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獨立事件的理解?
如今,默克爾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素有"當代鐵娘子"之稱的她,身為世界上少有的女性領袖,帶領德國渡過了新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次貸危機、棱鏡門、難民危機等數次重大世界性事件。
並在疫情期間依舊保持著相當不錯的政治決策水平,為德國近年來的國家形象帶來極大提升。
然而,這位女總理的私人生活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極少在公眾面前有所展露。事實上,默克爾的婚姻生活同樣頗具領袖風格,可以說是當代婚姻生活的模範。
少年生活:由東德鍛造出的務實性格
"今天我仍不禁自問,我是怎麽熬過來的,尤其是在柏林。"——默克爾
安格拉出生於壹個牧師家庭,本姓是卡納斯。她的父親原本是西德的壹位德高望重的優秀牧師。在資本主義社會,牧師的社會地位相當高,是壹項很受人尊敬的職業。
年幼的安格拉在相對優渥從容的家庭中出生成長,本該擁有極為平安順遂的人生。
但是,安格拉的父親擁有自己的理想,他立誌要成為壹名社會主義社會的牧師,建立屬於社會主義的基督教。這個想法不僅大膽,而且非常冒險,遭到了家人的不少反對。
但態度十分堅定的卡納斯還是舉家搬到了東柏林,於是從四歲開始,安格拉成為了壹名民主德國的公民。
生活的艱難超過了卡納斯壹家的想象。由於牧師的工作很難再順利地做下去,為了補貼家用,安格拉的父母都打了零工,讓孩子們可以過上不那麽拮據的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安格拉,養成了頑強堅韌的性格,她寧願花大量時間來閱讀,而不是像同齡的孩子們壹樣嘗試青春期的戀情。
她的同學們曾開玩笑說,"安格拉從那時候起就是CDU的人了,她是'未接吻俱樂部'成員(club of the unkissed,德文縮寫與默克爾所在黨基民盟壹樣都是CDU)"。
聰慧的天分讓安格拉的成績很快就名列前茅,她本人的思想和言語也變得非常辛辣犀利,喜歡說壹些雙關語和冷幽默的嘲諷笑話。
同時,安格拉也在這種與西德落差甚大的生活環境中,學會了壹種"比較"的思維模式:
她習慣於在腦內為多項不同的事物或選擇構建比較模型,這種模型可以讓她迅速做出更為理性的判斷,也能讓她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比別人更優秀或更不幸。
於是,安格拉得以壹直保持良好的心態,這種比較模型直到現在都對她頗有助益。高中畢業後,安格拉順利地考上了萊比錫大學。
在這裏,她攻讀了管控相對輕松的物理學。也正是在萊比錫大學的物理系,她逐漸開始接觸社會團體與政治,同時認識了許多誌趣相投的同學。這其中就包括她後來的第壹任丈夫,烏爾裏希·默克爾。
第壹次婚姻:枯燥乏味的生活註定不適合她
"這件事現在聽起來非常愚蠢,但我當時步入婚姻時並沒有足夠地嚴肅考慮。"——默克爾
對安格拉來說,大學可能是前三十五年生涯中最快樂的時光。身為牧師家庭的壹員,安格拉多年以來所承受的不僅僅是周圍人的孤立與排斥,還有東德警察無時無刻不暗中存在著的監視。這所有的壹切都在她進入大學後消失了。
安格拉得以更為自由地參加各種社團和活動,她甚至為自己找了壹份在大學生俱樂部的酒吧調酒的兼職工作。那時,烏爾裏希大概早已對這位年輕寡言的少女暗生情意,他早早來到安格拉的吧臺為她捧場。
兩個人走到壹起,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許就是因為太順利了,他們都忽視了彼此關系中還存在著的微小裂痕。安格拉此時已經完全陷入愛情的狂熱之中,同時,兩個在萊比錫租房獨自生活的年輕人也確實都感受到了生活的拮據。
根據當時的校規,如果兩人結婚,可以由學校提供壹套小公寓供兩人***同使用。在短暫地考慮過之後,安格拉答應了默克爾的求婚。
