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陸克文:堅定的走著自己的路

陸克文:堅定的走著自己的路

——讀《陸克文傳》有感

他能說壹口流利中文,曾在中國擔任外交官,是第壹個能說中文的西方領導人。2007年,他當選總理,許多人以為中澳關系會有極大的改善,然結果恰恰相反。兩國關系不進反退,他還慫恿美國做好對中國的“軍事部署”。知華不等於親華,他又給這個冷酷的現實添了壹個註腳。

然而在我們所能看到的現實中,利益往往是連接兩國關系亙古不變的紐帶,而且這根紐帶的柔韌性還特別的強!處於紐帶兩端的領導和他的人民,也總是站在自己這壹方來思考兩方的關系,可以說是明明白白的各為其主。在如此明顯的利益考量下,我想,不管陸克文本人對中國有多麽了解,他無可厚非的要為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考量,也許其中他有意無意利用著中國民眾對其抱有的‘幻想’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對作為壹個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陸克文來說,這種手段也只是達到其目的的壹種途徑。然而單憑這壹本書我不好細講也講不清陸克文所謂的這些政治生活,但在這本書中陸克文本人的形象卻讓我印象深刻。

如今下臺後的陸克文留給公眾的形象可以用過度自信來簡單做個概括,或許妳會講這樣概括評價陸克文顯得太過武斷,這壹點我暫且不論。在《陸克文傳》中,童年困頓的經歷給陸克文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童年時期艱苦生活養成了他沈穩、堅韌的頑強性格,甚至對他的政治觀點產生了強烈影響,例如社會福利這壹項。對於那段經歷,他的哥哥格雷格也表示:“不安全感是他(陸克文)努力想要擺脫的。”

11歲時陸克文的父親伯特因車禍死亡,可以說從這之後他周圍的世界崩塌了:從小居住的房子突然被告知根本從來不屬於他們;離世的父親辛苦經營的奶牛場被農場主收回;全家壹度靠著救濟金過活……生活的打擊讓這個小小少年體會到了社會上人情人暖,他變得早熟、沈默。範寧認為,其父死亡的這件事“培育了陸克文的誌向,激發了他要和工黨打交道的願望,部分原因是,他誤解了其父死亡的真情實況”。

對於壹個小男孩而言,生活在自鳴得意的小城裏會變得越來越遲鈍。他選擇把自己埋在書堆裏——作為逃避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壹種方式。但無疑這種逃避造就了陸克文在後來學習生涯中專註學習的態度,甚至是其人生態度。

因為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正是身世的故事給了他生存的動力,驅使他從昆蘭市州的壹個默默無聞的簡陋小鎮來到聯邦總理府邸門前。就他而言,他明明白白知道來時路,他記住了,且清清楚楚地告訴他人,令人信服。

但不可否認的是,理解陸克文的關鍵在於這樣壹個事實,那就是,他似乎永不停歇。他努力的推進自己、推進身邊的人。他雄心勃勃、意誌堅定、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可以說,對不斷在成長中的陸克文來說,童年歲月的經歷給他的巨大影響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學生時代中,陸克文以壹個有著內在矛盾的青年形象登場:他是壹個充滿自信的公開演講者和才華橫溢的學生,然而,盡管有了這些外表成功的現象,他似乎依舊打定主意堅定的要改變自身的環境。

對陸克文而言,讀書是件興趣盎然的事情,他曾經說自己完全是從自身信念上看待讀書。這句話對我觸動頗大:當壹個人把讀書與自身的信念掛鉤,無疑讀書對他而言是享受的。而我們常聽的壹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陸克文身上,我想說書對他而言是親人、是益友、是良師。與現如今我們大部分人的被動讀書相比,陸克文對書的專註令人唏噓不已。與斯旺的“酷小夥”形象不同,陸克文全神貫註於學校的學習,可以說他是醉心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找到壹種讓自己深深沈浸在運用自身無窮無盡的潛力之中的方式。但是他也積極的參加辯論、公開演說和各種內容的競賽活動。

中學畢業後他作了個異乎尋常的抉擇——休學壹年去見識世界。這段時間裏他進行了東海岸的便車旅行、做了各種不同的工作……也許我們不能理解陸克文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休學壹年,但無法否認的是,這段經歷為他社會經驗的積累作了很大的貢獻。也許從這個時候陸克文就逐漸表露出自己堅定的壹面,堅定著執行著自己的想法,沒有猶豫,沒有顧忌。

