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送出了我國第壹封電子郵件這郵件的主題是什麽?意義是什麽?
被譽為“德國互聯網之父”的維爾納·措恩發送出了我國第壹封電子郵件。
根據史料記載,1987年9月,CANET(中國學術網)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壹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壹封電子郵件。
當時這封郵件的內容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維爾納·措恩說,1983年開始,他和他的團隊開始著手研究在中國發送壹封電子郵件,這壹研究,就是漫長的四年時間。
據史料記載,最後時刻,維爾納·措恩按下確認鍵後,屏幕上出現了“發送成功”的字樣。
這封歷史性的郵件發送成功,也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壹個裏程碑。
擴展資料
措恩教授回憶說,最初想實現德中兩國間計算機互聯只是出於壹個很單純的想法:為了方便與中國同行的溝通與交流。措恩教授說,當時,從德國寄信到中國至少要8天時間,而電話、電報極其昂貴。"
在幫助中國成功接入國際互聯網後,措恩教授繼續為中國的互聯網添磚加瓦。1990年11月28日,經中國方面授權,措恩教授為中國註冊了.cn國際域名,並把域名服務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系統。這個域名服務器直到1994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措恩教授幫助中國首次接入到國際互聯網並發出中國第壹封跨國電子郵件時,並未意識到其劃時代意義。他說:"當時我知道這是件大事,但從未想到互聯網能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態。"
20年彈指壹揮間,接發電子郵件早已成為老百姓最普遍的通訊手段之壹。如今,中國網民總人數超過1.62億,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互聯網已經成為諸多中國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聯網技術及應用方興未艾。
浙江即時報——中國第壹封電子郵件如何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