婚禮規模不大,但壹切都按照安格拉的心意舉辦,她正是冠上夫姓,成為了安格拉·默克爾,這個姓氏也因此而在後來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姓氏之壹。
當時的安格拉只有二十三歲,雖然當時的民主德國普遍早婚,但壹向謹慎的安格拉事後也承認這是壹個非常沖動的決定。
時隔多年以後,安格拉曾坦然說:"那不是偉大的愛情,我們結婚,是因為所有人那時都結婚。"
如今,我們已經很難得知這段婚姻的促成到底有多少愛情的成分,但兩人應該度過了壹段短暫但和諧的生活。
可惜,蜜月期後,兩人終究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漸行漸遠。默克爾夫婦在畢業後都進入了物理學研究領域任職,烏爾裏希個性沈穩內向,非常適合做研究工作。但這與熱衷於社會活動的安格拉大相徑庭。她不習慣這樣沈悶的生活和工作,也渴望繼續參與社交的生活。
在四年的婚姻生活中,安格拉進壹步接觸到了政治,與丈夫日益貌合神離。此時,她的博士生導師紹爾出現在她的生活裏。
這位年長的朋友給了她很多鼓勵和指引,安格拉也逐漸認清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事已至此,她與丈夫默克爾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段關系,不在沈默中爆發,便會在沈默中滅亡。
1981年的某天深夜,安格拉對這壹切終於忍無可忍,她果斷地收拾行李離開了這間生活了四年的小屋,烏爾裏希震驚地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他們很快就在第二年正式辦理了離婚。完全獲得了自由的安格拉——此時已經該被稱作默克爾了——開始了16年的不婚生活,她在此期間遊歷了幾乎整個歐洲。
同時在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的提攜下飛速成長,很快就成為了壹名出色的政治人物,而在這壹整個過程中,另壹個男人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了她極大的安慰和幫助。
第二次婚姻:是政治,也是愛情
"我們十幾年來壹直爭取男女平等,如果我要求他放棄工作處處配合我,那就太荒謬了。"——默克爾
默克爾人生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男人正是前文曾經提到過的,她的博士生導師約阿希姆·紹爾。
1986年,默克爾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首次提到了這個名字,將他作為自己論文中首度致謝的對象;在隨後的數年時間中,這對師生的關系隨著默克爾政治生活的深入而逐漸轉變為亦師亦友的模式。
最終,他們兩人的相愛成為壹種必然。紹爾是壹名世界頂尖的物理學研究者,他比默克爾大五歲,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都能帶給默克爾啟迪和安撫。這段感情在不經意間持續了下來,等人們意識到時,他們已經同居了十多年之久。
其實,紹爾並不能算是通常意義上的"好好先生",正如他的姓氏壹樣,"Sauer"在德語中本身就有"酸的、不受人歡迎的、性格孤僻的"的意味,紹爾本人也確實很少對媒體或相關方展現他友好的壹面。
但是,同樣高傲寡言的默克爾卻叩開了他的心門,兩人彼此之間十分理解和欣賞。或許在茫茫人海中,能夠理解壹個人不輕易展露的內心,就是愛情的含義吧。
紹爾同樣也曾經歷過壹次婚姻,他和前妻育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各自經歷過壹次失敗婚姻的智者,在走到壹起後默契地選擇了不結婚。
但是,雖然他們並沒有對彼此許下什麽終生的誓言,但卻用實際行動做到了相扶相攜。尤其是在德國重新統壹之後,默克爾的政治生涯正式進入了軌道。
