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罷黜拼音

罷黜拼音

罷黜拼音介紹如下:

罷黜讀音:bà chù。詞典解釋:①罷官;免職。②貶低;排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

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建議漢武帝實行的統治政策和治國思想。所謂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前者是後者的別名。

武帝即位為了進壹步強化中央集權,儒家的大壹統,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於是,思想領域,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太尉竇嬰、丞相田蚡薦舉儒生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禦史大夫,褒揚儒術,貶斥道家,實行改革。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策問。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大壹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壹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壹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受武帝賞識。

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壹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壹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近代中國史,率先揭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孔子平議》壹文。

儒術完全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而道家等諸子學說則在政治上遭到貶黜。“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武帝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也是儒學在中國文化中居於統治地位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