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簡述電子商務時代我國金融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簡述電子商務時代我國金融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挑戰壹:壟斷地位的動搖。電子商務時代,金融業傳統的支付方式已不適應商務活動的電子化要求,作為提供支付服務的銀行必須設計出全新的電子支付手段來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否則將失去在支付中介中絕對的壟斷地位,從而動搖金融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電子商務在內涵上必須有在線支付這壹重要環節,在線支付的實現必然要求快捷可靠的在線支付中介。在當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銀行支付方式相對落後給競爭者提供了絕佳的市場進入機會。銀行在這個充滿商機的網絡世界裏面臨著喪失支付中介壟斷地位的危險。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會因為銀行網上支付的不支持而停止。很多非專業性機構,包括壹些IT廠商和非金融企業都在試圖分享這壹市場。但這壹收購計劃已經向銀行發出了壹個信號:銀行在支付業務中的壹統天下正在改變。比爾1蓋茨甚至預言:/傳統商業銀行是行將在21世紀滅絕的壹群恐龍。0美國的銀行分析家墨西1奧倫巴升這樣看待銀行面臨的威脅:/由於其他經濟部門正在努力提高電子化支付的安全程度和技術含量,銀行急需對自己作為-支付系統看門人.的傳統定位進行反思,應深刻認識到其中所蘊涵的信息價值並加以準確定價。否則,別人將把高價值的信息掠走,到時,銀行只能守著壹堆高風險、低回報的業務。0世界各國銀行都清醒地看到了這種新的威脅,紛紛采取不同的策略加快銀行的電子化進程。1995年,美國安全第壹網絡銀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成為世界上第壹家新型的網絡銀行,采用電子

#73#

到2000年,銀行的網上客戶和交易量大幅增加,網上銀行的利潤已占全部銀行利潤的30%。有專家預測,在2005年前未能進行網上銀行業務的商業銀

行,將面臨被迫出局的危險。正如美國銀行協會主席道茨所說,電子商務時代銀行最大的威脅是否跟上現代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時代,銀行必須用望遠鏡遠囑,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銀行發展的戰略內容和發動機,充分利用IT,在改造銀行傳統支付系統的同時,采用全天候、多功能、高效率的電子支付系統,並廣泛應用電子貨幣、電子錢包、電子支票等電子支付工具,使IT不僅支付銀行支付業務、運行銀行支付業務,而且改變銀行支付業務、發展銀行支付業務,從而使銀行在電子商務時代展現風采立於不敗之地。

挑戰二:金融競爭的壓力。1999年11月15日簽署的中國加入WTO的關於中美談判協議條款規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時間安排是為期5年分兩步走,達到全面開放,實現金融業遊戲規則與國際接軌。在銀行業方面的開放步驟是:準入2年,外國銀行可以經營中國企業單位的人民幣業務;準入5年可以經營中國居民的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國在華經營的地理限制。據悉,我國加入WTO/千年回合談判0將加入電子商務的議題。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擁有龐大的營業網點和眾多熟悉中國金融業務的人才;外資銀行很難在短期內建立如此龐大的網點,擁有如此眾多熟悉中國國情的人才。但是,如果通過電子銀行,外資銀行只要在國內有壹個支付網關入口就可以在互聯網上向幾乎全中國的客戶提供金融支付服務。此外,電子商務銀行主要借助技術資本,較少借助物質資本、人力資本。

挑戰三:金融安全的隱患。金融安全從來都是壹個敏感的話題。在電子商務時代,金融安全顯得尤為重要。電子商務時代的金融安全威脅主要來自這幾個方面:(1)金融詐騙。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快捷、交易雙方互不見面的特點,開皮包公司,進行犯罪活動;(2)金融黑客。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監聽用戶與銀行之間的互聯網絡通信,破譯用戶的帳戶和密碼;蓄意入侵銀行內部網絡,采取惡意刪改等手段破壞銀行內部各類信息資料;入侵銀行網絡系統破壞保密軟件,使銀行網絡喪失自我保護能力,盜竊銀行內部和客戶的機密,從中獲取非法經濟利益。(3)金融操縱。隨著電子商務發展,1997年全球虛擬經濟總量達140萬億美元,而全球的GDP是2812萬億美元,虛擬經濟的規模大約是實體經濟的4倍。而且我國所用的計算機硬件設備主要依靠從外國進口,加上我國目前自己的加密技術和密鑰管理技術及數字簽名技術相對落後。同時不斷有報道指出從國外進口的軟件技術都有明顯的秘密通道。所有這些都成為電子商務時代我國金融安全的隱患。

