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眙”是什麽意思
是盱眙吧
盱眙
盱眙是全國最早建縣的縣份之壹,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時,盱眙名“善道”,屬吳國,曾是諸侯會盟的地方;戰國時,越滅吳,盱眙屬越國;後楚國東侵擴地至泗上,盱眙為楚邑。秦始皇統壹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縣名初為“盱臺”(臺,音怡),後為“盱眙”。境內有都梁山,山上盛產都梁午草(即澤蘭),隋大業初,煬帝在盱眙置離宮——都梁宮後,盱眙別稱“都梁”。歷史上,盱眙曾建過都,升過郡、軍,還有州、郡在盱眙設治。民國時,安徽省第六、四、九行政督察區先後設治於盱眙。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淮南路東行政公署也曾設在境內。1955年,盱眙縣由安徽省劃歸江蘇省,先後隸屬淮陰專區、六合專區,後又隸屬淮陰地區。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盱眙縣隸屬淮陰市。2001年1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後,盱眙隸屬淮安市。
盱眙縣轄14個鎮、5個鄉:盱城鎮、馬壩鎮、官灘鎮、舊鋪鎮、桂五鎮、管鎮鎮、河橋鎮、鮑集鎮、黃花塘鎮、明祖陵鎮、鐵佛鎮、淮河鎮、仇集鎮、觀音寺鎮、維橋鄉、穆店鄉、王店鄉、古桑鄉、興隆鄉;三河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