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郭寄嶠是什麽職業

郭寄嶠是什麽職業

郭寄嶠

郭寄嶠(1899~1998),原名光_,安徽合肥人,原籍舒城縣桃溪鎮,陸軍二級上將軍銜,保定軍校第九期炮兵科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

中文名:郭寄嶠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1998年7月25日

職業:臺灣防務部門部長

畢業院校:保定軍校

代表作品:《邊疆政策之研究》、《邊疆與國防》

人物生平

郭寄嶠小學畢業後,本已考入本縣中學,但終因兄弟多學膳費高而停學,轉赴北京考軍校。

1917年,郭寄嶠進入清河陸軍第壹預備軍官學校,兩年後分發至邊防軍第壹師炮兵團及西北邊防軍第二混成旅炮營實習。

1921年,郭寄嶠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為第九期炮兵科。

192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以後的戎馬生涯中,郭寄嶠曾先後上陸軍大學、國防大學將官班繼續深造。

1931年2月到衛立煌部,直到1942年春調職,壹直任衛部參謀長,隨衛的升遷而升遷,對衛的軍事指揮影響極大。

1936年12月9日,郭寄嶠和衛立煌到西安,擬參加蔣介石召集的督促張學良、楊虎城“圍剿”紅軍的會議。12日晨,郭寄嶠在西京招待所與陳誠、陳調元、蔣作賓、蔣鼎文、龔運陽等壹同被捕(軟禁),延至27日始獲釋登機去南京。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對日宣戰,郭寄嶠先後任第十四集團軍參謀長和第壹、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亦曾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司令部參謀長,全力輔佐衛立煌率部對日作戰。

從1937年底至1942年春,郭寄嶠在中條山、太行山壹帶與敵對壘,堅持了四五年,阻止了侵略軍西進和強渡黃河的企圖。

1939年,衛立煌任第壹戰區司令長官,郭寄嶠兼任參謀長。這壹時期的防禦戰,郭寄嶠根據敵我雙方裝備懸殊的實際,重點組織各部隊構築工事,建立側防交叉火力網,誘敵入山再圍而殲之,居然屢屢奏效。敵人雖多次由孟津、澠池、陜縣壹帶強渡黃河,但都分別被擊退。郭寄嶠還特別抓了電報電碼的變密事宜,盡量不使敵方有破譯的可能,而又頻頻從敵方的廣播和電臺中獲取可資利用的情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郭寄嶠以第八戰區代理司令長官兼新疆省主席及警備總司令的身份,整集殘軍,駐防邊疆。其間有人賦詩贊曰:“百尺雄關萬裏墻,祁連山勢壓沙場。男兒未覺西征遠,更囑天山侍道旁。”

1929年任第45師參議。

1937年11月6日至1940年任第9軍軍長。其間1938年兼任第14集團軍參謀長。

1942年至1943年任重慶衛戍副總司令。

1944年7月20日任第壹戰區副司令長官。

1945年2月11日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

1946年1月出任軍事委員會西北行營副主任,旋任國防部參謀次長。

1949年,任甘肅省政府主席兼西北軍政副長官。

1998年,郭寄嶠以97歲高齡在臺灣病故。

人物著作

郭寄嶠歷年文稿主要收入《寄庵論叢》中。他晚年著有《邊疆政策之研究》、《邊疆與國防》、《我國歷代邊疆地區各民族之遷徙與衍化》等書,對民族問題、邊疆問題做了壹些有益的研究,主張民族團結,反對分裂,有獨到的見解。臺灣近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郭寄嶠先生訪問紀錄》。郭寄嶠歸納他的思想性格為信仰“嶽武穆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鄉賢包青天(拯)維護正義、明辨是非善惡、不阿不屈、擇善固執”,“處人坦誠信,重然諾,反貪汙,喜研國學書法,好運動騎善”等。

家庭情況

侄女婿:郝柏村

人物評價

郭寄嶠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曾揚威於抗戰中,當時有“第壹參謀長”之譽。曾擔任過衛立煌秘書的趙榮聲在《回憶衛立煌先生》壹書中寫道:

桌上放了四五部電話機,堆著盈尺的電報、公文。郭寄嶠每天上午八點上班,除掉中間回家吃兩頓飯,壹直忙到夜晚十壹二點,壹手握著電話機聽匯報,壹手拿著壹桿寸楷毛筆批公文,批完了隨手扔到地下,旁邊就有壹個副官恭恭敬敬地蹲下去拾取。下級人員有什麽事情來請示,郭寄嶠壹手握著電話機不放,壹手握著毛筆不放,簡單明了地向來謁者答復幾句,不壹定都合理,但和當時別處許許多多糊裏糊塗的國民黨軍官和參謀人員比較,的確表現得強幹,高人壹籌。蔣介石在武功軍事會議上當眾表揚他為“標準參謀長”,使他從此身價十倍,顧祝同、陳誠聞之也另眼相看,敘起保定同學的關系,都試圖把他挖到他們的身邊當參謀長。衛立煌正因為有這麽樣壹個能幹的參謀長代他管事,他自己就不致陷於十分繁重的事務當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