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遺言解析:如何在這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著?
01
近日,大連理工研三的壹位男生,在實驗室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仔細看了這位研究生的遺書,感覺很痛心,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文字其實還是有著壹份俏皮與幽默的,盡管背後可能藏著太多的無奈與委屈。我猜想這些文字背後壹定是顆敏感而豐富的靈魂,可惜他太善於隱藏自己的脆弱了,始終給周圍壹個和善的笑臉,但是很可能內心卻是絕望的呼喚被看見, 可惜,他並沒有被真正看見。
他其實和最近因脫口秀而走紅的寶藏女孩李雪琴有幾分相似,都屬於極度敏感和細膩的類型,很善於捕捉和照顧他人的情緒,如果不是到了崩潰的程度,妳永遠不知道他的內心壓抑了怎樣的委屈與傷痛。
李雪琴比他幸運,她有壹群懂她的朋友給她支持,並且她也找到了用喜劇來表現自己的喪和給他人帶來快樂的自我療愈之路,盡管她的“喪”還是很讓人心疼的,不過被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她有了喘息和調整的空間。
但是這位男生卻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從他的“遺書”大概可以推斷,盡管不知道什麽事情是壓死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但他還是遭遇了壹系列較大挫折的:
1. 因為疫情原因和經濟形勢,面臨就業難題。
2. 實驗非常不順利,需要延遲畢業,覺得無法面對導師的期待。
3. 和組裏H老師溝通不暢,感受到很大壓力,非常自責。
4. 覺得整個讀研的選擇很失敗,覺得自己浪費了幾年時光,反而錯過就業機會。
5. 內心的小劇場在不斷自責和罵自己是“廢物,不如去死”,內在小孩接受了這樣的指責,開始放棄了掙紮與抵抗。
從他發文字到最後自殺,其間也經歷了1個小時的時間,我相信他可能猶豫過,也可能企盼過某些突然到來的奇跡讓他看到希望,但是很可惜,奇跡沒有出現,他還是選擇了悄然地離開,留下了有如《松子被嫌棄的壹生》中“生而為人,對不起”那樣的悵惋。
這是壹個善良而敏感的孩子,也是壹個容易苛責自己的孩子。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屬於 高敏感族 ,這個群體確實更容易受到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影響,而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
其實我的很多來訪者都屬於這樣的高敏感族, 對自己要求比較苛刻,缺少被討厭的勇氣,很容易和自己較勁 ,不過他們幸運在於,他們終於鼓起了勇氣求助,而沒有讓自己內心不斷播放的自責小劇場聲音完全淹沒自己而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我有壹位超級敏感的學員,天分極高,內心特別豐富,因為從小成長在嚴苛的家庭,遭遇過父親不少情緒暴力,再加上母親缺乏力量感,沒有給她有效的保護,反而在她那裏尋求支持(很像李雪琴的母親,屬於自戀型母親),父親對她要求很高,這些要求逐漸內化,導致她對自己的要求極度嚴苛,習慣於用恐懼與高標準來不斷鞭策自己更好更強,完全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當然,因為她的天賦和努力,她成功考上了國際名校,也進入國際知名企業工作,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些並沒有給她真正帶來快樂,她的內心小劇場還是會壹遍遍的不斷自我攻擊和苛責。
她有時給我寫的內心小劇場總結會讓我驚嘆壹個人在自我否定方面怎麽會有如此的創造力!她會因為別人在朋友圈秀出來的豐富生活來diss自己是壹個不招人喜歡的人,沒朋友,缺魅力,不好玩,但其實她的個人愛好非常豐富,音樂和寫作上的造詣也相當不俗。她會因為周圍朋友周末party多來不斷提醒自己很失敗,但其實她的深度溝通能力非常強,面對淺層的交往也非常消耗能量,但是因為內心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每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她還是會不停的提醒自己很失敗,是loser,可能壹輩子都會孤獨終老……
不過好在她求助的意願還是很強,找過美國的咨詢師,發現並不能真正的理解她。後來找到了我,發現我的積極心理學角度幫她真正確認自己的天賦還是很適合她的,我帶她壹點點的確信自己確實做得很好了,學會放過自己,學會更直接的表達感受與需要,勇敢袒露脆弱面,她發現壹些好朋友其實很喜歡她,也很享受與她的深度交往。她開始有了更多的信心去真實的表達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活力與信心。
當然,這條路並不容易,其中也會有很多反復,關鍵是她的高敏感特質能不能真正被看見和被懂得。如果大連理工的孩子懂得求助和袒露,悲劇就很可能會避免,但關鍵是他需要更多壹點理解與懂得,明白自己的高敏感其實是種天賦。
02
丹麥心理學家伊爾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種天賦》壹書系統的總結了高敏感人群的特點,並且給出了對於高敏感人群如何保護自己和愛自己的具體方法,通過對自己的溫柔與和解(如何學會愛自己?分享壹個實用的自我關懷的方法),最終用好自己的天賦,活出不壹樣的精彩人生。
我也今天做壹下領讀者,帶領大家壹起來弄清楚自己或者身邊人是不是高敏感族,如何看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如何揚長避短享受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等幾個關鍵問題。
1. 什麽是高敏感族?
