦福評論》的自由主義派報紙,但這份報紙並不受歡迎。
1992年,泰爾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後,在頂尖的蘇利文和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Sullivan&Cromwell)找到了壹份工作,但7個月後他就辭了職。隨後,他將目光投轉向金融行業,在瑞士信貸第壹波士頓謀得壹份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工作。1996年,更想自己創業的泰爾從紐約回到家鄉,用從家人和朋友那裏募集到的100萬美元,用最便宜的價格在矽谷的金融中心區租下了壹間沒有窗戶的倉庫,創辦了泰爾資本,從此走上了創富之路。
泰爾以15億美元的身家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居第365位。不過據傳聞,作為基督徒的泰爾同時也是壹個徹頭徹尾的同性戀,而這也是泰爾被外界稱為矛盾綜合體的具體體現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