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1000字新聞作品鑒賞論文。要評析壹個媒體對壹個事件的新聞的賞析。
關鍵詞電視批評;四個階段;電視理論建設
幾十年來,中國的電視批評伴隨著電視實踐和電視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萌芽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自覺階段。電視批評每壹個時期的進步都是同這壹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與歷史條件緊密相關的。同時,每壹個進步都為下壹時期的進步留下經驗與教訓,並推進著中國電視理論的建設。
壹、電視批評的萌芽階段
20世紀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後期是中國電視批評的萌芽時期。1958年5月1日晚上7時,壹幅以中央廣播大樓為背景,映襯著“北京電視臺”臺名的畫面展現在電視屏幕上,新華社電訊:“中華人民***和國第壹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已在5月1日開始試驗廣播。”這天晚上播出的節目有先進生產者和農業社主任的談話,新聞紀錄影片《到農村去》、科教片《電視》以及詩朗誦和舞蹈。第壹次節目播出後,沒有引起人們對節目的更多評論,大家都沈浸在播出成功的喜悅中。同年9月2日轉為正式播出後,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時。電視臺每次堅持開播前會和播後會,對播出的節目進行分析、評論。
當時黨中央提出:“電視臺應根據自己的特點,擔負起宣傳*、傳播知識和充實群眾文化生活的任務。盡可能反映當前國家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報道社會主義的成就,宣傳科學技術知識以及介紹各種優秀劇目和藝術影片,並為少年兒童準備壹定數量的節目。”①這是當時的電視臺的工作方針,也是評價電視節目的指導思想。播出壹年後,中央廣播事業局編委會討論北京電視臺的工作,認為“壹年來,電視臺已摸索到壹些電視宣傳經驗,但節目花色不多,內容單調,編、導、演、攝、播、裝飾工作粗糙,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低,經常出錯”。②1961年8月3日,當時的北京電視臺播出了《笑的晚會》,內容全都是相聲,播出後收到了100多封來信,對這個節目進行評價,表示支持,並希望以後再辦。1962年1月20日,舉辦第二次《笑的晚會》,同樣受到觀眾的歡迎。1962年國慶節前夕,舉辦了第三次《笑的晚會》,這次晚會引起了壹定的爭議,晚會改變以往國慶晚會的習慣做法,標新立異,著重表演,減少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