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賭國運”事件?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賭國運”事件?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起初,朝軍勢如破竹,即將統壹半島。但關鍵時刻,美國出手了,在仁川將朝軍攔腰截斷,以致戰爭形勢發生倒轉,戰線被反推到了中朝邊境。

當年九月,經過中央仔細研究後決定,為避免後患,誌願軍隱秘跨過鴨綠江,決心將美軍推下大海。抗美援朝開始了。

這壹戰從1950打到1953年,因中美雙方都沒有實力擊敗對方,最終便簽訂了停戰協定。

咱們通常認為,中國是朝戰最大受益者,因為我們打出了國威,壹掃鴉片戰爭以來對西方國家的自卑心理。但其實在這個交戰過程中,咱們還真不是最大受益者,蘇聯才是。

因為開戰之前,蘇聯外部壓力極大,幾乎就是西方國家的活靶子。不管蘇聯做什麽,英美都死盯著蘇聯。如此重壓之下,蘇聯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開戰後,美國的註意力東移,蘇聯有了喘息之機。也就是在此時,蘇聯趁機在歐洲大肆擴張。後來蘇聯對歐洲的威懾力,就是在此時奠定的。

所以說,蘇聯才是最大贏家。

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看到了中國在美蘇對抗中的重要性,於是就開始大力援華,幾年之內就幫助中國建立起了重工業體系框架。

當然我們知道,蘇聯並沒有這麽好心。蘇聯大力援華的前提是建立在可以中國為其利用對抗美國之上的。如果中國沒有用,蘇聯才不會正眼瞧中國壹下。

所以沒過幾年,蘇聯就原形畢露了。而當蘇聯幹涉中國內政,提出要在寧波建立長波電臺和在旅順組建中蘇聯合艦隊要求後。中國認為這是侵犯中國主權,果斷和蘇聯鬧掰。

中蘇鬧掰,誰最高興呢?是印度。

1959年4月,印度跟蘇聯勾搭上了。並在獲得了蘇聯15億盧布的貸款後,開始撕掉此前的所有和平偽裝,向我國的西藏進行蠶食。

在1959年那個時間點,中央對西藏的控制相當薄弱。雖然當時解放軍已進軍西藏,但西藏的政務仍然由原當地高層控制。而這些人與印度眉來眼去,壹直在策劃獨立,且藏民又聽他們的蠱惑。這給我軍反擊印度蠶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所以當時中央的意見,仍然是用和平手段解決中印邊境摩擦。為此在1960年,中印展開了總理級會談。

但是我們的善意,印度並不買賬。印度認為西藏是前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勢力範圍,而印度全面接盤英國在南亞的遺產,西藏也應該是印度的勢力範圍。

中國人說西藏是中國的領土,憑什麽?印度不承認。

由於雙方分歧太大。1960年的中印總理級別會談,最終不了了之。

之後,印度繼續向西藏蠶食。並越過麥克馬洪線,在這條線的北面駐紮了壹個旅。

蘇聯方面看到這幅場景,非常高興,立即又向印度提供了總計可以武裝裝備13個陸軍師以及2個空軍師的全套蘇制武器。

美國見蘇聯頻繁援助印度,擔心印度有可能被拉過去,就很著急。因而在當時,美國聯合英國等北約組織,也對印度援助了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

蘇聯和美國的火上澆油,再次助長了印度的囂張氣焰。

當然在1960年代,美國的頭號戰略敵人仍然是蘇聯。所以美國壹面拉攏印度的同時,也在歐洲積極排兵布陣。並趁蘇聯不註意的時候,先後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在部署導彈。

眼瞅著前門要失火,蘇聯立即展開反擊,開始往美國附近的古巴部署導彈和原子彈。但在部署的過程中,被美軍發現了,於是古巴導彈危機就此爆發。

1962年8月至10月,美蘇明爭暗鬥,雙方都派了軍艦赴古巴海域。

就在美蘇於古巴海域較勁期間,印度總理尼赫魯認為打擊中國的機會來了。

1962年10月2日,尼赫魯公然聲稱:印度政府將會"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

兩天後,他又公開下令: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又過了十天,印度國防部長宣稱:要同中國打到最後壹個人、最後壹支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