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麽叫仲秋節?
原因如下:
八月十五這天正好在三秋的壹半,為名副其實的“中秋”之日,中秋之日應該是金氣最平和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日子,與秋季的節日氛圍挺相符,這便是“中秋節”。上邊提到了,因為八月又叫作“仲秋”,即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作“仲秋節”。
中秋節風俗習慣:
1、吃月餅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2、觀潮
在古代,浙江壹帶,觀潮可謂是又壹中秋盛事。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壹年壹度的觀潮日。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壹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3、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系於竹竿之上,瓦檐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
4、賞月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壹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樓,好遊者則或登於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肴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5、吃桂花鴨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壹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
桂漿,壹名糖桂花,中秋前後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八月十五這天正好在三秋的壹半,為名副其實的“中秋”之日,中秋之日應該是金氣最平和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日子,與秋季的節日氛圍挺相符,這便是“中秋節”。上邊提到了,因為八月又叫作“仲秋”,即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作“仲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