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神奇的“亞洲蹲”

神奇的“亞洲蹲”

壹早上乘電梯,到了某壹層,電梯門打開,看著壹個媽媽帶著壹個五六歲的男孩,背著書包,蹲在電梯口。電梯比較擠,男孩進來急著找塊地方,踩了我壹腳,孩子太輕我也沒什麽感覺,然後看他又蹲下了。我就想,這孩子爺爺輩兒以上估計是農民或者知青,這麽喜歡蹲著。我印象中,插隊的時候,在場院、地裏,農民就是喜歡蹲著。每天早上隊長派活兒的時候,很多人就是卷著煙葉大炮,靠著墻邊蹲著。

由此想到了張藝謀拍了不少表現西北風情的片子。印象特深的有壹個鏡頭。壹個大姑娘,留著大長辮子,端著壹個盛滿面條的海碗,蹲在大門口吃著,紅紅臉蛋上透著壹種知足。

陳佩斯小品中也有不少穿著大棉襖,吸溜著鼻涕,蹲著吃面條的鏡頭,讓人難忘。

中國北方,山西;陜西;河北;甘肅;東北等地的人喜歡蹲著吃飯。

雖然全民皆蹲,中外皆蹲,但蹲這個動作,自古以來就不雅觀,它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上茅房的姿態。《辭源》解釋“蹲”這個字,壹個重要的義項是“踞”。這是個什麽樣的姿勢呢?坐時屁股著地,兩腿伸直向前岔開,此等動作就叫踞,也稱“箕踞”。妳也許會說,我每天在榻榻米或床上都這麽踞著,舒服得很啊,有何不妥?確實,今天妳在家裏愛怎麽踞怎麽踞,無礙觀瞻。但在上古時代,這麽做恐怕就會汙染他人的視覺感受。

唐代以前,人們普遍不坐凳子,公開場合見面會談都是屈膝跪坐在席上。跪久了,膝蓋會疼,有些人為圖舒服,幹脆兩腿壹張,壹屁股坐在地上,是為箕踞。但問題是,漢民族傳統服裝寬大松垮,很容易走光,且古人不穿內褲,因此,箕踞這個動作有在眾人面前自我暴露身體的嫌疑,相當之不雅。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箕踞”故事,是關於漢高祖劉邦見長者酈食其。當年劉邦來到高陽,召見謀士酈食其,卻不顧端莊,偏偏采用了不雅的蹲姿。《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當時“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腳”,相當於今天在洗浴中心點了個VIP雙人套餐。以這種暴露淫穢的方式會見德高望重的酈食其,酈食其當然要發火,大罵劉邦“踞見長者”。而比起“箕踞”,更無禮的姿勢是“踞坐”,即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妳想想,壹個大老爺們在妳面前不穿內褲M字腿打開,妳說妳能覺著好受嗎。

蹲這個動作的內涵,究竟是何時從“分腿而坐,屁股著地”變為“屈兩腿如坐,臀不著地”,我實在不甚了然。但推想起來,進化後的“蹲”畢竟以腳掌著地,比起之前的腳背和臀部著地,不能不算是壹種進步。大概這是由於唐末椅子、凳子等坐具的普遍使用,由“坐”的姿勢逐漸改變而來。到北宋,人們已經習慣於在凳子上垂腿而坐,幾百年這麽坐下來,好不容易把過去腳背著地的習慣改為了腳掌著地。“蹲”的姿勢也由此發生變化,變得與坐凳子的姿態更加接近——今天那些馬路牙子上蹲著的吸煙者們,屁股底下不都像塞了壹把隱形的小凳子嗎?

至此,世界上最舒服的姿勢被普及開來了。“蹲”這個姿勢獲得了進化,好處不言而喻,壹是既方便又不累,隨時可蹲處處可蹲;二來也不會再因暴露隱私的嫌疑而被視為無禮。不得罪人且舒服便捷,何樂不為。但副作用就是蹲久了,脊梁骨容易直不起來,人容易麻木,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性蹲著”。

魯迅在《花邊文學·壹思而行》寫道:“假使有壹個人,在路旁吐壹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準可以圍滿壹堆人。”有論者說這文字寫活了看客的麻木神態,諷刺了國民劣根性。不過我橫豎看不出這意思。蹲著,是為了近距離觀察地上的唾沫,絕對的實用主義哲學。眼界和思維接近於何處,目光和姿勢就會趨近於何處。華夏文明腳踩大地,眼看泥土,當然蹲著最相宜。

其實,中國人不是唯壹喜歡蹲著的民族,朝鮮百姓似乎很喜歡蹲著,貌似蹲在他們看來是最舒服的動作。朝鮮農村人也喜歡蹲,幹完農活以後,很多人都是蹲在田裏吃飯的。

比較有意思是,我在國外很多年,很少看到西方人蹲著。很多外國人不喜歡蹲著,首先歐洲人不會蹲著

沒錯就是這個姿勢→

對於絕大多說的亞洲人來說做起來不費吹灰之力,但對於歪果仁來說這個姿勢簡直逆天了....

