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是什麽意思?
“官本位”是壹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致使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中國封建社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封建社會和“官本位”內在聯系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1、從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上看,封建社會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員,官員按照級別分封土地。與皇帝同父異母的人都定為同姓親王,擁有皇帝分給他們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2、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權體制,從州、郡、縣到中央,通過官來集權,實行金字塔結構,這樣的社會必定導致“官本位”。
3、封建社會推崇皇權至上,普天下皆為皇土,壹切都是皇帝的,壹切都由皇帝說了算。封建社會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極致,社會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來自中國三千年的封建社會。
擴展資料:
計劃經濟強調“官本位”的表現:壹是在管理機制上過於集權,二是片面突出政治,淡出經濟效益和利益,三是只講公平而沒有效率,平均主義慢發展,造成短缺經濟。
排隊憑票購物這些都是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征。最後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造成了“兩個不適應”,即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這也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要告別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壹個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