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進技術展望
臺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在其近日發布的“2030年亞洲先進技術”報告中,基於其研究獲得的世界範圍內未來30項重要技術,選取來自中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10個主要亞洲國家的相關專家進行調查和數據分析,給出了2030年對於亞洲地區最為關鍵的10項先進技術,並分別從影響力、技術滲透率以及投資優先度等角度進行分析比較,為未來國家政策規劃和企業發展提供了建議和指導。
AI的應用由於可以惠及幾乎所有經濟、工業和服務領域,被認為是自蒸汽機發明以來人類 科技 史上最大的突破性創新,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在AI的基礎研究領域,美國、中國、英國、德國還是比較先進的,但在AI技術的實際應用和商業化領域,則主要是美國和中國紛紛湧現出許多新的、在全球獲得成功的大型創新公司。
當前,全球AI領域產業人才約20萬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初創企業和 科技 巨頭中。就從業企業分布和人才數量來看,截至2017年6月,全球初創企業***計2617家,美國占1078家居首,***約7.87萬名員工;中國以592家排名第二,***有3.92萬名員工,只有美國的50%。中國AI產業主要集中在應用層,而美國則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美國AI產業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從業者數量分別是中國的14倍、2.3倍、1.3倍;中國的AI基礎層人才儲備薄弱,尤其是在處理器/芯片和AI技術平臺上,缺乏高級人才支持和高端教育體系為產業發展續航。由此也印證了ITRI報告中關於亞洲國家對於先進技術的研發側重應用的觀點。反觀中國的AI產業綜合實力及發展勢頭都比較強勁,出現了較多消費領域的應用,但真正在工業生產環節的AI應用,還處於 探索 階段。2017年,中國宣布尋求在2030年之前,成為AI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並出臺了相應政策和指導文件,以期在AI領域進壹步集中企業、科研和政策的力量,聚焦基礎科學問題,創立自己的數據主權,進而發掘關鍵技術中的經濟潛力,力爭2019年在生產現場實現應用突破。
服務機器人發展空間廣闊
伴隨世界範圍內簡單勞動力不足及老齡化等剛性驅動,以及醫療消費行業需求的不斷擴大,服務機器人是未來各國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柱之壹。在時下全球48個發展機器人的國家當中,已有25個涉足服務機器人的開發。在發展較為居於前列的國家中,西方國家以美國、德國和法國為代表,亞洲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智能服務機器人列為未來15年重點發展的前沿技術,並於2012年制定了《服務機器人 科技 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支持行業發展。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的絕對差距較大,但相對於工業機器人而言則差距較小,而且由於服務壹般要結合特定市場進行開發,因而我國的本土服務機器人產業未來將面臨比較大的機遇和可發展空間。
領跑6G移動網絡技術
6G移動網絡技術在該報告提及的十大技術中位列第二,我們認為主要歸因於我國華為公司在5G技術和設備領域的世界領先狀態所產生的影響和引發的投資熱度。中國已於2017年底開始6G概念研發,華為的工程師目前也已經開始著手6G標準研發。除中國外,目前正在進行6G相關概念設計和研發工作的國家和地區還有美國、俄羅斯、歐盟等。中國和華為在科研方面的持續巨額投入為我國能夠在全球5G、6G研發領跑提供了保障。據統計,我國的通信建設支出已超過美國約240億美元,並預計再增加4000億美元。自2015年以來,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35萬個新的手機基站,相比之下,美國只有不到3萬個。在歐盟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華為以113億歐元(折合約883.99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排名中國第壹、世界第五,這些科研投入占華為年度總營收的的比重為14.7%。
自動駕駛和新能源 汽車 帶來改變 汽車 產業格局的機遇
該報告中排列靠前的還有自動駕駛技術和新能源 汽車 技術,我們認為未來我國也同樣需要著重發展此領域相關行業。事實上,圍繞該領域,為應對產業技術變革,世界各國的 汽車 行業巨頭都在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步伐,意予鞏固和發展各自的產業地位。然而無論是德國寶馬、還是日本豐田等公司,在追逐新技術的同時都不放棄傳統的內燃發動機等技術的研發和生產,其背後原因令人深思。近20年來,伴隨我國 汽車 產業發展迅猛, 汽車 產銷規模連年第壹,已成為世界第壹大 汽車 市場,我國的自主品牌 汽車 企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已有很大提升,但在傳統的技術領域依然難以在短期內趕超世界 汽車 龍頭企業,同時基於能源、環境、交通等的制約,未來我國的 汽車 行業應該以新能源 汽車 和自動駕駛 汽車 生產為主要突破口。為此,強烈建議我國的 汽車 行業緊抓戰略機遇,重點研發和轉型升級能源動力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推進 汽車 產業的低碳化、智能化,通過“彎道超車”,實現 汽車 強國。
區塊鏈技術增強信任與安全
另外,區塊鏈技術以密碼學方式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主要解決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未來通過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交匯融合,將在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征信、產品溯源等領域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小結
總之,該報告為我們面向2030的市場和消費需求,布局目前的技術研發和產業拓展提供了具有信服力的借鑒。從國家戰略層面而言,建議中國應該擺脫亞洲思維,放眼世界,對於該報告中羅列的眾多先進技術,尤其是前十大技術,集產、學、研各界的合力進行系統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