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老婆病逝
壹個優秀的主持人,往往能夠鎮得住場子。倘若按照這個標準的話,央視主持人都是業內數壹數二的“大佬”。
朱軍自然也不例外,應對各種場合都能夠做到遊刃有余,這壹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朱軍也有“失手”的時候。
2008年5月18日,朱軍主持汶川地震慈善募捐晚會。晚會上,各路慈善家紛紛募捐,朱軍逐個介紹情況。等到朱軍走到壹個手拿3000萬牌子的中年企業家面前時,按部就班地邀請人家說壹句祝福的話。
那位企業家哽咽地說了祝福的話,說完後向朱軍轉身而去。就當朱軍準備走的時候,那位企業家突然說了壹句話:“我還要再追加7000萬!”
加上之前的3000萬,這位富豪當場為汶川地震捐款高達1億元。
其實,那位企業家說這話的時候,朱軍的表情很復雜,既有對突如其來的“播出事故”猝不及防的茫然無措,又有對企業家肅然起敬的感激之情。
不得不說,朱軍應該是遇到了主持生涯少有的“播出事故”。但是,朱軍根本沒有責怪人家的意思,只是連連說道: “謝謝!謝謝!謝謝……” 而後,這位企業家就消失在了鏡頭裏。
雖然這位企業家“露臉”的機會不多,他的慷慨義舉卻備受國人稱贊,這位了不起的企業家,他是誰?他就是燕趙大地走出來的企業家,唐山孤兒——張祥青。
張祥青生於1969年2月,河北唐山人。張祥青在兄妹九人中排行老末,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壹家人的生活雖然拮據,可是過得很幸福,兄弟姐妹多,每天都能聽到歡聲笑語。
老壹輩人可能有切身體會,兄弟姐妹多無形之中就是壹筆財富,特別是遇到打架之類的“家族大事”,可謂是“人心齊泰山移”。
這樣的生活,壹直到1976年7月28日才發生了變化: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長達23秒的地動山搖中,帶走了242769人的生命。彼時,張祥青才7歲多不到8歲,還遠遠沒有意識到眼前發生的壹切意味著什麽。
這場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帶走了他的父母,還有疼他愛他的五哥。就這樣,張祥青兄妹八人成了“唐山孤兒”。
父母去世後,張祥青的大哥大嫂成了家裏的頂梁柱。有道是:“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張祥青的幼年就是在大哥大嫂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
大哥大嫂家裏條件並不好,可窮什麽不能窮孩子,苦什麽不能苦教育。轉眼之間,張祥青上了壹年級。可是,張祥青看著漂亮的校門,心中犯起了嘀咕:沒有錢啊怎麽辦?
兄嫂早已考慮到了弟弟的上學問題,就東拼西湊,給弟弟湊齊了兩塊錢。當年的兩塊錢可不是壹筆小數目,對於平常人家就是壹筆巨款。
不管怎麽說,張祥青還是跟其他孩子壹樣,有了上學的機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苦難成了張祥青學生時代的高頻詞匯,可又深刻地改變了他的命運。張祥青壹邊學習,壹邊幫助家裏幹活。閑暇之余,張祥青還跑出去撿破爛,用來補貼家用。
沒有了父母,張祥青很容易被大孩子們欺負。某日,張祥青被大孩子們扔了壹臉泥巴。張祥青生怕兄嫂責備,就偷偷地跑到河邊清洗,壹不小心踩到了鐵片上……足足縫了七針。
張祥青恐怕沒有想到,自己踩住了壹塊鐵片,後半輩子都是在跟鋼鐵打交道。時也命也,壹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歲月悠悠,張祥青快上初中壹年級了。可是,家裏卻傳出壹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他恐怕上不了學。 說來也是可憐,張祥青兄嫂拉扯弟弟妹妹實在不容易,把張祥青供進了初中的門,這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於是,大街小巷多了壹個拾破爛的輟學少年。張祥青撿破爛很有頭腦,長了壹雙“化腐朽為神奇”的眼睛,總能在垃圾堆裏找到值錢的玩意兒。