生活非常繁忙,而紹爾壹直是她"成功背後的男人"。對紹爾來說,他們兩人都擁有獨立的事業和追求,對彼此的事業不妨礙不參與,就是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1998年,默克爾在德國國內已經是相當成功的政治領導人之壹,已經邁入內閣的她面對媒體關於她不結婚而長期同居的質疑,終於還是"順應民意"選擇了再次走入婚姻的殿堂。
此時,他們已經同居超過了12年。對彼此來說,這段感情已經十分牢固,而婚姻只不過是對外界宣布的壹個手段而已。
默克爾和紹爾都沒有特別地籌劃這次婚禮,他們只是簡單地在政府部門進行了登記。回到家後,默克爾坦然地向母親提起:"我今天結婚了。"
平常得仿佛壹件普通小事。這種關系,實際上反映出默克爾和紹爾對待人生和婚姻的達觀態度。
這次婚姻,默克爾沒有再次改姓,她當年與第壹任丈夫結婚時所修改的姓氏沿用至今,但這壹次,她沒有選擇再次改姓。
這其中固然有她政治知名度與已經發表的科研成果等種種原因,但也能看出默克爾經過這麽多年的成長,已經完全蛻變成為了壹名獨立自由的女性。
紹爾是個性格孤僻的科學家,他幾乎從不參與默克爾的任何政治活動,即使在2005年默克爾首次當選德國總理的就職典禮上,也沒有看到紹爾的身影。
有媒體指責紹爾的做派太過冷僻,但他和默克爾正是因為彼此都具有強大而獨立的靈魂才能彼此吸引,走到壹起。
這對夫婦平時極為低調,他們從不壹同參加政府間的首腦會面或國家宴會,而紹爾甚至明令禁止他的學生向任何人透露他的八卦。有學生說,他曾威脅學生們,如果把他的情況告訴媒體,就會面臨"掛科"的危險。
紹爾甚至不願意他人將他稱為"默克爾的先生",正如他絕不允許別人將默克爾單純地介紹為"紹爾的太太"壹樣。
如此強有力的態度,讓他與默克爾的政治形象完全割裂開來,這麽多年過去,就連媒體對他的態度也從壹開始的質疑和批判變為敬佩。
事實上,這個做法確實有力且高效地保證了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完全不會被私生活所影響。
在沒有私人感情的羈絆後,這位以女性身份執掌德國這個"歐洲引擎"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傳奇女性,漂亮地打響了她"鐵娘子"的稱號。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默克爾與紹爾不相愛。他們的感情能夠從生活的各個細節處窺得壹斑。
紹爾是個戲劇迷,巴伐利亞州拜羅伊特壹年壹度的夏季瓦格納歌劇節,是他們夫妻兩人每年都會參加的活動,這也是大眾能夠捕捉到紹爾與默克爾壹同出行的少有幾次機會之壹。
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總能看到紹爾與默克爾身穿禮服站在壹起,雖然紹爾神色仍是壹臉嚴肅,但在鏡頭拍不到的地方,他與默克爾經常低聲交流,氣氛十分融洽。
他們在柏林市中心的"博夏特"餐館就餐時,紹爾總是耐心地聽默克爾滔滔不絕地發表她的看法,時不時才會補充幾句,這是他們已經多年習慣了的相處模式。
另外,默克爾的團隊也透露,每當默克爾在家時,默克爾總會為丈夫準備早餐。這是德國傳統家庭的壹種非常普遍的生活習慣,而他們鮮有人知的生活,其實就是壹對平常的德國夫婦的生活,簡單溫馨,但也純粹幸福。
2年前,默克爾曾經表示她將在這個任期期滿即2021年卸任,不再連任德國總理的職務。
雖然在經歷了全球疫情的侵襲後,這個聲明現在是否能夠實現還需要畫上壹個問號,但已經66歲的默克爾大概確實已經有了隱退的心思。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功成身退的默克爾將卸下政治的光環,重新變為當年那個質樸的安格拉。而到了那時,她也許終將和她的丈夫壹起,享受壹段不被外事所打擾的,幸福的婚姻生活。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