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不應穿統壹校服經驗事實依據
我認為學校不應要求中學生統壹穿校服 第壹 , 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而個性的形成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國,學校的校服是統壹的,而大部分學校的校服是那種不分男女式,松松垮垮的運動服。如此的“統壹”讓彼此之間沒有區別。著裝是壹種文化,是壹個人的自我展現,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現在,對於學生的著裝,學校也要硬性規定。這無疑是占據了學生塑造自我形象的壹個空間。失去了壹次自我選擇和自我定位的機會。對於個人長遠發展,個人性格的形成不利。 第二 , 學校校服的確為學生帶來了諸多不便。諸多學校的校服都是壹件秋裝,或是在多出壹套夏裝的短袖。試問,誰能穿著兩套衣服過完四季呢?學生在校服外面又套上羽絨服,或是夏天到了學校把校服脫掉,甚至只是帶著校服上學,這樣“穿校服”豈不就是壹種形式。甚至是壹種應付。試問如此穿校服,對方口中所說的“統壹”何在?學校教書育人,交的應該不是這種形式主義吧。 第三 , 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使學生失去了壹個明辨是非,樹立正確審美觀念的機會。對方辯友也許會說,學校統壹校服是為了防止學生中的攀比,但我要說,攀比不是不穿校服的錯。社會上攀比之風蔓延到校園。學校應該在思想上疏導,並不應該采取堵塞的辦法。學生不再校服上攀比,可以在自行車,書包,鞋等其他方面繼續攀比。另壹方面,有些有錢人家的孩子花錢進了重點高中,穿著校服到處炫耀,這是否又是另壹種形式的攀比呢?我們還是要從我方標準來說話,學生的發展,是壹個長遠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攀比是不對的,比禁止學生攀比更重要。健康的發展過程,正是壹個犯錯誤然後改正錯誤,逐漸認清是非,從而明辨是非的過程。為了防止某壹種現象的發生,而限制了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認識,塑造自我,明辨是非的壹個過程。這種做法不妥。 綜上所述,我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衡量利弊,認為學校不應該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