高敏感是壹種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據作者測算,人群中大概有1/5的人屬於高敏感族。這些人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可以感知到事物細微的差別,並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加工,他們擁有活躍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那如何才能辨別自己是否屬於高敏感族呢?粗略測試可以看看下面幾個問題:
1. 睡眠淺,很小的聲響都可能把妳弄醒
2. 壹些相對無害的噪音,比如隔壁鄰居翻箱倒櫃找東西的聲音,也讓妳感到頭疼
3. 容易被寒冷的天氣和氣流影響,因此不得不婉拒壹些露天聚會的邀請
4. 能輕易聞出衣服、家具和化學藥劑散發出來的氣味
5. 難以長時間和抽煙的人***處壹室,即使他們同意不在妳面前抽煙
6. 因為自己無法屏蔽掉廣播裏連續不斷的噪音而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
7. 狹窄擁擠的地方也會讓妳難受
如何這些問題妳大多數情況都滿足,那麽妳很可能是高敏感族。總體來說,高敏感族屬於從小就能感知身邊的不安與焦慮,並且想盡辦法去解決的乖孩子。
2. 高敏感族的優勢與劣勢?
總體來說,高敏感族具備以下天賦與優勢:
1. 能感知更多的信息
高敏感人的信息雷達很敏銳,對於那些精美的藝術品、動聽的音樂和鳥鳴、沁人心脾的花香、美味的食物或者壯麗的景色很有鑒賞力,也能體會到極大的快樂。
2. 高度***情,容易受別人的情緒影響
研究顯示,與壹般4歲左右的兒童相比,敏感性兒童更少欺騙他人、破壞規則或者做出自私的行為,即使他們知道沒人看著他們。並且,在經典的道德兩難問題中,他們也更傾向於根據對 社會 的影響來選擇合適的行為。
3. 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想要拯救世界
許多高度敏感型人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需要承擔整個世界的責任。確實很多頂級的藝術家、文學家和思想家都屬於高敏感族。
4. 擁有更加豐盛的內在世界
他們的內心戲很豐富,如果拍出來絕對可以成為精彩的電影,並且很有創造力,能夠用新穎的形式來表達,所以能夠創造很多有趣豐富的作品。
5. 孜孜不倦地 探索 精神世界
很多高度敏感型人相信,人,只是世界的壹部分。我們對自然懷有深深的敬畏,能感知自己與動物和植物之間的聯結。他們對於精神世界的 探索 孜孜不倦,很多人往往最後也成為了身心靈大師。
可以看出來,高敏感人有很多的天賦與獨到的優勢,但是因為太過敏感,在群體生活中也會很容易受到打擾,而容易被某些負面情緒影響甚至控制,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很容易內耗。 高敏感人的內心實在太敏感太豐富了,可能某些神經大條的人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高敏感人的內心早就百轉千回,小劇場不知循環多少遍了。這個過程會形成極大的內耗,如果不能有效調控,甚至會造成心理枯竭而想放棄生命。
二是很容易焦慮、抑郁和多愁善感。 高敏感人對於身邊負面情緒的抓取能力極強,再加上超強的同理心,很容易被焦慮、抑郁、內疚等情緒控制。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很可能成為嚴重的抑郁癥患者。
三是容易被恐懼淹沒,並造成對現實的扭曲認知。 因為高敏感人太容易被恐懼影響,甚至因為恐慌癥,他們會借助意誌力來拼命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往往越控制越反彈,他們因為會轉而攻擊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這又會進壹步加劇他們的低自尊,從而造成對自我的扭曲認知——壹般都是自我價值感過低,但也有可能通過過度自戀來掩飾恐懼與自卑。
03
如何才能在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呢?
