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教育科學研究的客觀性體現在?

教育科學研究的客觀性體現在?

教育科學研究的客觀性體現在科學研究的對象、過程、結果具有客觀性。

1.客觀性原則

含義實事求是,排除主觀偏見,壹切以客觀現實為基準。

案例2014年,學術界新人小保方晴子作為第壹作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表示自己發現了壹種能更簡便培養多能幹細胞(STAP)的方法,這為將來如機器零件壹樣便捷的更換器官提供了可能。這壹發現頓時引起學術界極大的轟動。日本媒體激動萬分地將小保方晴子稱為“國寶”,認為她將會是“日本的居裏夫人”。

但隨後很快便有科學家指出小保方晴子的論文有造假嫌疑。之後調查委員會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論文確有數據造假的問題,論文的其他作者也紛紛表態支持撤回論文。但小保方晴子仍然堅稱STAP制取方法真的存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便同意小保方晴子自證清白。8月5日,小保方晴子的導師笹井芳樹疲於輿論壓力自縊身亡。最終於當年12月19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布聲明:“驗證未能確認STAP現象,所以驗證計劃終止。”同天小保方晴子辭職,這樁縈繞了2014將近壹年的科學醜聞終於塵埃落定。

2.教育性原則

含義不能損害學生身心健康,考慮到研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要符合道德要求。

案例華生和他的同事以壹個名叫阿爾伯特的嬰兒進行了實驗。開始時,他們讓小阿爾伯特同小白鼠進行遊戲,這時小阿爾伯特顯得十分自在與開心。但隨後當艾伯特觸摸白鼠時,華生就在小阿爾伯特身後用鐵錘敲擊懸掛的鐵棒,制造出響亮的聲音,小阿爾伯特瞬間爆發出大哭,並顯得十分恐懼。就這樣連續進行多輪後,當白鼠再次出現,小阿爾伯特就會顯得十分痛苦與恐懼,並拼命試圖離開。顯然,這個實驗證明了壹些人的行為規律。

但更為糟糕的是,實驗結束後小阿爾伯特已經無法正常面對小白鼠甚至是其他毛茸茸的東西,這對他的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響。實驗的負面後果在全世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人們紛紛聲討華生對於研究對象的上海。最終這位原本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家不得不離開心理學界。

可以看到,科研的每壹個原則構築在無數血與淚的教訓上。當我們成為壹名教師、投身科研事業時,壹定要銘記初心,在遵守原則的前提下完成我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