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地球上已發現的恐龍共有多少種?

地球上已發現的恐龍共有多少種?

1、建設氣龍。是壹種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龍,體長4米,重約130-14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輕穎,側扁尖銳的牙齒呈匕首狀,頸子短,後肢強壯有力,趾端長有尖銳的利爪,善於兩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動物,是大山鋪恐龍動物群中可怖的捕獵者。

2、甘氏四川龍。四川龍(學名Szechuanosaurus)是壹屬中華盜龍科恐龍。它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亞洲。它的外表有點像小型的異特龍,體重約100-150公斤,身長約8米。

3、石油克拉瑪依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次亞目、異特龍科、克拉瑪依龍的壹個種。肉食性,體長約6米,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國,化石發現於新疆的鄂爾多斯盆地,材料是壹些頜骨的碎片。克拉瑪依龍是白堊紀早期壹種大型的食肉類恐龍。

4、暴龍科。是壹個廣泛稱謂,是指那些頭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最後的食肉性恐龍之壹。暴龍科所有成員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個頭大小等些許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征,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龍。

5、馳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裏,它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

擴展資料:

主要區別: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都具有往前突出的恥骨,而鳥臀目恐龍的每根恥骨都向後傾斜。除臀部結構不同外,兩類恐龍在生活及行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龍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幾乎用兩肢行走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

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壹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易碎雙腔龍。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大多為肉食性,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壹類。嘴裏長著匕首或小刀壹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余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