挑戰四:潛在風險的存在。電子商務時代金融業獲得利益的同時,也面臨著壹些新的潛在風險的威脅,最主要的有戰略性風險和操作性風險。(1)戰略性風險。它是銀行可能無法適應電子商務發展所造成的風險,包括戰略競爭風險和戰略調整風險。1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定會改變銀行及金融體系的前景,對整個傳統銀行業來說,風險之壹是它們會在環境改變時麻痹大意,不能預料到新的競爭形式或者即使預見到了,但未能作出合適的回應和調整。這種可能發生的風險被稱之為戰略競爭風險。傳統銀行業壹方面面臨來自網上專營銀行的威脅。這類銀行是完全依賴於Internet發展起來的全新電子銀行,它們並沒有傳統的銀行內部組織和分支機構,它們的業務完全依靠互聯網來進行。這類新型的專營銀行無需支付成本昂貴的局域網費用。因此,它們可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存貸款利率。另壹方面,面臨來自網上金融服務提供商諸如***同基金或折扣經紀人把它們提供的產品擴大到了銀行的傳統業務領域的威脅。同樣由於沒有局域網的存在,它們能為客戶提供極具競爭力的信用卡和交易帳戶利率。因為來自這兩方面的威脅有多大仍然是未知數,傳統銀行業就存在對面臨威脅作出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風險。比如當壹些銀行選擇設立附屬網上銀行專門在因特網上直接和挑戰者進行競爭時,這些銀行可能發現在他們花費大量成本後建立起來的渠道不能受到客戶歡迎,沒能帶來預期效果;相反,那些沒設立附屬網上銀行即反應遲純的銀行又可能面臨著不斷失去客戶的威脅。o戰略調整風險。會對電子銀行業務在大多大程序上取代傳統銀行業,各銀行可能會作出錯誤的判斷。迄今為止,網上銀行業務是否會取代傳統銀行賴以生存的銀行分支機構還無從知曉,因為某些網上銀行已開始設立傳統形式的分支機構如安全第壹網絡銀行。在銀行內部,確實存在著銀行業務究竟朝著哪個方向發展的爭論:壹些人認為銀行為顧客提供最佳服務的方式就是給予顧客連接銀行的便捷通道)))/點擊0方式,另壹些人則主張應大幅度減少銀行分支網絡,因為維持大規模的分支網絡費用太高。當然,如果銀行在調整分,些不願依賴網絡的顧客。調整風險還可能來自銀行支付系統的變化。(2)操作風險。銀行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也會由於潛在的技術問題而帶來風險。銀行在因特網上的壹系列運作是否會成功,都依靠電腦及網絡系統能持續正常運行。如果是個別電腦出了問題,會造成客戶不便,進而會對某家銀行的聲譽造成損害。如果是網絡出現問題,則會丟失大筆的生意。如果是網絡遭到黑客攻擊,則銀行不得不關閉系統,從而造成財務損失。

挑戰五:金融監管的困難。其壹,電子商務交易的高效性和操作的靈活性使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難度加大。監管水平壹般、金融風險已較為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央銀行,將會因電子商務的廣泛運用而產生壹系列新的難題。例如,央行如何有效地控制/網上銀行0、/網上證券交易0等網上金融服務活動,如何防範借機滋生的各類金融犯罪活動,即使在廣泛開展電子商務的發達國家,這類問題也仍是相當棘手的。央行很難保證電子商務支付系統運行的安全與穩定性。其二,電子貨幣的應用普及使中央銀行的金融調控能力受到壹定的影響。因為首先電子貨幣的普及使得商業銀行支付準備需求趨於不穩定化,從而影響中央銀行的金融調控能力。中央銀行是通過對與商業銀行的支付準備有關的供需求關系施加影響而行使金融調控作用的。如果電子貨幣的普及過於迅速且大幅度推進的話,經濟整體對現金的需求發生大幅度波動,可能會處於不穩定狀態。其次,隨著電子貨幣的普及,假如使商業銀行的存款銳減,那麽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會大幅收縮,相對支付準備的需求則會發生大的變動,導致中央銀行實施金融調控的難度增加。而且,電子貨幣的作用,將使流通中的現金減少,改變貨幣的流通速度,由此勢必在壹定程度上影響央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