記得我曾經寫過這樣壹篇文章。梵高就是典型的高敏感天才,但是能夠真正懂得他的人太少了,他還是選擇了深情的活著,並把最好的作品留給了世人。
當然,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也總結了高敏感人如何才能揚長避短,在麻木的世界敏感的活著,並且活出自在與快樂。
高敏感的人要學會愛自己,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因為他們可以在寧靜和平和的獨處中享受藝術與生活帶來的各種美好,但是也會難免寂寞。
而如果要找尋伴侶,如果伴侶是壹個外向活潑、復原力極強的人,同時她/他還能尊重妳的敏感型人格,那麽彼此的結合會帶來許多優勢。 比如說,復原力強的伴侶會很樂意去人多的地方解決各種社交問題和購物問題,或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熱鬧的活動。並且在妳需要***情的時候,他能給妳回應和擁抱,會極大的撫平妳的焦慮。
但是,並不壹定能夠遇到如此貼心的伴侶和享受個人時光,那麽 心理治療很可能會對高度敏感型人有幫助。 通常,他們會非常認真地對待治療師布置的任務,每壹次交流之後都會深刻反思。至少從我的很多高敏感學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見證她們的成長,對我來說也是壹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不過,如果因為長期的高敏感或者遭受重大的人生挫折已經處於抑郁狀態,那麽如何走出創傷,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與韌性,可能還是重中之重。
美國作家Andrew Solomon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抑郁的反面並不是快樂,而是活力。只要擁有活力,即使不快樂,也能夠扛過去。這就是我常說的能量管理,只有保證較好的能量狀態,妳才能真正的保持知行合壹,把某些明白的道理執行到位。
那麽,如何才能真正擁有活力呢?
至少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能量管理:
1. 運動是最好的活力源泉
所有的研究表明,運動才是最好的抗抑郁藥。 尤其能夠長期堅持有氧運動,那麽生命的狀態可能完全不壹樣。
很多的心理疾病其實都是文明病,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相對於我們辛勤勞作的祖先非常的不 健康 。我們需要為食物奔跑,我們也需要深度的連接和依靠感,在運動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能夠在呼吸之間體會到那種與身體的連接感,從而避免過度用腦而導致的心能衰竭。
另外,如果在運動中能夠加入社交因素,比如和家人壹起散步,或者邀請朋友壹起跑步、爬山等,我們需要擁抱自然,在運動中體驗活力與朝氣。
2. 避免內耗,學會被討厭的勇氣
高敏感人群很容易為人際關系的問題而苦惱內耗,他們太敏感太善良,太害怕傷害別人,往往卻累死了自己。
就像這個研究生,其實完全可以更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疑問,或者主動向導師尋求幫助,但是他太害怕給人添麻煩了。而要改變這種狀態,從小事上練習直接表達感受與需要,然後積極尋求反饋是壹個非常好的辦法。
很多學員因為勇敢表達,發現拒絕和請求都沒有自己想象的這麽難後,開始建立勇敢表達和袒露脆弱的信心,被討厭的勇氣也壹點點的建立。
當然,這其中還有關鍵的壹課—— 建立邊界感。 因為高敏感的情緒邊界很容易被侵犯,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習慣於自責,但是我卻會引導他們分清楚情緒界限與情緒底線。
所謂情緒界限,就是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可能對別人來說沒什麽,但是妳已經有被冒犯的感覺了。
而情緒底線則是妳可能直接會情緒崩潰的點,比如完全被憤怒或者自責等情緒淹沒。
在情緒界限和情緒底線之間還有很大壹段距離,如果在情緒界限被侵犯的時候,能及時表達,那麽可以調整的空間就很大,而不至於到最後關系不可挽回。希望更多的朋友學會及時有效的捍衛情緒界限,防止情緒勒索。
3. 積極轉念,學會悅納自己
我經常會讓我的高敏感學員給自己寫壹封感恩信,真誠的去找到自己身上的天賦,學會去接受自己所有的過往,真正和自己和解。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很多低自尊的高敏感者很難真誠的悅納自己。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天賦是理所當然的,每個人都會有。這其實是壹種誤解。
每當我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獨特性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激動的哭出來,這也是咨詢中最美的部分,因為他們真正開始明白,原來老天給他們這樣的高敏感天賦,確實是需要他們承擔更多的使命,去為更大的願景而奉獻。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看見。 高敏感人的自我攻擊的邏輯確實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就像李雪琴,很多人會說她是“學婊”,明明擁有了這麽多,卻老說自己是low逼。
其實,他們是真誠的,是真的覺得自己遊走在鋼絲上,心力憔悴。所以,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對妳身邊的高敏感朋友多壹份***情,多壹份理解,讓他們能夠在這麻木的世界深情而快樂的活著,活出力量與活力!