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夠介紹壹下臺灣的嘉義市?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其名由來有二: 臺灣省嘉義市
嘉義市市徽
簡稱:嘉市
政府所在地 東區
面積 第24位
60.0256平方公裏
人口 第21位
270,143人(2004/5)
電話區號 05
區 2個(東區、西區)
市樹 艷紫荊
市花 艷紫荊
市鳥 --
行政區類別 省轄市
市長 黃敏惠
壹為“番語”社名之譯音,荷蘭人稱 之為Tirosen社,音近諸羅山社,壹為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
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噴水壹帶,市民慣稱桃仔尾。嘉義市地形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余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地形平坦廣闊。
諸羅山是大陸大規模移民臺灣的據點之壹,明代天啟元年(壹六二壹)閩漳人顏思齊引率移民自笨港登陸,據以開墾拓荒。天啟四年(壹六二四)荷蘭人侵略臺灣,初期統治現在的安平與臺南市區壹帶,不久即安撫了諸羅山壹帶的平埔族,並對此地加以經營,嘉義市內風景幽美的紅毛埤(今蘭潭水庫),即是當時荷蘭人所鑿。
明永歷十五年(壹六六壹)鄭成功驅逐荷人,建立臺灣政權,設壹府二縣,即承天府與天興、萬年兩縣,以新港溪(今之鹽水溪)為二縣分界,嘉義隸屬天興縣。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對臺灣實施統治,康熙二十三年設臺灣府統三縣,即分明鄭時代的萬年縣為臺灣、鳳山兩縣,改天興縣為諸羅縣,縣署設於佳裏興(今之臺南縣佳裏鎮),康熙四十三年(壹七0四),縣治自佳裏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以木柵為城。雍正時,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堡,雍正五年,知縣劉良壁重建門樓,砌水洞,各置炮座,並命四門為: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雍正十二年,知縣陸鴻於土城外植刺竹護城益固。乾隆五十壹年(壹七八六),林爽文反清,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政府本著“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的宗旨,翌年十壹月初三日下詔,改稱“諸羅”為“嘉義”,光緒十壹年,臺灣奉準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臺為三府壹直隸州十壹縣三廳,嘉義縣屬於臺灣府,縣治仍設於嘉義。
壹八九五年,清政府甲午海戰失敗,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日本侵占臺灣後,設總督府統治全臺,正式施政。自此至1945年十月廿五日臺灣光復,其間名稱多次變更。明三十九年(壹九0六)嘉義大地震,城垣全毀,僅存東門。是年日本當局乘機制定都市計劃並實施市區改名,重建後來的嘉義市,為臺灣全島當時最現代化街市,工商業及交通開始發展,明治四十年建設通阿裏山鐵道。1920年第八次改革隸臺南州於嘉義郡之下,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1930年,嘉義街改升為市,嘉義市自此正式誕生。
1945年,臺灣光復,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直隸省政府,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全臺劃分為十六縣五省轄市壹管理局,嘉義市改為縣轄市,各項經費短絀,影響建設,1982年七月壹日,在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再恢復改制為省轄市。
地理位置
嘉義市位於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歸線距離該市南邊約壹公裏,東西寬15.8公裏,南北長10.5公裏,面積60.0256平方公裏,周圍與嘉義縣相鄰,地形除東邊壹部份屬竹崎丘陵地帶外,其余均為肥沃之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地形平坦廣闊。
水文
主要河川為八掌溪、樸子溪,分別流經本市南、北面,形成與嘉義縣的天然界線;地下水並不豐沛,主要因嘉南平原地層由極細德淤泥及粘土組成,含水性差,主要用水資源引用八掌溪的蘭潭水庫與仁義潭水庫。
氣候
該市市中心位於北緯23°29'東經120°27',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七月最高,壹月最低,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幹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因高溫及對流作用旺盛,有雷雨,加以位居侵臺臺風主要路徑地區,七至九月間常臺風侵襲,雨量甚豐,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有利農業發展。
宗教禮俗
嘉義市市民信奉的宗教以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壹貫道教為最普遍,2002年二月止各教辦理登記有案的計寺庵143所,教會39所,神壇247處。
交通
嘉義市市中心區道路略呈棋盤式,並以輻射狀聯外道路與鄰近鄉鎮連系,對外主要交通網絡有中山高速公路、南部第二高速公路、縱貫公路及鐵路,空運則有嘉義航空站,設有嘉義至臺北及澎湖航線,為嘉雲南地區交通轉運的中心。近年並已完成拓建彌陀路、大雅路、林森東路、忠孝路、博愛路及北港路。
歷任嘉義市長列表
第壹屆,許世賢 (無黨籍)
代理:張博雅
第二屆,張博雅(無黨籍)
第三屆,張文英(無黨籍)
第四屆,張文英:1993年11月27日(無黨籍)
第五屆,張博雅:1997年11月29日(無黨籍)
代理:陳麗貞(無黨籍)
第六屆,陳麗貞:2001年12月1日(無黨籍,後加入民進黨)
第七屆,黃敏惠:2005年12月20日(國民黨)
教育:
“國立”嘉義大學
私立大同技術學院
私立吳鳳技術學院
“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嘉義高級中學
“國立”嘉義高級工業學校
“國立”嘉義高級家事職業學校
“國立”嘉義高級商業學校
私立興華高級中學附國中部
私立嘉華高級中學附國中部
私立輔仁高級中學附國中部
私立宏仁女子高級中學附國中部
私立立仁高級中學附國中部
私立東吳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2
嘉義市是壹座美麗的小城,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之壹。面積60平方公裏,人口26. 8萬人(2001年底)。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 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嘉義市位於嘉南平原東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義市位居全省中部要塞,東濱仁義潭,西臨水上機場,南界八掌溪,北接樸子溪。因地屬嘉南平原壹部分,因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因鄰近溫熱帶,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嘉義還被稱為桃城,系因清代時嘉義市版圖狀似桃子,而嘉義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由於地處交通要塞,壹直以來仍是嘉義縣重要的觀光勝地。嘉義市著名的景點頗多,如蘭潭泛月、彌陀曉鐘,以及嘉義公園、植物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等;由於嘉義地區開發甚早,古廟林立,並有不少歷史古跡,如城隍廟、雙忠廟、仁武宮、先天玉虛宮、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廟,而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廟,則是歷史悠久的古跡;此外,歷時300年的上帝廟傳統蕩秋千比賽,亦獨樹壹格,極俱民俗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