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五首

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五首

#嬰幼兒# 導語唐詩三百首中的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風貌,表現出新的藝術和思想特色。唐代詩歌,尤其是盛唐詩歌的壹個重要主題,是強烈地追求“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無比向往建功立業的不凡生活。下面是 分享的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五首。歡迎閱讀參考!

1.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白霜。

 我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註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壹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壹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壹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壹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後,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作者擡頭看到了明月,那麽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壹擡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壹件物什,至於具體是什麽,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幹》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註》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壹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壹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擡頭。

2.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

早發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朝:早晨。

 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壹千二百裏,其間包括七百裏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猿:猿猴。

 啼:鳴、叫。

 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3.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

回鄉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妳是從哪裏來的呀?

 註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麽變化。壹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壹作“面毛”。衰(cui):現壹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壹本作“卻問”,壹本作“借問”。

4.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落時新愁又湧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註釋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壹段江水。

 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

 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壹作“幽”。

 渚:水中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野:原野。曠:空闊遠大。

 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5.唐詩三百首帶翻譯精選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壹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註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鬥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