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杭州實行的網絡實名制是什麽意思?

杭州實行的網絡實名制是什麽意思?

從5月1日起,《杭州市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管理條例》將開始實施。《條例》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該建立並落實安全保護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提供電子公告、網絡遊戲和其他即時通信服務的,具有用戶註冊信息和發布信息審核功能,並如實登記向其申請開設上述服務的用戶的有效身份證明。”(5月1日《廣州日報》) 根據《條例》解釋,這意味著從5月1日起,杭州網民發帖、寫博需要登記身份。此前,甚至有網民專門發帖勸告杭州網民“想說話只爭朝夕!”因為“杭州市制定互聯網管理新條例,開創國內先例,要求論壇實行實名制,嚴禁惡意評論”,並稱由於類似規定即將實行,“要趁著5月1日還沒到把話說完,到了5月1日之後,就可能違法了”。 近年來,有關網絡發言是否需要實名制的問題有頗多爭論,偶爾也會聽到個別地方試水實名制,但每次也都因為得不到多數網民的支持最後不了了之。嚴格說,在壹個尊崇法治的社會,在壹個沒有“短信獄”與“王帥案”、“吳保全”的社會,無論是實名制還是匿名制,人們在網絡上享受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都會有所保障。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今日中國網絡雖然大有發展,但不少網民對實名制心存顧慮並非情無可原。由於子虛烏有的“誹謗政府罪”仍時有發生,當人們壹廂情願地以為匿名發言有利於保護自己時,出於安全考慮,拒絕網絡實名便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安全”因素並非人們拒絕網絡實名的惟壹理由。近年來網絡之所以在世界獲得驚人發展,壹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具有某種虛擬性質,迎合了人們的虛擬想象與對自由的最大限度的追尋。盡管許多人早已真名上網,但這些人並不否認他人匿名上網的方式與權利,因為公民有選擇實名與匿名的自由。以創造與自由交流的名義,不對網民之名設限,不僅可以鼓勵個體創造,同樣可以節約社會交流成本,提高自由言說的效率。 除此之外,公眾更有理由懷疑目前的網絡問題,是否已經嚴重到了非實名不足以治理的地步。顯而易見,那些在網上發表惡意中傷者、造謠者,對中國數以億計的網民而言,畢竟是少數。如果只是為了管理方便,而無視更多數公民所具有的選擇實名與匿名的自由,並強行推廣實名制,對互聯網發展來說,勢必造成壹種倒退。更何況,以目前的網絡技術,對被認定觸犯法律者,警方並非沒有手段找到嫌疑人。否則,遠在上海的王帥怎會被家鄉警察跨省定點追捕? “名”、“利”之間,要網絡實名制,還是“網絡實利制”?顯然,還網民壹個“實利的制度”比壹個“實名的制度”更重要。所謂“網絡實利制”,即在制度上確保網民的權利,尤其是自由言說和個人隱私不受侵犯的權利,使之落到實處。對網絡而言,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對公民言論自由等權利的直接或者變相剝奪,這也是王帥案曝光後各地網民群起反擊之原因所在。 事實上,人們反對實名制,除了網絡的虛擬特征,更是因為“實利制”之名不副實。在此意義上,更有理由相信,從公民的權利出發,管理部門落實網民的實利,比落實實名更顯真誠,也更接近公民社會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