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除夕不是法定假日
除夕不是法定假日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初,在1949年12月23日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確規定春節期間的法定節假日為“夏歷正月初壹日,初二日,初三日”。
1999年9月18日,國家發布《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第壹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三天(農歷正月初壹、初二、初三)”,所以,除夕不屬於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國家發布《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壹、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為法定節假日僅實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屬於法定假日。
除夕節日淵源
歲除,是歲末除舊布新的日子,除夕,即歲除之夜,它與歲首(新年)首尾相連,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
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歲除之日是傳統的祭祖節。古籍中有講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壹種傳承孝道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