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曹植全詩的意思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漢末詩人曹植的壹首詩。
七步詩
東漢 ·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為汁。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
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
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壹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註釋
①持:用來、用作。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②漉(lù):過濾。 豉(chǐ):煮熟後發酵過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萁(qí):豆莖,曬幹後用作柴火燒。
④釜(fǔ):古代的壹種鍋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作品簡介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漢末詩人曹植的壹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沈郁憤激的思想感情。
作品賞析
曹植才華出眾,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壹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壹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幹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後兩句筆鋒壹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妳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麽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誡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沈,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壹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壹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稭是同壹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稭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創作背景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就想方設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作者簡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壹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壹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