最令人佩服的是,張祥青早上出去晚上回來,基本上都沒有失手的時候,每壹次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收獲。
甭管別人怎麽嘲笑他,或者如何同情他,張祥青無疑在 社會 上“考入”了壹所“重點大學”。稍有不同的是,張祥青需要經歷壹番鳳凰涅槃,才能真正地迎來柳暗花明又壹村。
張祥青趕上了好時代、好政策,當地政府體恤張家兄妹父母早逝,不忍看到張祥青沒有糊口營生。於是,張祥青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進入了當地壹家鋼鐵廠工作。
張祥青年少老成,做什麽像什麽,幹壹行愛壹行,老師傅們都誇他是天生吃這碗飯的。
張祥青是壹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他還有壹個夢想,就是身穿綠軍裝投身熱血軍營。然而,生活給他開了壹個玩笑:
眾所周知,征兵工作向來是優中選優,帶有明顯傷疤的人,那是很難順利入選的。張祥青迎來了壹個尷尬的局面: 鋼鐵廠回不去了,參軍的夢想也泡湯了。
上天關了張祥青壹扇門,又為他開了壹扇門。
就當張祥青前途渺茫的時候,意外找到了人生的另壹半。壹位張姓老者慧眼識珠,看出了這位後生不簡單,就托媒人把愛女張榮華介紹給了張祥青。
說來也是無巧不成書,張榮華初見張祥青,看到那顯眼的傷疤,並不樂意這樁婚事。
老張相中了張祥青,反復勸說女兒嫁給他。
筆者想說壹句,現在的年輕人在婚姻大事上,真應該聽壹聽父母的建議。對此,筆者深有體會: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必將不幸福。反之,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必然能夠獲得幸福。1989年,張榮華“下嫁”給了張祥青,並收到了父親誠摯的祝福。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精於經營的張祥青在街上租了壹間房子,搞起了賣豆腐的生意。大家應該知道,餐飲業是勤勞活,偷奸耍滑根本不行。
再者,餐飲業又不單單是為別人提供便利,而且還要了解人情世故。張祥青早年走街串巷,嘴皮子功夫也差不到哪兒去,豆腐又有口碑……不賺錢都難啊!
1991年,小兩口賺了人生的第壹桶金,成了當年為數不多的“萬元戶”。張祥青憑借豆腐生意,完成原始資本積累之後,居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放棄穩賺不賠的豆腐生意,重拾撿破爛行當——倒騰廢鋼鐵。
張祥青對於破破爛爛中的門門道道爛熟於心,少年時期就已經玩得門清,更別說手裏已經有錢了。
張祥青從嶽父、兄姐處借了不少錢,湊夠了1.8萬巨款,準備大幹壹場。
張祥青承載著家族的希望,來到了北京。但是,上天似乎給張祥青開了壹個玩笑,張祥青的第壹筆廢鋼鐵生意出師不利,自己的壹萬塊錢打水漂了。
最關鍵的是,1萬塊錢在北京微不足道,打水漂濺不起幾朵水花,甚至於連響聲都沒聽見。
張祥青摸爬滾打多少年,雖說不是什麽大風大浪,可也是閱歷頗深的人。張祥青堅信自己的眼光沒有錯,堅持做了下去。
難能可貴的是,張榮華自始至終地堅信自己的男人沒有錯,他就是命中註定的真命天子。
最艱難的歲月裏,張祥青往返於唐山、北京之間,不消說舟車勞頓之苦,就商場的爾虞我詐就已經更讓人身心疲憊了。有心的人都會發現,唐山、北京都是鋼鐵工業極為發達的城市。妳不得不佩服張祥青的眼光,確實是毒。
倒騰廢鋼鐵生意,要比賣豆腐累多了。
不過,張榮華確實是壹位賢內助,把家裏收拾得幹幹凈凈。每當張祥青回到家裏,張榮華都會用心地給老公洗頭。
張祥青無福消受這樣愜意的時光,每次洗頭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睡覺——他太累了。
1993年,張祥青賺到了人生中第壹個三百萬。世間萬物不會永遠順風順水,張祥青在事業小高峰期之後,遇到了壹個瓶頸: 廢鋼鐵生意不景氣,虧損非常之大。
張祥青怎會向困難屈服?在老婆的支持下,這個多災多難的男人,繼續堅持了下去。
1995年,張祥青再壹次憑借早年撿破爛的心得,把目光投向了煙塵中的鐵泥: 這個點子誰能想到啊?