在上大學之前,他就對自己專業問題作了多方考量:醫生、律師、還有自己中意的外交官,而多方分析下他毅然堅定了自己走外交這條路,壹條有著令人興奮前途之路。他提前去堪培拉對那裏的大學作了預先調查,選定了自己的學校,投下了自己的申請書。從他這壹段經歷來看,陸克文的選擇完全是自主的,他絕對自主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完全規劃著自己的生活,壹步壹步朝著自己的未來邁進。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他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但他滿懷信心,個人境況的差距使他有壹種成熟感,這壹點是無法與他人分享的,也可以說是同齡人無法企及的。後壹點或許是最關鍵的壹點,他知道自己家境的貧寒而孕育了改變這壹切的雄心壯誌。

而大學裏他擇攻讀中文——壹門完全陌生的語言。當人忙著調換專業,陸克文堅持著,我想這不僅僅是陸克文對中文的興趣使然,更多的就像他當時的老師所說的強大的動力。而且從他後來在外交部的表現來看,陸克文學習中文並不完全對外交雞尾酒會感興趣,這個年齡的學生似乎要對中國內部的漩渦進行深入的了解。在大學這壹時期他的主要課外活動是想鎖定自己在宗教框架中的位置並以此來闡釋世界,表現出來的興趣是基督教。“他認為,壹個人不要被他的宗教信仰所局限,壹個人是通過他的生存方式來闡發他的信仰,並不是妳刻意的‘標新立異’就能增添其重大意義的。”

在15歲時,陸克文加入了當時的工黨,可以說他決定參加工黨意義重大:他將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按照他家庭的傳統方式去做——他自己說其中壹條重要原因是他目睹了當時他周圍大量的機會不平等現象,事情對有些人很不利,盡管這些人本身並沒有什麽過錯。還有他的父親未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令他非常氣憤。

期間,陸克文在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形象是沈穩,他單純而快樂的工作著學習著,好像清楚自己想要的,並有條不紊的朝自己的方向邁進。當人人通過發現***同之處來與他人聯系,比如談音樂、電影、體育,而陸克文更有興趣談論壹些比較嚴肅的話題,比如談讀書、談哲學。

“他總是把精力集中在該做的事情上,不像我們當中的某些人對什麽都進行挑戰。”而克曼斯說:“他不僅能自控、自律,而且冷靜、謹嚴。”帶著與年齡不相符合的異乎尋常之處。我想大學時代的陸克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不僅逐步完善著自己,而且懂得培養自身。

從楠普拉到堪培拉,以後的10年裏,他努力培養自己在智力上從事新領域內工作的能力和個人關系網;在外交部中,加強鍛煉在錯綜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的能力:如何協商解決難以捉摸的潛在危機和澆灌培育私人友誼的關系。從學術的校園進入到工作的社會,初入職場的陸克文贏得了“註意細節,能力很強”“通力合作者”的評價;在嘉瑙特、戈斯身邊陸克文也是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機智、成熟穩重、堅定耐心的個性,逐步為自己贏得了支持者。我們看到隨著時間的流逝,出身貧寒的陸克文壹步步身居高位,壹步步邁向最高點,從外交官員到議員到外交部長再到工黨領袖再到澳大利亞總理,我們完全可以說,陸克文憑借著自己超凡的能力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創造了奇跡。這樣金光閃閃的陸克文無疑是令很多人欽佩的!

然而陸克文畢竟是個平凡的人類,是人就會有自己的不足和欲望,何況是對於有著童年陰影的陸克文。壹位前工黨政治家說:“用來描述陸克文工作的壹個詞就是規章制度,他壹點兒也不能容忍他認為是蠢人的行為。遺憾的是,在相互關系中並非每個人都會承認自己是蠢人,所以,用來描述陸克文的另外壹個詞就是傲慢自大。”而陸克文本人在解釋自己的工作風格上說:我天生就是壹個辦事有條不紊的人。這裏陸克文對自己相當中肯的評價從某個方面上來說就是直接承認了自己的傲慢自大。

華中師範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胡宗山感慨地說,生活是壹個大舞臺,各式各樣的人物只不過是這個舞臺上的不同角色和匆匆過客,起起伏伏、分分合合、上上下下都很正常,關鍵是要以壹個平常心來看待成敗得失,達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