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最開始多少錢壹枚
比特幣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聰於2008年11月1日提出,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1]。 按照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開源軟件,並在其上構建P2P網絡。比特幣是P2P形式的數字貨幣[52]。比特幣的交易記錄是公開透明的。點對點傳輸意味著分散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是由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的。它是根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生成的。比特幣經濟利用整個P2P網絡中多個節點組成的分布式數據庫,對所有交易行為進行確認和記錄,利用密碼學的設計,保證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
壹、P2P的去中心化特性和算法可以保證貨幣價值不會被制造大量比特幣人為操縱。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由真正的所有者轉讓或支付。這也保證了貨幣所有權和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的總數非常有限和稀缺。貨幣體系曾經在四年內擁有不超過1050萬,總數將永久限制在2100萬。 2021年6月,薩爾瓦多通過《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使比特幣成為國內法定貨幣。9月7日,比特幣正式成為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成為世界上第壹個賦予數字貨幣法律地位的國家。
二、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進壹步防範和應對虛擬貨幣交易投機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相同的法律地位[48]。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首次逼近69000美元/枚......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主流媒體總會請壹些主流經濟學家來分析比特幣。此前,這些分析總是關註比特幣是否是騙局。今天的分析始終聚焦於比特幣未來能否成為主流貨幣。爭論的焦點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征上。[12] 許多比特幣玩家被比特幣不能隨意發行的事實所吸引。與比特幣玩家的態度相反,經濟學家對比特幣2100萬的固定總量兩極分化。
三、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積極調控貨幣總量,利用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及時為經濟加油或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聚合貨幣犧牲了可調整性,更糟糕的是,它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經濟學家的觀點完全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幹預越少越好。固定的貨幣總量造成的通貨緊縮沒什麽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比特幣網絡通過“挖礦”產生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本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壹個復雜的數學問題,保證比特幣網絡分布式記賬系統的壹致性。比特幣網絡會自動調整數學題的難度,讓整個網絡每10分鐘就能得到壹個合格的答案。隨後,比特幣網絡會生成壹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得到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