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江蘇省贛榆縣,由村民自己編寫的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墻,
(1)①文化作為壹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農村文化墻的建設能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2分) ②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農村文化墻的建設,可以為農民提供壹個文化活動場景。(2分)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農村文化墻美化了村莊面貌,也在潛移默化中使村民受到了教育。(2分) ④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農村文化墻營造了農厚的鄉村文化氛圍,逐漸形成了壹種良好的鄉村文化新風尚。(2分) (2)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受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約。不同的文化環境、知識素養、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因此,農村建設文化墻,應該采取漫畫、詩歌、順口溜等多種通俗易懂的形式,讓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3分)②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應該提倡多種類型、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倡導面向廣大人民、為人民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的大眾文化,因此,通過多種形式建設農村文化墻,可以滿足不同百姓的需要,讓農村文化建設取得更好的效果。(3分) (3)文化的形式是多樣的。農村文化墻的內容應該包括農村政策、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農業技術、醫療衛生以及農村教育等方面。(註:第三問只要答出4點就可以給4分) |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