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中國古人何時用上眼鏡的呢?

中國古人何時用上眼鏡的呢?

眾所周知,古人呢文化普及程度較低,大多數人不讀書的,又沒有如今的手機電腦等電子閱讀設備,所以近視眼比較少。但是不證明沒有啊,老花眼總還是不少的。所以古人也想到了眼鏡這樣的工具。

據考證,我們的祖先在南宋時期就已經用上了眼鏡。

叆叇(?i d?i),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洞天清錄》

而當時的眼鏡和現在的眼鏡並不壹樣,並不是架在鼻梁上的,而是圓形的凸透鏡,是拿在手中用的,類似於現代的放大鏡。那個時候的眼鏡即使是手拿,也是十分的稀有和珍貴的。那個時候用的材質是玳瑁,或者水晶,相當地珍貴,也只有部分的皇室貴族可以用,能夠用得起。

因此,人們也把擁有眼鏡看成是身份的象征。我們祖先最早用上眼鏡,這在壹些旅行家的遊記中就曾經提到過,典型的就是馬可波羅的遊記,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的人戴眼鏡讀書的壹些事情。也有壹部分人認為,古代的眼鏡是從西方引進而來的,不過在中國壹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我們找到了更加有力的證據,證明眼鏡是中國人自己制造的,而非來自他國。

根據很多的資料證明,中國的眼鏡是產生於南宋,大肆興起是在明朝。

所得宣妙賜物,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壹,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辯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方州雜錄》

當時有個叫孫雲球的人,是眼鏡制造大家,他喜歡平時鉆研壹些東西。後來,他發現很多人用手拿的鏡子看東西很不方便,於是就摸索出了把鏡子架在鼻梁上的程序,並付諸實踐。當這個研究成果問世的時候,當時的人們是非常的興奮,感到很新奇,並對這個產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後來,孫雲球又運用凸凹鏡屈光原理,按照人們年齡和不同視力研制出老花、少花、遠視、近視等各種光度的鏡片。此外研制出了適合各種場合用的不同的眼鏡,高倍望遠鏡,可以看更細微東西的的鏡子等等,為近視患者和不同需求的人帶來了福音。

當然,我們不排除咱們的眼鏡在壹定程度上借鑒了西方眼鏡的工藝和思想,因為,明代已經又帶著眼鏡的西方傳教士來中國了。

而到了清朝,眼鏡已經成為尋常物品,逐漸進入百姓人家。在1735年,蘇州已出現了專門生產眼鏡的手工作坊。說明眼鏡已經成為了壹種可以流通於市場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