1998年,張祥青已經走出事業低谷,開了屬於老張家的鋼鐵公司。
商場如戰場,張祥青經過多年拼殺,完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準備“進京趕考”。
進入新世紀,全國各地都在謀求經濟轉型,曾經輝煌的鋼鐵公司,大多數已經倒閉。別人看到的是行業蕭條,而張祥青看到的卻是商機。
張祥青壹不做,二不休,幹脆利落地收購企業,創建了享譽業內的某聯合鋼鐵公司,至2005年,當年撿破爛的窮小子,壹年的銷售額就高達154億。
張祥青是吃過苦的人,對於基層民眾的生活不易有切身體會。張祥青創建“鋼鐵帝國”後,積極提高員工待遇: 但凡是在張祥青的手下效力,不僅有可觀的收入,還不會為住房困難擔心。
王健林說過他最看不慣壹些公司,自己員工待遇壹團糟,卻跑到 社會 上大搞慈善。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張確實是個大善人。
完善了員工福利後,老張把慈善事業投向了 社會 。
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張祥青帶頭捐款,僅津南區衛生系統捐助醫療器械、藥品壹項就高達38萬元。爾後,張祥青榮獲“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在外出差的張祥青第壹時間聯系家族企業成員,開了壹場“隔空會議”,隨即,張祥青向汶川災區捐款1000萬。
同月18日,張祥青作為知名企業家代表,參加了央視舉辦的汶川地震慈善募捐晚會。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壹幕。至此,張祥青為汶川災區累計捐款1.1億元。
鮮為人知的是,張祥青在2008年初南方雪災中,慨然捐款300萬。
張祥青在大善之後,伴隨而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但是,張祥青並不願意過於拋頭露面,而是選擇了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氣度,無不令人佩服之至。張祥青看淡了名利,只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商之大者,為國為民!
2014年8月9日,張祥青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終年四十有七。
行文至此,筆者忍不住賦詩壹首,遙祭“張大善人”。筆者所寫詩文無盛唐華麗辭藻,亦無明清詩歌無病呻吟,叨擾諸君之余,還請壹覽之:
寥寥數語,難掩筆者心中悲痛。筆者很是不解,沒心沒肺的奸商長命百歲地活著,為何天不佑大善人張祥青?盛年早逝,無不令人扼腕痛惜……
張祥青溘然長逝後,張榮華化悲痛為力量,扛起了千斤重擔,成為了家族企業的“壹把手”,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女強人”。
至2021年,張榮華以175億人民幣的身家,位列《2021胡潤女企業家榜》第47位。不得不說,張榮華的光芒不亞於丈夫。
令人欣慰的是,在丈夫病逝後,身價高達百億的妻子,跟丈夫壹樣,都是熱心公益事業的大善人,繼續接力做慈善。武漢疫情期間,張榮華授意女兒張君婷代表家族企業捐款1億。鄭州水災期間,張榮華的家族企業捐款2000萬……
張祥青真的離開了嗎?沒有,相反,他以另外壹種形式活著。“為富大仁,樂善好施”的濟世情懷,已經成為家族企業永遠的價值觀。從壹位拾破爛的輟學少年,到坐擁百億“鋼鐵帝國”的商界梟雄,張祥青的壹生跌宕起伏。
縱觀張祥青短暫的壹生,讓我們明白了壹個道理:美好的生活,還是需要用勤勞的雙手來創造!不要抱怨 社會 不公,也不要埋怨父母不是非富即貴的主兒,腳踏實地壹步壹個腳印,還是能夠有所收獲的。
張祥青事業成功後,壹直在回饋 社會 ,這與他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兒身份”有關,唐山是中國的唐山,唐山有難後,集全國之力重新建起了的,張祥青是受益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張祥青內心最樸實的出發點。
除此之外,在張祥青的身上,體現了壹個真正的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壹個企業家在完成資產積累,創造財富,贏得聲譽後,更重要的是對 社會 的責任擔當,這種“擔當”在張祥青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唐山孤兒張祥青,致富不忘回饋 社會 ,突然病逝後,妻子身價百億繼續接力做慈善事情,這夫妻二人真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