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伯仁因我而死

伯仁因我而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詞句中的伯仁指的是晉朝時期的周顗。這句話是當年王導說的壹句話,意思是我沒有殺周顗,可是周顗因為我而死,我很慚愧

典故

這裏的恩怨情仇,要從王導的哥哥王敦開始。當年王敦叛亂,他的弟弟王導害怕被牽連,於是請求名士周顗進宮求情,請求皇帝能夠網開壹面。

的確,周顗按照他說的去做了。晉國皇帝免除了對於王導的處罰,可是不善炫耀的周顗並沒有將自己向皇帝求情的事情給王敦說。

等到王導被赦免了之後,開始忌恨周顗當年不幫助自己,並將這件事銘記於心。

後來哥哥王敦總攬了朝中大權以後,有壹次問周顗這個人怎樣,弟弟王導默不作聲,於是王敦認為周顗十惡不赦,於是將其殺掉。

後來王導在整理皇室文件的時候看到了周顗為其求情所寫的奏章。壹時痛哭流涕,感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悔恨自己誤解了周顗,是自己的不做聲害死了他。

這是這句話的起源和背景故事,後來人們將這句話應用於其他的場合,比如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了別人的損失,包括人身和財產,在表達內心的慚愧時可以用到。

的確,世間很多事情,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些是我們能把控的,有些是無法把控的;有些是直接因為我們而起的,有些事間接因我們而起的。我們要做個明辨是非的人、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