壹個節目采訪了這些歪果仁,他...們…很…痛…苦…得…蹲…下…來…了…

"觀察亞洲蹲好幾年了..." 妳到底腦子裏想些什麽...

“真的不是瑜伽動作嗎?” 這個妹紙的內心是崩潰的……

只有練過瑜伽的才可以勉強到這樣子。。。

網上還有壹條研究,100%的亞洲人可以亞洲蹲,而僅有13.5%的美國人可以做到,而13.5%中的9%是美籍亞裔,剩下的都是瑜伽狂。

為什麽亞洲人這麽能蹲?

這個問題不是無稽之談,而是英文互聯網上壹個經久不息的話題。在很多問答類網站上,都經常有人發出類似的疑惑。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有很多歐美人突然像發現新大陸壹樣發現了東亞人這項神奇的技能:

旅行的時候,看到當地人三三兩兩地蹲在地上……

排隊的時候,看到壹個亞裔的孕婦也蹲在地上……

看籃球比賽的時候,發現中國國家男籃的隊員們也蹲在地上休息……

他們紛紛到網上描述了所受到的震撼,還表示自己也曾經嘗試模仿同樣的姿勢,結果沒幾秒鐘就摔倒在地上。

於是,英語裏就產生了壹個專門的名詞,“亞洲蹲” (Asian Squat)。作為我們中國人來說,原本天生就能做到的壹件事,突然變成了我們的壹項隱藏技能,這種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

在Quora上就有人問:為什麽只有亞洲人能做亞洲蹲?和“亞洲蹲”類似的還有壹個詞,“泡菜蹲”(kimchi squat),兩個詞意思基本相似。

Urban Dictionary是這麽解釋“泡菜蹲”的:這是壹個軍隊裏流行的軍事俚語,90%的亞洲人都能蹲,大多數亞洲人能夠在等公交車、抽煙、解手的時候長時間保持蹲姿,但只有不到5%的美國人能夠保持這種姿勢。

有很多網站開始故作高深地解釋“亞洲蹲”的好處:能夠拉升大腿、鍛煉腿部肌肉、促進消化和排便……等等。

他們還開始傳授蹲的技巧,甚至還有壹部紀錄短片。

根據他們的解釋,真正的亞洲蹲,需要張開兩腿,讓雙腳的腳底板完全接觸地面,不能踮起後腳跟。

有人專門找了很多人來測試,證實大多數測試者確實蹲不了。

但是也有考據狂翻出50年代美國大學生的照片,說當時也流行過蹲姿。所以到底是美國人在過去幾十年的進化裏失去了這項技能還是另有原因,這壹點暫時還沒有人能夠作出合理的解釋。

但是……比“亞洲蹲”流行更廣的,還有壹個名詞,“斯拉夫蹲”(Slav Squat),指的是以俄羅斯人為代表的斯拉夫人中所常見的蹲姿。相比“亞洲蹲”,網上“斯拉夫蹲”的圖片要多得多。

同樣有很多人在問,為什麽俄羅斯人這麽愛蹲?比較主流的壹種解釋是,斯拉夫蹲起源於沙皇時期,當時在押送流放的犯人時,為了防止犯人逃跑,常常要求犯人蹲在地上,雙手後背;再後來,監獄裏的犯人也常被要求蹲在地上,他們在出獄後把這個習慣帶了出來,被更多的小流氓小混混效仿。久而久之,斯拉夫蹲在俄羅斯就變成了很酷的流行時尚……

這些斯拉夫蹲的圖片流傳開後,漸漸地形成了壹種亞文化,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無聊的青年拍了自己模仿斯拉夫蹲的照片發到網上,他們還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和Facebook群組……對蹲文化深感自豪的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的人,也參與其中玩得不亦樂乎,甚至創作了不少專門以“蹲”為主題的嘻哈歌曲,歌詞基本上就是“我蹲我自豪”。

斯拉夫蹲有三個特點。第壹,蹲的時候,通常手裏會拿著壹樣東西,有時候是煙,有時候是啤酒或者伏特加。

第二,喜歡蹲的俄羅斯小混混們,通常還有另壹個愛好,那就是喜歡穿帶條紋的運動服——可能是耐克,可能是彪馬,也可能是阿迪達斯,總之就是帶條紋的運動服。對條紋運動服的熱愛,流淌在俄羅斯人的血液裏……

第三個特點是,俄羅斯人能夠蹲在任何東西上面思考人生。

看來“亞洲蹲”也不是亞洲黃種人的專利,歐洲蹲也很有特色。

北京有句老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我覺著是“舒服不過蹲著”更確切。站著,把錢掙了,此事大不易;跪著,把錢掙了,又太丟份,而且搞不好膝下跪的是算盤,比站著更痛苦。還是蹲著把錢掙了,順便把人生笑看了,最舒服,最暢快。至此,大徹大悟,大破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